前一篇文章提到我在經濟思辨課後,學生寫了回饋:「要有風險收入才會高這點很打破我的盲點,我原本以為老師已經算收入高又穩定的職業,但老師看過很多創業家所以覺得老師的薪水不多,這點會蠻驚訝的,也會發現追求錢多又穩定的職業是有點天方夜譚」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高薪穩定」這個概念。
《反脆弱》這本書裡用了一個例子,來說明「穩定」的脆弱性:
分別是一個任職於大公司的上班族A與開計程車的司機B。
在一般認知中,我們會覺得A的薪資穩定,B則不穩定。所以我們會期待孩子走向A,而非B的人生道路。
人生要怎麼走呢?
但是,《反脆弱》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 反向提醒,如果A的技能立基在原本公司才能發揮,反而是很高的風險。因為他可能在公司高層的決策下,一夕間失去工作。
反觀擔任計程車司機的B,日常生活仰賴許多客戶,也容易因為這些個別需求而微調服務。
所以,當一位客戶不再任用B,他仍有機會找尋其他客戶作為代替,因為他過往就是這麼做的。
從A與B的例子,回想多年前的國道收費站務員爭議,就是一個血淋淋的示範。
在etag全面進入後,政府取消了國道收費站務員的工作。面對這樣的衝擊,有些站務員成功轉職,但也有些人就此失去工作,與收入。
過去的工作~現在只剩下風景區會出現了
在世代變革下,科技巨輪看似無情的輾壓。但在就業市場中,不追求所謂的「穩定」,而抱持開放、彈性與不斷學習的心態,反而是比較穩健的路徑,也具備比較高的「反脆弱」。這案例正巧應證了《反脆弱》的觀點。
從「反脆弱」再看生涯管理、投資決策常說的「分攤風險」,或者標榜穩定的高配息,也許就會得到另一種觀點。
所以,當學生說「我想要高薪又穩定」,我沒有反駁,只能笑著說:「我也想過。」
經歷許多故事後才明白,穩定從來不只是一份工作的保障,而是你對不確定的容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