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首歌,這個女孩成了我的回憶

最近幾天,因為買不到孫燕姿八月在高雄巨蛋開演唱會的票,心情有點不是那麼美麗,畢竟從2000年初聽她的那一刻,她就是我的青春之一。「沒有一個22歲的女生,像她這樣唱歌。」這句宣傳口號,聽聽就好,不過我常笑說,「如果你出道第一首歌,唱的就是「天黑黑」,那你這輩子可以不愁吃穿了。」就可以知道「天黑黑」這首歌在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這麼多年,我仍然聽不膩,每次聽都還會感動到。
2000年的台灣,剛經歷過前一年921地震的恐慌,千禧蟲的世界毀滅預言,既興奮又期待地迎來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那個時候的華語歌壇,S.H.E的女生宿舍,蔡依林還在跳泡泡糖,周杰倫的處女專輯驚豔四座,五月天的「愛情萬歲」成了那個時代的青春代名詞,梁靜茹的「勇氣」讓人在KTV落淚,莫文蔚還住在12樓,林憶蓮「至少還有你」或王菲的【寓言】成就她們自己另一波的經典…但由廖瑩如、吳依錚作詞,李偲菘作曲,吳慶隆編曲的「天黑黑」,詞曲編唱都是經典,一直是我心中對於2000年的特殊回憶。
我的小時候 吵鬧任性的時侯
我的外婆 總會唱歌哄我
夏天的午後 老老的歌安慰我
那首歌好像這樣唱的
天黑黑 欲落雨 天黑黑 黑黑
作為一位新加坡歌手,孫燕姿用「天黑黑」介紹自己,自然有想要跟台灣觀眾拉攏感情的因素在,作為許多東南亞華人社群共有的語言之一,閩南話的「天黑黑」代表著家族傳承、童年記憶與故鄉親情,與「天黑黑」廖瑩如、吳依錚作詞裡的成長、受傷、不甘,形成鮮明對比…也因為如此,反而打動了許多人的心底深處。此舉絕對不只是商業考量而已,特別是站在千禧年的交界點,往前看的同時,「天黑黑」難得的往回看…
離開小時候 有了自己的生活
新鮮的歌 新鮮的念頭
任性和衝動 無法控制的時候
我忘記 還有這樣的歌
天黑黑 欲落雨 天黑黑 黑黑
取樣過去歌曲,融入現代流行的手法,李偲菘並不是第一次做,之前他在為張學友「我等到花兒都謝了」就做過一次;但是這次孫燕姿的「天黑黑」,一位新加坡歌手,唱了取樣自台灣傳統童謠的「天黑黑」,形成跨地域的文化對話,它也跨越了世代女性的情感,從外婆到自己,「天黑黑」這首童謠裡,「安全」與「歸屬」感,為許多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受傷的人提供了一個溫暖的擁抱。
天黑的時候 我又想起那首歌
突然期待 下起安靜的雨
原來外婆的道理早就唱給我聽
下起雨 也要勇敢前進…
我相信 一切都會平息…
我現在 好想回家去
天黑黑 欲落雨 天黑黑
因為來自外婆的傳唱,強調女性情感、對於後代子孫的疼愛溢於言表,也傳遞女性生命經驗、情感智慧以及家庭情感的柔性力量,悄然無聲卻代代相傳。「天黑黑」將自我成長和女性情感的集體記憶,看似平行線的生命經驗,在一首童謠裡結合。透過這樣的敘述方式,歌曲巧妙地建構出一種隱性的女性視角,在當時的流行歌曲中頗為少見,這份對於生命的韌性也建構了我們對於「孫燕姿」這位歌手的形象。

通常歌手要建立「辨識度」,靠的是歌唱、音色和技巧,孫燕姿是少見難得的以「歌曲」來建立辨識度。在這之前,並不是沒有像孫燕姿這樣以鄰家女孩清新形象的歌手出現,但是當孫燕姿穿著白T恤、牛仔褲,唱著「天黑黑」這樣符合氣質的歌曲,那是一個會講故事的聲音,語氣比技巧先行的唱歌方式,唱了一個兩代女性傳承的私密情感故事,我們聽孫燕姿,很多時候對於共同陪伴的「感同身受」,有如看著一位女孩成長過程,隨時都可以代入人生不同階段的情感經驗(或回憶),只要音樂前奏響起,立刻回想起當年的時光與感動,這種生命力,不僅對歌手的聲譽與市場影響力極為有利,更強化了她與歌迷之間深厚的情感連結。
每個年代都有成長,也會面對失落、受傷,是老老的歌(也是姥姥的歌)安慰著我。選中台灣童謠,來自外婆教唱,結合自我成長歷程,在歌曲背後的文化認同、鄉愁記憶,以及女性情感傳承…每次我們唱到「天黑黑」,心底總會湧出傷口被撫慰的溫暖感受,表面是現代的,情感是傳統的,這麼多年來百聽不膩,這就是經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孫燕姿唱的「天黑黑」依然是我心中的華語流行歌曲經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