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醫學生都有一段煎熬
4月好不容易面試上理想的醫院,5月結束實習,6月二階國考。
國考過了皆大歡喜,7月出國放鬆心情,準備8月上工接受試煉;
萬一沒過,就得回家「待業」半年,準備下一梯次的考試。而且這段期間,面對親友或是同儕都十分尷尬。
因此關鍵在於,如何在大六後半好好準備二階國考。
對於二階國考相關的攻略文,可以google到很多前輩對於參考書籍、科別抓放、時間分配的建議,在戰術面已經規劃得盡善盡美,因此這篇主要針對戰略面來著墨。
剛好就好
首先,良好的心態最重要,國考是一個考到60分就通關的遊戲。
不必像大學學測每科都要巔峰15級分,拚排名拚到頭破血流。準備國考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我自己沒有拚第一頁的雄心壯志,也想在準備國考期間同時保有輕鬆玩樂的時光,當時設給自己的目標是考古題平均75分。看起來像低空飛過不怎麼保險,但事實上,國考題目4張卷子高達320題,平均75代表有48題的容錯空間,綽綽有餘。
準備國考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裸考一年考古題,看看自己目前純實力如何,決定接下來準備的節奏。如果你是>70分的強者,基本功扎實,接下來可以輕鬆準備。我當時寫完大約60分,因此還有15分的努力空間。如果寫完只有50分上下,也沒關係,對於國考,不用追求100分,只要60分就能通過考試。先把書讀完一輪,再寫一次考古題,看看自己的成長,就會很有成就感,維持念書的動力。
先做考古
再來要理解,考試跟做學問是兩回事。
做學問要了解所有前因後果,應用在實際情況。
考試是考生和考官之間的心理博弈。考生要猜出考官喜歡考哪些內容,針對性的練習,才能用最省力的方法通過考試。
至於要怎麼知道考官喜歡考什麼?那就是先做考古題。
許多學長姐推崇FC (first choice國考分科詳解),但又有些人覺得這本書的知識點不夠。原因正是FC是拿來考試用的,不是拿來做學問的。應用在考試絕對是一大利器,用於臨床當然不夠全面。
我認為FC最有價值的就是把各個單元主題,從歷年的考題節錄出來,讓考生針對性的練習。因此當你翻開FC先不要埋頭苦讀,而是翻到每單元後面的題目,不管你會不會先做就對了!不會就做個記號直接看答案,通常大部分都不會,但也沒關係,做完題目對於整個出題輪廓就會有一個印象,再回頭看前面的整理和表格,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瞬間就能抓到重點。
善用字卡app
最後的步驟是建立一個反覆練習的系統。
我不是很喜歡做考試筆記,把知識點或是錯的題目抄一次,對於提升分數的幫助不大。西醫二階大多屬於背誦題,最適合練習背誦的工具就是字卡app。我最常用的是Anki,電腦手機可以同步,平常可以練習之外,也很適合在瑣碎時間、以及考前的1小時休息時間刷一輪做最後衝刺。Anki 還有另一個的優點是翻完字卡後有提供<重來>的選項,如果還不熟,會這一輪當中重複出現,加深印象。
雖然建立字卡的過程很麻煩,但只要做好就能事半功倍。我每單元的讀書流程為 (1) 刷FC單完後面考古題 (2) 讀前面重點條列和表格 (3) 建立字卡 (4)接下來每天都刷一輪目前製作的字卡。重複此步驟讀完一輪FC之後,接下來只要刷字卡,就有第二、三刷FC的效果,而且是很扎實地背誦下來,不會有「雖然有讀書,但好像什麼都沒讀進去」的感覺。接下來寫考古題,也可以把不擅長的題目建立到字卡當中,重複練習。
以下是 Anki 電腦版圖示,這是10幾年前開發的字卡APP,介面簡約,操作簡單。



總結
準備二階國考不靠苦讀,用正確的心態與方法,每天投入剛剛好的資源,從容準備考試,過好每一個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