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自己算是敏銳的人
但有時候,這樣的敏銳只會讓人更清楚地感受到某些令人難堪的瞬間
我們的公司,看似熱鬧,其實每個人都維持著剛剛好的距離你不會真的知道誰過得好不好,誰突然請了假,誰的心情低落
就像有一次我家裡臨時有事,匆匆請了假一天
隔天回到公司,一切如常,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沒有人問一句「你還好嗎?」甚至沒有人提起「昨天你不在耶」
我開始思考,這種沉默是出於體貼、不想打擾,還是──根本沒人關心?
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讓我記到現在的小事
那是個普通的中午,我和幾位同事在公司一樓大廳等電梯
電梯來了,我們一群人走進去,正好看到一位高階主管也準備進來
他是我們部門的,而且也不算陌生
但當他看到電梯裡是我們,竟然頓了一下,轉身離開
不是有人叫他,也不是有急事
就是單純地,看到我們在裡面,於是選擇不搭這一班電梯
當時我們一臉尷尬地看著電梯門慢慢關上......
不禁想:他會等下一班電梯嗎?還是選擇走樓梯?那可是18樓啊
這件小事看似無關緊要,但那種「被刻意避開」的感覺,實在不太舒服
那不是單純的社交冷淡,而是一種「我寧可不見你」的選擇
本以為他應該是看我不爽吧,但其實他對每個人都是這樣
除了那些對他有價值的人,他會立馬換一付面孔笑臉迎人
還有一種我更難忘的時刻:追電梯的瞬間
你應該也遇過吧?
你小跑步衝向快關上的電梯門,明明裡面的人看到你了,卻不但沒有幫你按開門,反而果斷地按下了「關門鍵」。
那一刻,電梯門像張無情的臉,一聲不響地在你面前「咻」地關上,把你擋在外面
你不會知道那個人是因為不耐煩,還是單純冷漠。但你會很清楚地記得,自己被拒之門外的那一秒,有多麼讓人難堪
我有時會想,是不是大家都太習慣這樣的距離了?
習慣了不主動開口、不輕易問候、不多一句寒暄
怕多問是冒犯,怕靠近是負擔,乾脆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問
但日子久了,那些不說、不問、不回應的沉默
就變成一道又一道牆,把我們一個個隔得越來越遠,而這些牆,常常就築在一台電梯裡
--歆語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