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Technologies Inc.(NYSE:UBER)在2025年第一季財報強勢超預期後,再次成為市場焦點。Seaport Research 將其目標價從84美元上調至91美元,使得投資人對這家轉型中平台的成長潛力重新燃起信心。如今的Uber,已不再只是叫車服務平台,而是一個涵蓋物流、外送、自動化出行與訂閱經濟的多元科技生態系。對於專業投資人而言,現在是擴大佈局還是保持觀望的時機?以下透過十個關鍵問題,深入剖析 Uber 的財務表現、成長動能與潛在風險。
首先來看Uber第一季的財報數據。公司本季營收達115億美元,年增17%,高於市場預期的111億美元。調整後EBITDA達到12.5億美元,亦超越市場共識的11.8億美元。此次財報優異表現主要來自核心叫車業務的穩定成長、旅遊與商務出行的持續復甦,以及營運效率提升所帶來的毛利改善。由於單位司機所服務的行程增加,平台也減少了對司機補貼的依賴,這顯示這波成長具有一定持續性,儘管管理層提醒第二季可能受季節性影響略有放緩。
分部來看,Mobility(出行服務)仍是Uber的核心業務,Q1營收達68億美元,EBITDA利潤率高達28%。Delivery(外送)部門貢獻41億美元,利潤率約為9%,而Freight(貨運)營收僅6億美元,且持續處於虧損狀態。北美與拉美市場的叫車業務依然強勁,成為推動整體營運邁向穩定獲利的主力;而Uber Eats雖然仍有成長,但邊際利潤有限。貨運部門仍是整體營運中的拖累,未來不排除有出售或重組的可能性。Uber已逐步邁向長期獲利與穩定現金流的目標。2024財年自由現金流達38億美元,較前一年的23億大幅提升,顯示平台槓桿效益逐步顯現。同時,GAAP制下的淨利潤也轉正,2025年Q1淨利為5.45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1.57億美元大幅改善。這代表Uber已逐漸具備自我造血、擴張與回饋股東的財務能力,是IPO後市場長期所關注的轉捩點。
Seaport Research 將目標價上調至91美元,背後的邏輯主要基於對2026年EBITDA預估為62億美元,並給予15倍EV/EBITDA估值,綜合Mobility與物流同業的平均倍數。此外,分析師看好其國際市場的利潤擴張潛力、Uber One訂閱制的變現能力提升,以及AI技術對營運效率的強化。但這些預期仍倚賴於宏觀穩定、燃料成本可控與政策風險可管理,並非完全無風險。
相較同業,Uber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Lyft在美國本土市占率持續下滑,獲利能力不佳;DoorDash雖然在外送領域競爭力強,但缺乏Uber的跨領域整合與全球規模。在歐洲與拉美市場,Uber在市佔與總訂單金額方面明顯優於本地競爭者Cabify與Bolt。這種平台規模與多元業務整合,使Uber在策略上具備更高的防禦力。
然而,政策風險仍不容忽視。在美國,包括麻州與新澤西州等地仍在推動更嚴格的司機勞工認定,若未來被歸類為正式員工,將對營運成本構成壓力。歐盟的《數位平台法》亦對數據使用與司機權益提出更多合規要求。在亞洲,雖然Uber以策略聯盟方式切入如印度、日本市場,但當地法規與政局穩定性仍是潛在變數。這些合規成本若持續升高,將可能影響平台的長期毛利率結構。
科技創新方面,Uber積極導入AI與自動化工具以提升平台效率。目前其路線與報價引擎已導入生成式AI,改善派單與等候時間,並透過與Waymo(亞利桑那州)、Serve Robotics與Aurora Innovation等公司合作,逐步拓展自駕車與自動配送的試點。雖然自動駕駛距離大規模盈利尚遠,但此舉展現其對長期競爭力的佈局企圖。
資本配置方面,Uber近年維持靈活與審慎的策略。2025年Q1回購金額為7.5億美元,並已啟動規模20億美元的回購授權。長期債務從2023年的81億美元降至62億美元,顯示公司積極降低槓桿。同時資本支出維持在每年10億美元以下,主要投向技術研發、數據基礎建設與國際市場拓展,整體財務結構持續改善。
國際市場發展方面,加拿大、巴西與印度的業務皆已轉正並穩定貢獻EBITDA,惟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地區受政策影響表現平平;中東與非洲則透過Careem平台營運,訂單成長快速但利潤率偏低。整體而言,Uber在海外市場持續擴張的同時,也在逐步優化財務結構與區域獲利能力。
機構投資動向方面,包括T. Rowe Price與Fidelity等大型基金於第二季小幅增持,而部分對沖基金如Coatue與Millennium亦在財報後加碼佈局。內部人持股變化不大,期權交易量則集中在85至90美元區間,顯示市場預期突破意圖漸增。整體來看,投資人信心有明顯回溫跡象,並開始重新定價其長線潛力。
總結而言,Uber這次財報超預期與目標價上調,並非單純市場情緒推動,而是建立在營運結構性改善與財務穩健成長的基礎上。然而仍需警惕政策風險、貨運業務拖累與部分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對於尋求現金流改善、平台規模擴張與科技創新的投資者而言,Uber在2025年具備可觀的上行空間,可望成為科技與消費出行類股中的核心配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