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健˙天然藥草手帖˙ 書評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個系列只是單純用來記錄自己從書中學到的重點跟心得~擔心自己看了就忘XD


這本書不太複雜,但是簡單扼要地介紹了一些常見草藥的使用途徑、酊劑製作與茶湯泡製等等相關的技巧(書籍作者是日本人,所以書的前半段是西洋藥草、後半段有不少特意介紹日本當地的藥草,十分有趣。)很適合作為新手入門香草領域的初級書,每一種香草大約只佔1~2頁的內容,不敘述艱澀困難的深度理論,但重點描寫了基本功效與安全注意須知、也精選提出一兩種使用途徑。我自己特別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也是他的排版很精緻簡約,書中也有特地做出螢光筆效果畫出重點方便讀者記憶。

原書書名是家庭必備能量藥草手帳,這本似乎是後來有更新封面後再版出售的,兩者的內容沒意外應該是相同的,我差點就買到一模一樣的兩本書XD 好險有仔細看書商在介紹尾末提到的這件事。

在敘述洋甘菊、薰衣草、迷迭香等常見西洋藥草上提到的事項都滿常見的,例如如何泡茶、使用精油滋養等等,比較偏向統一描寫相同的功能。例如薰衣草沒有描寫狹葉、穗花與醒目薰衣草這三大常見類型但功能不太相同的薰衣草,而是統一解釋薰衣草內含抗菌、鎮定等相關功能。

浸泡油與酊劑

在比較不常製作浸泡油、酊劑的環境中,這裡倒是提到很多我覺得適合入門製作又實用的配方,我在這裡簡易揀選一些並針對材料與注意事項進行紀錄〈此區不記錄詳細製作方法〉

  • 胡椒薄荷浸泡油:胡椒薄荷+夏威夷果仁油─塗抹在肚臍周圍可緩解胃部不適,也可對肌肉痠痛有緩解的作用。
  • 金盞花浸泡油與軟膏:4g:100ml的乾燥金盞花與植物油,浸泡完成後以25ml浸泡油:5g蜂蠟的比例製作成的軟膏能對外傷、皮膚調理、燒燙傷、濕疹等皮膚相關症狀有不錯的護理效果。
  • 聖約翰草酊劑:提振心情、舒緩情緒,需避免與藥物併服。
  • 紫錐花酊劑:適合家庭常備的護理品,能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但若是有花粉症等因免疫系統敏感而產生的症狀之人不適合使用。
  • 艾草酊劑:在端午節形象裡根深蒂固的艾草沒想到也能製成酊劑,兌水與酒精製成噴霧的話有驅蟲防蟲的效果,噴在垃圾袋上在夏天應該也能避免蟲子在上頭巡邏。

料理與飲品

書中針對養生食材的核心概念是於藥食同源,指健康的根源在於飲食的內容。他提供了一些有趣的食譜與概念,我也節錄一些在這裡:

  • 椴樹花茶佐柳橙汁:混和後香甜的口感不易被孩童拒絕,可以輕淺的發揮椴樹能安穩情緒的效果。
  • 薑釀:混和了印度香料奶茶的材料,荳蔻、丁香、月桂葉、肉桂等與薑、糖同時熬煮出來的糖釀,屬於溫熱性質,在書中的配方裡也使用檸檬汁進行調味。糖釀類的成品最後的使用方式也和酊劑很像,可以兌入熱水或茶中沖泡開來飲用。(所以如果跟奶茶一起泡開來的話是不是真的會變成香料奶茶…?)
  • 香菜油(芫荽油):就像大蒜切碎後泡油會變成媽媽廚房的常備料理油一樣,香菜、大蒜、辣椒、胡椒粉與橄欖油製成的浸泡油可以使用在煎魚或肉的料理中,也許也可以炒菜(我猜的,但我不確定香菜會不會炒到黑掉XD),書中也提到可以塗抹在三明治裡喔。
  • 開運牛蒡:牛蒡去皮川燙後以糖、醋、白芝麻製成的涼拌菜,讓我想到以前廚房裡總是用不完的牛蒡,也許是一道在夏天可以快速消耗牛蒡的料理。(跟台灣常見的涼拌牛蒡絲好像不太一樣,書中是以塊狀來製作這道料理。)


我自己有點把這本書當成一種香藥草啟蒙的小書,用來拓展自己剛起頭的知識圈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例如前幾頁的迷迭香、薄荷我已經較其他香藥草熟悉了,那麼下一頁提到的聖約翰草、蕁麻等我較不理解的藥草時我就可以以這兩種為目標先去理解並嘗試他們的功用與味道(網路賣場有販賣小克數的散裝藥草~很方便~)

raw-image

※書中大約提到了這些藥草

目前還在緩慢的逐步嘗試書裡的食譜與做法,金盞花浸泡油大約要再一個月才會完成,這途中應該還會陸陸續續浸泡其他酊劑,到時候再來把結果更新紀錄在這裡。但整本閱讀完後感覺更確定為什麼大家都會做自己的香草筆記了,單純看過去真的很難記住所有香藥草們的功能與特性,在購入乾燥香草學習味道的同時一併紀錄所見所聞應該才是CP值比較高的做法(喝了就忘了也實在是可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角落的香草櫃
0會員
3內容數
在城市中終於讓自己清出一小個角落放香草藥,開始了玩香草的小日子,這裡用來記錄與學習一些收在櫃子裡的配方與筆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好農籽熊寶茶油館推出兩款新產品:「籽熊寶鮮果鮮榨山茶油」和「頂級初榨苦茶油」,享受全新的美味體驗。天然工藝製作,包裝造型卡哇依,油品營養價值高,適合各種料理。擁有第三方檢驗機構認證,食用更安心。詳情請參考臺灣好農籽熊寶茶油館官網。
Thumbnail
臺灣好農籽熊寶茶油館推出兩款新產品:「籽熊寶鮮果鮮榨山茶油」和「頂級初榨苦茶油」,享受全新的美味體驗。天然工藝製作,包裝造型卡哇依,油品營養價值高,適合各種料理。擁有第三方檢驗機構認證,食用更安心。詳情請參考臺灣好農籽熊寶茶油館官網。
Thumbnail
如果想要來場大淨化,但是卻不想要用草杖或薰香,這種需要燃燒的淨化類型。 你有另外一種選擇。 你可以做一個淨化藥草鍋來淨化你的家園。 準備一個燉煮鍋,將水煮滾後轉小火,將薰衣草、薄荷、鼠尾草、迷迭香、丁香及檸檬這幾種材料放入煮約5分鐘,直到香氣散發出來。 當蒸氣與香氣散發出來的時候可以配合適當
Thumbnail
如果想要來場大淨化,但是卻不想要用草杖或薰香,這種需要燃燒的淨化類型。 你有另外一種選擇。 你可以做一個淨化藥草鍋來淨化你的家園。 準備一個燉煮鍋,將水煮滾後轉小火,將薰衣草、薄荷、鼠尾草、迷迭香、丁香及檸檬這幾種材料放入煮約5分鐘,直到香氣散發出來。 當蒸氣與香氣散發出來的時候可以配合適當
Thumbnail
原文的藥草書一般也只寫1 Pinch或1 Bottle,不然就是⅓ Jasmine + ⅓ Patchouli + ⅓ Thyme,鬼才知道這樣到底要用多少藥草,大概是許多初學者的困擾
Thumbnail
原文的藥草書一般也只寫1 Pinch或1 Bottle,不然就是⅓ Jasmine + ⅓ Patchouli + ⅓ Thyme,鬼才知道這樣到底要用多少藥草,大概是許多初學者的困擾
Thumbnail
在中藥界中,傳統中藥店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地方融合了古老的智慧和當代的醫學知識,為顧客提供各種形式的中藥劑型。無論是湯劑、丸劑、散劑、膏劑或錠劑,都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和體質進行配方和調配。 每一種劑型都有其獨特的用途和特點,透過不同形式的中藥劑型,我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季節變化來調理身體
Thumbnail
在中藥界中,傳統中藥店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地方融合了古老的智慧和當代的醫學知識,為顧客提供各種形式的中藥劑型。無論是湯劑、丸劑、散劑、膏劑或錠劑,都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和體質進行配方和調配。 每一種劑型都有其獨特的用途和特點,透過不同形式的中藥劑型,我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季節變化來調理身體
Thumbnail
在中藥文化中,我們經常提及到傳統的中藥店,這些地方不僅是購買藥材的場所,更是一個充滿古老智慧和文化的寶庫。許多人都有到這些中藥店“抓藥”的經驗,這是一種古老的購買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文化體驗。 中藥的劑型多種多樣,包括湯劑、丸劑、散劑、膏劑和錠劑等。這些不同的劑型
Thumbnail
在中藥文化中,我們經常提及到傳統的中藥店,這些地方不僅是購買藥材的場所,更是一個充滿古老智慧和文化的寶庫。許多人都有到這些中藥店“抓藥”的經驗,這是一種古老的購買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文化體驗。 中藥的劑型多種多樣,包括湯劑、丸劑、散劑、膏劑和錠劑等。這些不同的劑型
Thumbnail
中藥店抓藥的體驗是許多人都熟悉的一個場景,中藥作為傳統醫學的一部分,擁有多種不同的劑型,這些不同的劑型擁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和應用,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和情況進行選擇和應用。在不同的季節和氣候變化下,中藥可以提供不同的食補配方,用以調理和平衡人體的體質,使身體能夠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保持健康和活力。這種傳統
Thumbnail
中藥店抓藥的體驗是許多人都熟悉的一個場景,中藥作為傳統醫學的一部分,擁有多種不同的劑型,這些不同的劑型擁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和應用,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和情況進行選擇和應用。在不同的季節和氣候變化下,中藥可以提供不同的食補配方,用以調理和平衡人體的體質,使身體能夠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保持健康和活力。這種傳統
Thumbnail
中藥店抓藥是一個深具文化意義的體驗,它不僅讓我們感受到傳統醫療的魅力,也讓我們更了解中藥文化的精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親身體驗中藥的多種劑型,如湯劑、丸劑、散劑、膏劑和錠劑等,每一種劑型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用途。隨著季節變化,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和體質狀況,選擇合適的中藥配方來調理身體,這種因時
Thumbnail
中藥店抓藥是一個深具文化意義的體驗,它不僅讓我們感受到傳統醫療的魅力,也讓我們更了解中藥文化的精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親身體驗中藥的多種劑型,如湯劑、丸劑、散劑、膏劑和錠劑等,每一種劑型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用途。隨著季節變化,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和體質狀況,選擇合適的中藥配方來調理身體,這種因時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中醫芳療的應用,包括中西醫合併的主題,以及精油對身體不同狀況的適用性。書中提及了86種精油,並結合中醫理論,讓讀者在家進行自我調理。適合芳療新手。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中醫芳療的應用,包括中西醫合併的主題,以及精油對身體不同狀況的適用性。書中提及了86種精油,並結合中醫理論,讓讀者在家進行自我調理。適合芳療新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