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Eric Duan的新作品《可是我們真心相愛》,先說結論我認為這部沒有辦法拿來跟《山道猴子》一起比,因為後者走的是容易讓人投射的劇情,但是前者走的是個體內在的自我對白與思辯,自從看了百靈果對Eric Duan做的那集專訪後,我不難發現這就是Eric Duan的創作手法,那種喜歡拿一個表面的煙霧彈,實則直擊人性中內在最深的黑暗面,今日我就想要從老師的角度去探討一位老師的內在墮落與自我修練。
(以下有雷)
故事講述著一位剛考上正式教師的高中數學老師,在無盡的行政壓力與荒謬的教育現場裡仍對教學抱持微弱的熱忱。在導師班中,他遇見一位外表漂亮、性格溫柔但內心傷痕累累的女學生。一次霸凌事件將兩人拉近,師生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老師渴望學生的純真與依戀,學生渴求老師的肯定與保護。戀情曝光後,老師選擇捍衛真愛,學生卻在恐懼與現實中背叛了他,最終他們的命運各自墜入無法回頭的深淵。對我來說表面上這是一個師生戀的題材,實則背後更探討著身為老師,我們常常說懷抱教育愛去陪伴學生,這背後到底是真正的關心還是滿足我們那內在的匱乏與表象的虛榮呢?

老師的墮落不比網紅難
余德慧老師曾經說過:「心理治療這個行業比演藝界更容易成為墮落的行業,主要在於心理師對自己的謊言習而不察,心理師不自覺地隱藏自己對他人的冷漠,庸俗的價值卻賦予高貴的理由,自詡是他人的改變者,卻對自己的頑固毫無覺察。」
我認為把上述的心理師套換成老師完全沒有任何違和感。
社會大眾期許老師可以握有權柄,去教導一個又一個蒼生,然而又有多少老師知道自己握有的權柄到底有多大,以及自己到底可以控制到多少程度,因此當今天老師因為得到學生的讚美時,老師往往會產生一種自己很有能力的錯覺,認為自己是很棒的,是很有影響力的。
好笑的是,這種自以為是的全能感,恰恰符合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中自戀型人格會有的特質,彷彿回到嬰兒時期認為這個世界就是應該繞著你轉,就像男主角很認真地向校長說:
「可是我們是真心相愛的!」
校長只說:
「林娘雞掰,這間學校有這樣的排名你以為是天上到下來嗎?你他媽知道這需要多少前人的努力與青春的奉獻,現在你卻因為個人行為讓整個學校蒙羞。」
人往往都只想看見自己想要看見的,然而當世界不按照自己想法運轉時,又來怪罪是這個世界待我不公。
有時候我常常覺得老師只是比較聰明的騙子,打著幫助學生的口號,實則自己方便之利,躲在學校的象牙塔,守護那豪不起眼的自尊心。

老師為什麼那麼容易被需要滿足?
回到影片那段男主的自我對白,當師生戀爆發後,女學生選擇保護自己的前程,把責任給老師扛,儘管老師知道自己有證據可以向法院證明自己沒有性侵對方,是雙方你情我願的相愛,然而當獨自一人時,他還是會問著自己:
「當初為什麼願意為了一個17歲的高中妹選擇鋌而走險呢?」
因為:「我想要這個女孩子長成我喜歡的模樣,那種可以被她深深需要的感覺讓我找到我活著意義。」
雖然表面上說著好喜歡這種被需要的感覺,也說著這種幫助別人讓自己獲得成就感,但有趣的卻是為什麼選擇一個高中生來讓她需要你呢?為什麼沒有去思考著同樣身而為人,別人可以看見同齡人的需求,自己只會往學生妹去想,說白了,自己也只是勝過那些學生,還是其實知道自己在同齡人裡,自己一直都是自卑沒有自信的。
恰恰學生的需要,滿足了自己那種最深的內在匱乏。
所以男主角愛的不是女學生,他的是那個被需要的自己,這大概跟邪教教主沒有什麼兩樣XD。

老師的自我修練
離職的這段期間,我徹底的把這個身分拿掉,起初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自我介紹,我好像很習慣自己就是正式老師,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打敗了那麼多名對手,擠進了這人人羨慕的窄門。
然而當我徹底失去這個被學生需要的身分時,我才發現其實我根本不會看見身邊的關係,也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想起我當年教師實習時,教務主任曾經跟我們說過:「一位好的老師不是只能在學校當老師的。」
如今在脫掉這一件又一件的主流外衣時,我才徹底地看見原來自己究竟有多麼渺小,原來自己的顏色是什麼樣子,當有一天我願意接受我裸體並好好愛這樣的自己時,我才有機會把我想要的衣服,而不是這社會需要我穿的衣服一件一件的穿回,或許這才是老師的自我修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