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與討論大概離不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而這些未來場景也透過各種科幻電影不斷在我們眼前具像化。在日本萬博展出的時刻,AI剛好歷經快速突破的階段,這次有幸在三個月前抽中future of life場館,讓我得以用更貼近現實的角度去了解這個離我們愈來愈近未來。

展場的第一站介紹了日本自古至今就有將靈魂注入無生命體的文化,例如佛像、能劇的面具等,而在現今以及不久的未來,這個文化新的樣態就是名為android的機器人。機器人在距今50年後的未來會在人類社會各個角落出現,包含電視談話節目、音樂酒吧彈奏樂器、舞廳跳舞等,另外也有展示遠端混合實境的通話模式。
展場第二部分由動畫帶出一對老婆婆與孫女真摯的情感互動。因為老婆婆年邁罹病,醫生告知她有自然死以及將記憶植入到機器人的選項。老婆婆起初選擇的是自然死,但看到孫女的失落,以及思考了當時社會上以有一些人選擇以android(也就是機器人)的型態活下去,因此她的內心出現動搖,轉而想進一步了解這個選項對她未來活下去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當我們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除了自然死去,在未來是否有其他選擇呢?
這樣子的動搖很自然也很巧妙,因為她投射出現階段人類對這類技術的疑慮。整個展逛完後還有個問卷填寫,問了很多相關的問題,像是"如果你的親人即將離世但可以選擇以機器的狀態繼續活下去,你希望這個人怎麼選擇?"可以感受到策展人非常認真的想研究大眾對這個議題的想法。
第三個展區則是把時間軸帶到更遙遠的未來,在神秘的光影下機器人隨著音樂舞動,讓我們一窺千年後人類可能的樣態。對我來說,這個型態的人類與其說是讓人嚮往、期待,不如說有更多的詭譎跟疑惑。在人工智慧不斷的進步下,有一天電腦的算力會達到能模擬人類神經元的運轉速度,甚至包含模擬主觀意識的部分,到時候人類的大腦皮質與人工智慧將會透過奈米機器人的微型裝置建立腦機連結介面。我們的大腦將可以連接到雲端,大腦皮質的神經元可以跟線上的模擬神經元直接溝通,而我們的感官、思考、認知能力都會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雷·庫茲韋爾在20年前的書提到的Singularity is near(奇點臨近)就是人類與AI融合一體的狀態,這一天離我們愈來愈近,但人類準備好了嗎?

1000 年後的生命(Mahoro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