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為實現夢想而採取行動時,夢想就變成了目標
▋ 有了計畫卻做不下去的原因 ?
或許已經經過 SMART 後有一個計畫。
那也只是 PDCA 裡面的 Plan 階段完成而已
現在要來下個階段。
Do
我想你可能也和我一樣,曾經開始過了。
打開了自己數位筆記或是任務追蹤軟體,列下安排的 SMART 計畫。
滿心期待自己可以有所改變。
結果呢?剛開始可能三分鐘熱度。
第二週沒空,第三週忘記,第四週就算了。
我是覺得問題確實出在我不夠自律。
但設定好目標,但持續做下去。
除了計畫,還是需要點動機的。
這篇文章,就是來處理「做不下去的原因」。
▋ 我們為什麼撐不久?
我整理出三個很容易踩到的「心理陷阱」。
而且這三個陷阱,我覺得本質上就是一個思維會逃避的習慣。
陷阱一|設完就忘了,沒有追蹤機制
計畫寫下來 ≠ 會自動發生。
很多時候不是沒做,而是沒看到自己做了。
-> 現在做法:
- 安排固定的週回顧時間(例:週日晚上10分鐘)
- 建立簡單的打卡牆(我用 Notion + 勾選欄)
- 找什麼東西提醒你 ( 現在有GPT,但你也可以叫你另一半? )
要看見自己正在前進,才會願意繼續走下去。
陷阱二|一中斷就放棄,全有或全無思維
我最常出現的心態。
「今天沒做=這週失敗」→「這週失敗=我又失敗」→整個放棄。
我自己以前超容易這樣。
-> 現在做法:
- 安排 1~2 天彈性日(預留中斷空間)
- 練習「減量完成」(今天不讀書,那就看個 5 頁)
- 把中斷當成流程的一部分
先完成,再完美。
容許自己偶爾沒做到也能回來。
陷阱三|看不到成果就焦慮
比如說我因為我五月要拍小朋友的一歲全家福~
雖然已經每天都有小運動了,但體重還是居高不下 QQ
( 我也知道我也很多可以額外做的但都沒有確實 XD )
然後就會懷疑這一切到底有沒有意義。
-> 我的做法:
- 每週寫一個我有做到的可衡量任務。
- 每周確定我的可達成任務是不是還可以拆成什麼小任務。
- 問自己:「我知道我沒做到的原因是什麼嗎 ? 那要繼續下的誘因又是什麼 ?」
進步,是給耐心持續做的人看到的
▋ 持續的關鍵,不是意志力,而是設計感
現在我設定學習目標時,會直接把這三件事一起設計進去:
- 有沒有能看見進度的方式?
- 有沒有接得住中斷的餘裕?
- 有沒有能記錄過程的方式?
因為我想:紀錄除了檢視自己以外,還能從這些紀錄萃取一些什麼。
三小回顧
- 還記得你的目標嗎 ?
- 若中斷之後明天就繼續好嗎 ? 若不要的話為什麼不要 ?
- 要不要考慮一個在 Notion 建一個目標,我們可以互相督策 XD
讓今天的你,對明天留下一點線索 !!!!
P.S : 如果覺得一起在 Notion 記錄自己實現 SMART 的計畫很可以。
我很願意建一個模板跟空間,可以在下留下你註冊的 Notion Email。
( 我想看人數決定要不要花額外時間做這個 )
或是有問題也歡迎在底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