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關門的瞬間:職場裡的拒絕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一直以為自己算是敏銳的人

但有時候,這樣的敏銳只會讓人更清楚地感受到某些令人難堪的瞬間

我們的公司,看似熱鬧,其實每個人都維持著剛剛好的距離

你不會真的知道誰過得好不好,誰突然請了假,誰的心情低落


就像有一次我家裡臨時有事,匆匆請了假一天

隔天回到公司,一切如常,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沒有人問一句「你還好嗎?」甚至沒有人提起「昨天你不在耶」


我開始思考,這種沉默是出於體貼、不想打擾,還是──根本沒人關心?


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讓我記到現在的小事

那是個普通的中午,我和幾位同事在公司一樓大廳等電梯

電梯來了,我們一群人走進去,正好看到一位高階主管也準備進來

他是我們部門的,而且也不算陌生

但當他看到電梯裡是我們,竟然頓了一下,轉身離開


不是有人叫他,也不是有急事

就是單純地,看到我們在裡面,於是選擇不搭這一班電梯


當時我們一臉尷尬地看著電梯門慢慢關上......

不禁想:他會等下一班電梯嗎?還是選擇走樓梯?那可是18樓啊


這件小事看似無關緊要,但那種「被刻意避開」的感覺,實在不太舒服

那不是單純的社交冷淡,而是一種「我寧可不見你」的選擇

本以為他應該是看我不爽吧,但其實他對每個人都是這樣

除了那些對他有價值的人,他會立馬換一付面孔笑臉迎人


還有一種我更難忘的時刻:追電梯的瞬間

你應該也遇過吧?

你小跑步衝向快關上的電梯門,明明裡面的人看到你了,卻不但沒有幫你按開門,反而果斷地按下了「關門鍵」。

那一刻,電梯門像張無情的臉,一聲不響地在你面前「咻」地關上,把你擋在外面

你不會知道那個人是因為不耐煩,還是單純冷漠。但你會很清楚地記得,自己被拒之門外的那一秒,有多麼讓人難堪


我有時會想,是不是大家都太習慣這樣的距離了?

習慣了不主動開口、不輕易問候、不多一句寒暄

怕多問是冒犯,怕靠近是負擔,乾脆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問


但日子久了,那些不說、不問、不回應的沉默

就變成一道又一道牆,把我們一個個隔得越來越遠,而這些牆,常常就築在一台電梯裡


--歆語微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歆語微光✨
8會員
54內容數
歆語微光 書寫人生的轉彎與重生 關於職涯、親子、單親生活、心情筆記 在每一道光影中,看見溫柔與堅定的自己
歆語微光✨的其他內容
2025/05/14
表面熱絡、私下冷淡,是你熟悉的職場樣貌嗎? 這篇文章裡,我觀察那些熱情微笑背後未曾靠近的距離 即使曾在某些公司擁有過交心的朋友,也終究隨著離職而淡出彼此生命 或許,我們都在辦公室裡扮演著得體的角色,只為求和諧共存 但也因為如此,那些仍選擇溫柔待人的人,才顯得特別可貴
Thumbnail
2025/05/14
表面熱絡、私下冷淡,是你熟悉的職場樣貌嗎? 這篇文章裡,我觀察那些熱情微笑背後未曾靠近的距離 即使曾在某些公司擁有過交心的朋友,也終究隨著離職而淡出彼此生命 或許,我們都在辦公室裡扮演著得體的角色,只為求和諧共存 但也因為如此,那些仍選擇溫柔待人的人,才顯得特別可貴
Thumbnail
2025/05/12
在職場中,並非所有「好意」都值得感謝 有一種人,總是強行付出、介入,卻在你拒絕時翻臉,讓人陷入道德勒索與情感綁架的泥淖 玲玲親身經歷這種「強迫性好意」,學會辨識假善意背後的控制欲 勇敢說出:「謝謝,但我自己來。」 拒絕,不是冷漠,而是對自己邊界的守護
2025/05/12
在職場中,並非所有「好意」都值得感謝 有一種人,總是強行付出、介入,卻在你拒絕時翻臉,讓人陷入道德勒索與情感綁架的泥淖 玲玲親身經歷這種「強迫性好意」,學會辨識假善意背後的控制欲 勇敢說出:「謝謝,但我自己來。」 拒絕,不是冷漠,而是對自己邊界的守護
2025/05/09
有些人不是在戀愛,而是在強迫你演出他幻想中的關係劇本 他活在自我編造的黑色劇場,拒絕現實、拒絕拒絕,還把「不被愛」當成受害者資格證 從職場曖昧到離職後的控制行為,他不斷情緒勒索、過度追求,甚至散播扭曲的劇情 這不是戀愛悲劇,是一場人格邊界崩壞的災難
2025/05/09
有些人不是在戀愛,而是在強迫你演出他幻想中的關係劇本 他活在自我編造的黑色劇場,拒絕現實、拒絕拒絕,還把「不被愛」當成受害者資格證 從職場曖昧到離職後的控制行為,他不斷情緒勒索、過度追求,甚至散播扭曲的劇情 這不是戀愛悲劇,是一場人格邊界崩壞的災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職場中,人際關係往往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然而,過於親密的關係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困擾,而過度疏離又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團隊合作。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了每個職場達人必須面對的挑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在職場中巧妙地與人保持距離,同時又不得罪他人的絕妙技巧。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職場中,人際關係往往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然而,過於親密的關係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困擾,而過度疏離又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團隊合作。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了每個職場達人必須面對的挑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在職場中巧妙地與人保持距離,同時又不得罪他人的絕妙技巧。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在職場上,距離感確實是必要的。但是,這個「距離」可不是要我們變成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要學會在親近和專業之間找到平衡。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保持適當距離感的重要性,分享了一些小撇步和故事,並提醒人們要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上,距離感確實是必要的。但是,這個「距離」可不是要我們變成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要學會在親近和專業之間找到平衡。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保持適當距離感的重要性,分享了一些小撇步和故事,並提醒人們要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
Thumbnail
關於遇到人要招呼問好,就要聊起前公司雖屬於文化創意產業,格外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連結與工作生活上的儀式感。大抵就是兩人行走交錯之際只要四目交接一定要招呼問好。回憶到七年前初到新公司上班,習慣成自然反射動作問好微笑,工作第一周最大的心得,發現自己成了異類。
Thumbnail
關於遇到人要招呼問好,就要聊起前公司雖屬於文化創意產業,格外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連結與工作生活上的儀式感。大抵就是兩人行走交錯之際只要四目交接一定要招呼問好。回憶到七年前初到新公司上班,習慣成自然反射動作問好微笑,工作第一周最大的心得,發現自己成了異類。
Thumbnail
以前的自己的上班日子總是保持不讓自己犯錯,旁人更不能錯.因為互相關聯 也因加上近視沒戴眼鏡眼睛又大看東西跟看人總是盯著不放久而久著同事覺得我不好相處 確實我是難相處的人,為了工作薪水,月獎金,季獎金,無時無刻盯著不能讓出錯 長期下來便的個性緊繃加上我的經驗已經很資深對於旁人的看法有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以前的自己的上班日子總是保持不讓自己犯錯,旁人更不能錯.因為互相關聯 也因加上近視沒戴眼鏡眼睛又大看東西跟看人總是盯著不放久而久著同事覺得我不好相處 確實我是難相處的人,為了工作薪水,月獎金,季獎金,無時無刻盯著不能讓出錯 長期下來便的個性緊繃加上我的經驗已經很資深對於旁人的看法有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嘿,明天中午有空嗎?想找你聊聊」Line 不尋常地跳出老闆訊息,隱約透露著不祥。隔天鬧鐘一響,鈴聲異於平常,如警鈴一般。 中午。拉開椅子,與老闆面對面坐下。
Thumbnail
「嘿,明天中午有空嗎?想找你聊聊」Line 不尋常地跳出老闆訊息,隱約透露著不祥。隔天鬧鐘一響,鈴聲異於平常,如警鈴一般。 中午。拉開椅子,與老闆面對面坐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