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著輸入 | 找輸出 ]-004 我的瀏覽器分頁爆炸啦 !!!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收藏不是起點 整理和運用才是

▋ 還有誰是《知識倉鼠》 ?

我一直都很擅長「蒐集」,線上課程、文章、書籍還有電子報 🤣。

打開我的瀏覽器,永遠都是一排密密麻麻的分頁。

每一個都在心裡想著「晚點再讀 晚點再讀」,每一個我都覺得「一定會看」。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這還沒算上我還有:

  • 寫文章
  • 維持運動
  • 陪伴家人
  • 學網頁設計
  • 研究 AI 自動化 ...等等

我的待辦清單比購物車還滿…。

很多時候就是不小心陷入,把收藏當學會的錯覺


▋ 開啟第二大腦 ?

什麼是第二大腦,就是把需要的資訊另外存下來,然後拿出來使用的概念。

這就是我想接觸 Tiago Forte「第二大腦」課程的起心動念。

因為我發現:

  • 我收藏太多,卻從沒好好整理
  • 我需要的不只是蒐集,更是「整理-篩選-行動」
  • 開啟分頁沒做筆記或是其他紀錄,往往只是讓重點在瀏覽器裡沉睡。

P.S. : 心理學研究指出:若在學習後 24 小時內,不進行至少一次回顧或應用,記憶會流失超過 50%(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實驗)。

而 Tiago Forte 是生產力這方面的專家,我想跟他的思考方式,應該可以幫我解決一下我的幾個痛點 ?

所以看到 PressPlay Academy 有開課我就有買,一直到今天才把課程都看過一輪。

一句話總結這堂課就是 :

透過 PARA + CODE 方法達成知識的整合與應用,有效應對資訊超載

( 詳細內容過幾天我再分享~,因為我還沒用 Notion 搭建好我的這個系統 )


▋四個關鍵問題

Tiago 提供了四個很實際的篩選問題:

1. 它能啟發我嗎?

  • 引人深思的引言
  • 具有啟發性的照片
  • 創新的想法
  • 感人的故事

2. 它有用嗎?

  • 專業統計數據
  • 重要參考資料
  • 研究報告內容
  • 資訊圖表整理

3. 它跟我有關嗎?

  • 個人的想法感受
  • 深刻的自我反思
  • 珍貴的回憶片段
  • 來自前輩的指導

4. 它讓我感到驚訝嗎?

  • 顛覆既有認知的觀點
  • 出乎意料的發現
  • 打破慣性思維的內容

▋加上我的處理流程

1. 像拼圖一樣拆解資訊

  • 每次只挑一片「拼圖」
    ( 就是一個文章的一個段落,或是任何在五分鐘內可以可以完成的事 )
  • 拆解出三個重點
  • 讀完一篇文章,就在 Notion 筆記裡寫下最核心的三句話

(不想再回到以前動不動就開十幾個分頁,根本找不到頭緒的日子...)


2. 用 15 分鐘小步快跑:

  • 給自己 15 分鐘期限
  • 讀完一篇文章
  • 寫下一句關鍵心得,然後記錄下來

3. 分享即落地:

  • 把摘錄和心得,放進私人筆記
  • 有深刻共鳴的內容,轉化成部落格文章
  • 讓資訊從「資料」真正變成「行動」

▋從收藏到行動的蛻變

還是覺得,學習,在於立刻行動。

當我開始實踐這些方法,發現:

  • 資訊不再只是堆積如山的待辦
  • 課程還有文章開始有慢慢被消化 XD
  • 每一次的整理和分享,都是讓我再次的複習

三小問題回顧 :

  1. 你的瀏覽器現在開了幾個分頁?它們都還值得留嗎?
  2. 你能不能在 15 分鐘內,從「待讀」變成「已用」?
  3. 下一個你想分享的,會不會跟你開啟的分頁有關?

如果有人想要分享什麼儲存頁或畫面~歡迎底下留言 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re-N-Do-U
50會員
162內容數
這個房間是為渴望自我提升的學習者與職場工作者,提供系統化的個人成長心法,陪伴你掌握職涯與人生的主導權,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Share-N-Do-U的其他內容
2025/05/12
當生活感到無趣、學習缺乏動力時,不妨試著把日常變成一場遊戲。這篇文章分享我如何從報名六角學院課程、開始練英打,到逐漸培養出一種讓自己上癮的「微任務習慣」。我發現,只要換個方式生活,就能找到更多掌控感與成就感。生活雖然無法全照我們喜歡的方式來,但我們可以用喜歡的方式來過這段旅程。
Thumbnail
2025/05/12
當生活感到無趣、學習缺乏動力時,不妨試著把日常變成一場遊戲。這篇文章分享我如何從報名六角學院課程、開始練英打,到逐漸培養出一種讓自己上癮的「微任務習慣」。我發現,只要換個方式生活,就能找到更多掌控感與成就感。生活雖然無法全照我們喜歡的方式來,但我們可以用喜歡的方式來過這段旅程。
Thumbnail
2025/04/30
設定目標容易,能持續下去靠的是你替自己設計好的那套系統。
Thumbnail
2025/04/30
設定目標容易,能持續下去靠的是你替自己設計好的那套系統。
Thumbnail
2025/04/29
有效的學習 不靠熱情衝刺 而是靠用 SMART 原則設計出清楚、可行、有節奏的目標
Thumbnail
2025/04/29
有效的學習 不靠熱情衝刺 而是靠用 SMART 原則設計出清楚、可行、有節奏的目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希望透過條列和簡介,可以更方便讀者選讀自己偏好的主題。
Thumbnail
希望透過條列和簡介,可以更方便讀者選讀自己偏好的主題。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一些不在我分類中但很不錯內容,我也都有附上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前面會有星號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一些不在我分類中但很不錯內容,我也都有附上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前面會有星號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結合使用 Readwise 和 Readwise Reader 進行高效的碎片化閱讀與筆記管理。透過 Readwise Reader 閱讀多平台內容並進行高亮和筆記,利用 Readwise 整理和回顧劃線,並匯出至 Heptabase 和 Obsidian,提升學習效率,避免碎片化思考。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結合使用 Readwise 和 Readwise Reader 進行高效的碎片化閱讀與筆記管理。透過 Readwise Reader 閱讀多平台內容並進行高亮和筆記,利用 Readwise 整理和回顧劃線,並匯出至 Heptabase 和 Obsidian,提升學習效率,避免碎片化思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閱讀對人們的好處包括還原概念本來面目、獲取豐富的選擇、增長知識、自我突破、創造無限時間。另外,也整理出作者從24種不同的角度,介紹各類好書及對自身的好處,並提供了相應的閱讀節錄與整理。
Thumbnail
閱讀對人們的好處包括還原概念本來面目、獲取豐富的選擇、增長知識、自我突破、創造無限時間。另外,也整理出作者從24種不同的角度,介紹各類好書及對自身的好處,並提供了相應的閱讀節錄與整理。
Thumbnail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
Thumbnail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
Thumbnail
當我們閱讀時,會埋首於文字中,穿梭於知識之間,但在這條知識之路上是否有著一些謎團和誤解呢?讓我們一起啟動這趟奇妙的知識探險之旅,解開迷思,拓展視野,並與他人分享你的閱讀見解和獨特體驗吧!
Thumbnail
當我們閱讀時,會埋首於文字中,穿梭於知識之間,但在這條知識之路上是否有著一些謎團和誤解呢?讓我們一起啟動這趟奇妙的知識探險之旅,解開迷思,拓展視野,並與他人分享你的閱讀見解和獨特體驗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