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電影《罪人》(Sinners) 採取了經典三幕劇結構,同時也是個徹頭徹尾的「英雄旅程」,然而因為角色眾多、並且有兩條主角線,所以整體結構有些許變造。本片將透過幾個重要場次與分幕的拆解,來拆解《罪人》在寫作策略上,如何運用三幕結構來引導觀眾進入這部電影奇幻的世界。
(以下有雷,請務必先看完電影)
(以下有雷,請務必先看完電影)
本片的最最開場是傳說故事。一個像是功夫熊貓開頭講述武林秘笈存在的動畫,電影用一個關於「音樂奇才會召喚魔鬼」的民間傳奇開啟旅程,雖然還不知道這傳奇到底有什麼功能,但其實已經為接下來的奇幻設定打下基礎。這是在做世界觀建立,發生在整個故事開始之前,這段傳說不但定義了本片的類型,而且已經提示後頭的重要元素——「音樂」與「魔鬼」。
接著是小山米的A故事線(以下簡稱Story-A),使用了倒敘開場,我們看見全身是傷、拿著斷裂吉他的小山米走進教堂,搭配不斷閃回但根本看不清楚的恐怖場面,懸念瞬間拉滿,「到底發生什麼事?」一個簡單的倒置就讓接下來第一幕的緩慢可以被觀眾接受。
這技巧百用不膩,絕命毒師第一集就是這樣玩的。
小山米拿著吉他,所以我們知道「音樂」跟他有關,再加上恐怖閃回,我們也感覺「魔鬼」跟他有關。接著回到順序時間軸,小山米第一幕開場,除了帶出當時的黑人生活背景,還提出了後面會用到的武器,「聖經」。
這是個精巧的設計。我當時也沒想到,這本聖經竟然會成為契科夫的槍。
然後是以史哥跟史弟為主角的B故事線(以下簡稱Story-B)。兩個帥氣的黑人雙胞胎跟白人老闆買一間倉庫,到鎮上做招牌,招兵買馬尋找更多音樂家,也把小山米載過來——Story-A與B結為一體,外部任務明確提出:
他們要叛逆地搞一個專給黑人的藍調夜總會,這是他們的共同外部目標。編劇光是能想到這個目標就已經超屌,因為這個目標包涵了山米、史哥和史弟各自的Wants——山米想玩音樂,史哥想團結黑人,史弟想賺錢。
第一幕的建立頗長,觀眾能撐下去,除了精采的畫面與演出,在結構上跟開場的倒敘懸念有關。神奇的是,第二幕竟然是用全新的Story-C開場——
一個全身燒傷的白人從天而降,來敲打座落在荒野中的小木屋的門。透過燒傷者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屋內有3K黨的白衣,兩名3K黨人邀請燒傷者進門,印地安人騎馬來到,對話中預示了危險。
接著,吸血鬼出現,殺死了3K黨人。
這個短短的場次,看似突兀,卻包羅萬象地帶出接下來所有會用到的奇幻與反派元素,也成功讓觀眾「進入新世界」、「踏上冒險旅程」,也就是從一幕轉到二幕。
畢竟連吸血鬼都出場了,冒險的感覺不可能沒有吧!
所以觀眾接下來會一直期待——「吸血鬼跟這故事到底有什麼關係?」也會隱約回想:「喔對開場的小山米被打得很慘⋯⋯」這個期待會讓我們想要得到答案,因此繼續全神貫注地看下去。
然而為什麼我們可以接受這個突兀的C故事線呢?別忘了,開場的傳說就告訴你:「魔鬼」會出現!
接著是夜總會準備開幕,過程中,史哥、史弟分別的背景故事都跟愛情有關,小山米也跑出了一個對象。這個設計也很厲害,等於幫每個角色都加了一條愛情線,而愛情是最不需要解釋的一種人物關係,瞬間加深了人物的情感厚度。
其他個性鮮明的決戰夥伴一一來到,各種人物關係極其豐滿,所有人都聚集到了一個場地,也就是召開夜總會的偏遠倉庫。
接下來幾乎整個第二幕到第三幕高潮都在這裡發生。我必須得說,這個設計實在太強了,片子超過一半的篇幅都在同一個場景發生,簡直是最高規格的省錢方法。
然後是最魔幻、最奇觀的那場音樂演奏,這部分我就不多說啦,超好看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總之這場戲扣回開場傳說,音樂奇才召來魔鬼,Story-ABC全部交會——3個白人前來敲門,想要「一起玩音樂」,而這時我們都知道,那三個白人全是吸血鬼。
戰鬥一觸即發,但此時敲了一個中場休息。
白人沒被邀請進房,只能無奈退開,接著來到二幕中間點,夜總會裡的人物關係一一破裂,在幾個精巧的轉折設計下,以「要賺錢」這個大家都懂的理由,讓黑白混血去接觸三名吸血鬼。
先回去說一下這個中場休息的重要性。劇本結構上,第二幕的中間點,也就是整部片的剛好一半時,應該要帶來主角人物的明確轉折,通常會透過初始任務失敗來達成。因此,這個設計厲害的地方就是,在大戰之前,人物的初始目標都受到打擊,內心有所轉折,大家才能從第一個Wants,準備移動到第二個Wants——
好的,黑白混血變成吸血鬼,劇情急轉直下,死人不斷增加,人們陷入恐慌,史哥夫婦挺身組織團員,所有人類的外部目標上升成「活下去」,吸血鬼vs人類大戰即將開打,打之前還讓吸血鬼也來音樂奇觀一下,踢踏舞跳好跳滿,槍砲、獠牙、火炬、木樁,人類死傷慘重,陷入二幕低谷。
接著,山米vs頭號吸血鬼,拿出聖經與銀製吉他搭配太陽幹掉吸血鬼頭,前面的所有鋪陳都變成主角打贏對手的重要武器,走向一波高潮。山米把車開走,Story-A準備收尾。
接著是史哥的Story-B。最愛的老婆已經戰死,最親的弟弟已經非人,史哥還是有他自己的戰鬥,他埋伏在倉庫旁,等著白天3K黨上門找他——帥氣的單槍匹馬,再創一波高潮,史哥的故事在這裡就直接收場,準備到天界與家人擁抱。
山米的故事終於接回開場的倒敘。教堂裡,我們看見滿身傷痕的山米與父親的衝突,即使遇到魔鬼,山米還是決定,「E04他媽我要玩音樂啦!」
真是有夠熱血。
接著就過了50年之類的,山米變成吉他大師,他的故事來到尾聲,收尾前再來一個史弟的回馬槍。不要小看這個設計,除了驚喜萬分的餘音繞樑,這場戲也再次點出貫穿全劇的主題——「自由」,而這同時也是所有主要角色們共同的Needs,即他們的內心渴望。
「回想起來,那個晚上事情發生前的幾個小時,我感覺自己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還記得山米跟吸血鬼高潮大戰時的對話嗎?他們的論戰主題也叫做:「什麼是自由」——是變成吸血鬼永生無限地活,還是繼續當黑人被白人壓迫?當然,山米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玩音樂就是他的自由。
除了音樂、魔鬼與黑人歷史結合的高概念類型展現,每一場戲都抓著結構、緊貼目標與主題,這劇本實在寫得有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