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恆星」續【人人都能成名?】一個自媒體創業者,對微型網紅現象的誠實觀察,建議合併閱讀,文章連結點我)
真相無法保護你,節奏才行。從軍中危機處理SOP到輿論操作心理戰,你不能不懂的現實規則。
當你以為自己在看一場八卦,其實你正身處一場情緒布局與話語搶佔的攻防。本文從個人軍人危機應變的經驗出發,拆解一場娛樂新聞背後的訊息節奏與公關戰略,帶你看見現代輿論場裡,為什麼「說得對」從來不等於「活得下來」。
古早的時代,一個人出事,要看他站在哪個權力的邊。現在不一樣了,誰都能被拖進火裡公審,燒死的不是事實,是反應慢的人。現在的社會,真相沒用,情緒才有市場。你被罵,不是因為你錯了,是因為你晚了三分鐘沒發聲。你道歉,不是為了被原諒,是因為你需要一個姿態,擋住後面那刀。
這世界從來不講理,講節奏。誰先哭,誰先贏。所以當你遇到一場網路危機,不要想怎麼「解釋」,要想怎麼先把別人的情緒引爆,讓群眾暫時沒有空思考你到底做了什麼。你不是要辯白,你是要混淆。不是要清白,你是要活下來。
先亂,後穩。先髒,才有得洗。這不是什麼高尚策略。這只是——這個時代,還能站著的人,做過的事。
如果要談「公關危機該怎麼操作」,按我一個職業軍人的實務經驗——我想先從一則新聞說起。「控Andy交往期間出入聲色場所,爆料黑函護航家寧討報酬。」

這不只是娛樂新聞,而是一場非常典型的訊息戰操作案例。
出招順序很講究——先扣帽子,拉道德底線;再扯黑函,把對手拖進泥巴;時間點選得剛剛好,確保一波新聞能蓋掉上一波情緒。
在軍中,遇到重大事件時,第一件事不是辯解,而是搶下主導。你要立刻寫新聞稿、擬好可能被問的問題,提前部署立場和說法。因為我們知道——反應慢,就等於死。
關於Andy跟家寧的事件,其實不用多講,大家多半都知道始末。
男方先發了一支影片,指控多年合作中自己未獲公平對待,時間點挑得突然,屬於突襲式出手,掌握第一波聲量。而女方則屬於被動接招,當時沒有立即反擊,選擇沉默。
但一陣子後,這則新聞爆出來——「控Andy出入聲色場所,黑函護航家寧討報酬」。在我看來,這就是女方陣營的一波反擊。不是澄清,也不是對話,而是下重手——換她出招。
如果從歷史的視角來看,真正的高招,不是反擊,是佈局。漢武帝時代,面對丞相主政過重,他不選擇對抗,而是慢慢分權、立外戚制衡;三國時的司馬懿,也從不急著澄清、反駁,而是靜觀時局,直到對方露出疲態才出手致命。
所以我們看今天這一招——「控Andy出入聲色場所、爆料黑函護航家寧討報酬」
,它不是什麼高段操作,更不是致勝一擊。比較像是「把地板掃乾淨」的動作:你先潑我髒水,我起碼得把水擋回去一點,否則整場局就全是你的情緒在主導。
這種手法,講白了是必要反應,不是戰略規劃。它的用處不是翻盤,而是拖時間、拉觀點、轉視線。不是要贏,而是不能輸太快。
但如果我們把鏡頭從歷史拉回到人性,真正的高招,從來不是誰吼得大聲,也不是誰先發制人。真正的高招,是讓對方「主動崩潰」。
你不動怒、不反擊,只是靜靜地讓他持續暴露自己的失控、貪婪、或破綻。你不去爭輸贏,而是讓群眾自己開始懷疑「他是不是有點太激動了?」
高段位的處理,從來不是去搶麥克風,而是讓對方說著說著,自爆了底牌。讓對方在情緒裡燃燒完自己,你再來收場——乾淨、穩、且毫無血腥味。
這才是人性最殘酷的地方:群眾其實不相信誰是對的,只相信誰比較像輸家。你真正要贏的,不是對方,而是觀眾的耐性。
在軍中,我們處理這種危機,講求的是兩個字:部署。不是等媒體問才回應,也不是等對方先鬧大才開始滅火。
我記得以前服役期間,遇過一次採購相關的公關危機。那不是單純的誤會,對方廠商因無法獲得我方採購,一路陳情到我們上一級單位,連國防部、行政院,甚至總統府都收到了投訴信。對外,他們是「人民陳情」;對內,我們知道這是一場公關戰的預備攻擊。
我們第一時間掌握訊息,SOP立刻啟動:
- 擬定新聞回應稿;
- 針對陳情內容做出完整說明;
- 模擬媒體可能會問的問題,擬定不同情境的回應話術。
這不是「擋新聞」,也不是「護航」,而是我們深知——資訊只要落後一拍,你就不再是主角,只是背景。當對方還在情緒鋪天蓋地時,我們就要讓局勢先冷下來、事實慢慢浮出水面。這種節奏感,靠的不是情緒,而是演練、判斷力、和決策速度。
如果你看到這,代表我們有緣,接下來我想從更深一層的維度,探討公關的重要性:
很多人以為,公關的本質是「溝通」或「修補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