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藤原浩出生於日本三重縣伊勢市 : 一個以伊勢神宮為名、充滿神聖氣息的古老城鎮。雖然神宮近在咫尺,但這份神性並未牽引住他。他從小厭倦鄉村的沉悶,反而心繫更遠的世界。18歲那年,他幸運踏上倫敦,一腳踏入當時龐克文化正沸騰的火山口。Vivienne Westwood 的「Pirate」系列橫空出世,整座城市都在燃燒,而藤原浩也在這場文化風暴中,認清自己的天命。
與日本階級式教育截然不同的歐洲自由氣息震撼了他。他意識到,這不只是文化衝擊,更是市場機會。在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他成了一位資訊走私者——穿梭於倫敦、紐約與東京之間,攜帶服飾、音樂與態度。他將這些資訊轉譯為一種商品、一場風格革命,也為《Popeye》雜誌撰稿、建立honeyee.com這樣的潮流平台,打造出跨文化的資訊網絡。
80年代末,他組成了首個嘻哈團體Tiny Panx(原名TINNIE PUNX),與高木完一起推廣街頭音樂;同時,他的門徒NIGO也展開了A Bathing Ape的傳奇旅程。此後,與 Levi’s、Burton、Nike 等國際品牌的聯名計畫接連而至,將東京街頭文化推上了全球舞台。如今Supreme與Palace的限量發售模式,正是承襲藤原浩首創的「稀缺行銷」。
四十年過去,他的名字依然矗立不倒。Fragment Design不斷與Louis Vuitton、Moncler、Bvlgari展開聯名。哪裡有閃電標誌,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即便是Starbucks紙杯或南開大學百年慶典。他直白表示:「不想承擔製造成本的風險,我只要跟UNDERCOVER或Neighborhood聯名,談抽成就好。」這種零風險、重授權的商業模式,不僅展現他的精明,也說明品牌、合作夥伴與消費者早已買單這場潮流神話。1994年9月,他與NIGO、高橋盾在《Asayan》雜誌開設專欄《最後縱慾3》,變雜誌為舞台,推介自家與朋友們的品牌。隨著AFFA印著左派標語的MA-1外套大賣,《Asayan》讀者助力讓這群人從街頭文化圈內人搖身一變為主流英雄。
隨著Goodenough、Undercover、A Bathing Ape相繼站穩腳步,瀧澤伸介創立了Neighborhood、江川芳文推出Hectic、岩永光則開起了Bounty Hunter。到了1996年,藤原浩、高橋盾、小山田圭吾成為年輕人心中最欣賞的偶像,不是影星也不是歌手,而是街頭時尚的創造者。
1997年,他在原宿開設Readymade旗艦店,數百人凌晨就排隊搶購,短短兩日營業額高達20萬美元。原宿的排隊文化也成了地下轉售市場的助燃劑。未拆封的BAPE T恤原價五倍出售,AFFA T恤甚至炒到近900美元一件。年輕人開始將消費視為投資。「如果看膩了,就賣掉」的邏輯蔓延整個次文化圈。
但這不僅是一場商業遊戲。裏原宿的風格不再是美國的複製,而是東京原創的語言。藤原浩以「魅力(カリスマ)」之姿,開創了一個時代。他不僅創造品牌,更打造一種價值觀 : 關於反叛、限量、協作與獨立。他所引領的,不只是一種潮流,而是一種文化的編碼方式。
藤原浩之所以不可取代,不只是因為他設計了什麼、合作了誰,而是他擁有「定義一個時代」的能力。他用身體在文化的邊界探路,將潮流從模仿轉化為創造,從街頭推向全球。如今資訊無所遁形、趨勢一夜即死,但「藤原浩」三個字依然具有引力。他所創的,不僅是服飾與品牌,更是讓年輕人看見 : 在世界舞台上,我們也可以是定義者。
這不是關於時尚的故事,而是一場關於文化主權的實踐。
資料參考 : Wiki、M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