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是為孩子人生畫龍點睛的角色)
母親節那天,去某個微型社服單位,陪伴一群小孩。
事先猜想,不曉得會碰到幾個很特殊的小孩,沒想到,來的五個孩子之中,除了一個明顯看的出是特殊兒,其餘的四位我實在是沒看出來哪裡特殊了。
課程上半場,孩子們的家長在進門處的空間區,老師、我和另外兩名志工以及孩子們則在裡面的大空間。有三位看來互相認識的小朋友並不一定會聽老師指令,有時鬧哄哄的隨意接話,我當下只覺得每個小孩果然不一樣,有互相認識的夥伴就會表現比較活潑,而坐我旁邊的小女生則是很乖又畫著很細緻的畫。
「看來這裡也歡迎非特兒的小孩假日參加活動嘛!」、「這小女孩和我小時候一樣,很愛畫畫」。然而,這個想法在下半場的家長和孩子一同畫畫的活動中完全被推翻。
一位原本很活潑的男童A,突然變得乖巧;另一位小活潑的男童B,突然大喊「姐姐不要畫這邊,不要不要!」,接著在地上趴著持續大吼,直到老師抱住他,請他到外面冷靜,我開始覺得氣氛有點不一樣。後來,在男童A想拿另一支顏色的筆,乖巧地叫身邊看來像媽媽的女子「阿姨」之後,我覺得空氣更不一樣了。
大家好像都覺得這沒什麼,很冷靜的完成共同畫,這場活動就在老師介紹進行的教學手法後結束了。我問會畫畫的妹妹,今天好不好玩?妹妹表示好玩,下次還要再來。
只是,我還是沒有看出來這位妹妹是什麼特兒。
或許我們都可能是特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