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牡羊阿衝領軍打造的「動物智慧蔬果盒」在敏捷衝刺下,五天內火速完成並推出MVP測試版。
雖然初版大受歡迎,但山羊先生在農場會議上皺著眉頭說:
「這版本太衝了,我們還沒確認真正用戶的需求、成本也超出預期,我需要一份完整的預算與可行性評估!」
這時,一頭體型壯碩、走路慢條斯理、說話極有邏輯的老金牛——「阿穩」慢慢抬起頭:
「我來幫忙。我會把用戶需求、成本結構、流程資源一一梳理,讓這個產品走得穩、走得遠。」
阿穩的專案盤點之旅
阿穩不是話多的角色,但他的步伐穩健,洞察入微。他先召集了一場「需求深訪會議」,邀請了幾位不同類型的農場常客來聊天:
- 松鼠媽媽(對分類很敏感)
- 河馬先生(手大,盒子提把不好抓)
- 老貓伯(需要低過敏蔬果)
他邊聽邊筆記,最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三個重點:
- 分類格數需增加
- 提把要加寬設計
- 食材種類要可客製化
這場訪談也讓阿穩意識到一個核心問題:如果我們一開始沒有辨識出真正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就會不斷修修改改,甚至走錯方向。 他把農場的Stakeholder重新盤點了一輪,包括:
- 終端消費者(遊客與居民)
- 銷售員(小雞們在市集擺攤)
- 包裝與物流(驢子哥負責配送)
- 管理層(山羊先生與烏龜會計)
唯有把這些角色的需求都納入考量,產品設計與預算規劃才會接地氣,避免高估、低估或偏誤。
接著,他找來烏龜會計,一起對照原本的設計成本,重新估算每一項修改所需增加的花費,並評估是否能透過批量生產降低成本。
商業分析開始發揮效益
阿穩提出的報告讓山羊先生眼睛一亮,因為他不只是「成本預估」,而是完整展開了以下幾項重點:
✅ 利害關係人辨識(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 誰會用這個產品?誰會影響決策?誰會執行流程?
- 若Stakeholder辨識錯誤,最終產品將無法符合實際需求,導致專案失敗
✅ 需求訪談(Requirement Elicitation)
- 實際去聽使用者怎麼說(而不是自以為、矇著頭自己蠻幹)
- 使用場景的觀察與體驗
✅ 問題釐清(Problem Definition)
- 我們的產品要解決的核心是什麼?
- 目前的使用者最痛的點在哪裡?
✅ 預算評估與資源分配
- 每項新功能會花多少材料、工時、配送?
- 有沒有替代材料?量產後是否更划算?
✅ 使用者滿意度指標(Satisfaction Metrics)
- 盒子功能與使用便利性打幾分?
- 願不願意付費?重複購買意願?
農場的新階段:從敏捷衝刺到穩定建構
根據阿穩的建議,新一版的蔬果盒進入穩定開發期。這一版不再只是為了快速測試,而是要成為「可長期販售、有穩定回購」的正式商品。
阿衝(牡羊)也一邊學習如何聽取他人的節奏,不再獨衝;而阿穩(金牛)則開始理解「有時候快速測試也能打開眼界」。
他們學會了在衝與穩之間,找到合作的節奏。
商業分析知識|什麼是Business Analysis?
「商業分析」是一種幫助專案釐清問題、識別需求、建構解法並確保價值實現的專業技能。在專案中,BA(Business Analyst)常扮演這些角色:
- Stakeholder識別者:確保專案初期即定位正確的參與角色與決策圈層,是後續成功與否的關鍵基石
- 橋樑:在用戶、技術、業務單位間翻譯需求語言
- 洞察者:透過訪談、觀察、數據分析,抓出真正痛點
- 評估者:分析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效益與風險
- 設計師:協助設計出符合需求與成本的最佳方案
BA不只是做報告的人,而是讓專案「走得下去、活得下去」的核心智囊。
結語|金牛的腳步雖慢,卻是走得最遠的那雙蹄
阿穩的出現,讓農場專案真正踏上了可持續經營的軌道。 他教我們一件事:
「真正厲害的管理,不是衝最快,而是知道何時該衝,何時該穩。」
在產品管理的節奏中,有牡羊的起跑,有金牛的打底,才能讓夢想落地、生根發芽。
這場蔬果盒革命,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