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系列只是單純用來記錄自己從書中學到的重點跟心得~擔心自己看了就忘XD
這本書不太複雜,但是簡單扼要地介紹了一些常見草藥的使用途徑、酊劑製作與茶湯泡製等等相關的技巧(書籍作者是日本人,所以書的前半段是西洋藥草、後半段有不少特意介紹日本當地的藥草,十分有趣。)很適合作為新手入門香草領域的初級書,每一種香草大約只佔1~2頁的內容,不敘述艱澀困難的深度理論,但重點描寫了基本功效與安全注意須知、也精選提出一兩種使用途徑。我自己特別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也是他的排版很精緻簡約,書中也有特地做出螢光筆效果畫出重點方便讀者記憶。
原書書名是家庭必備能量藥草手帳,這本似乎是後來有更新封面後再版出售的,兩者的內容沒意外應該是相同的,我差點就買到一模一樣的兩本書XD 好險有仔細看書商在介紹尾末提到的這件事。
在敘述洋甘菊、薰衣草、迷迭香等常見西洋藥草上提到的事項都滿常見的,例如如何泡茶、使用精油滋養等等,比較偏向統一描寫相同的功能。例如薰衣草沒有描寫狹葉、穗花與醒目薰衣草這三大常見類型但功能不太相同的薰衣草,而是統一解釋薰衣草內含抗菌、鎮定等相關功能。
浸泡油與酊劑
在比較不常製作浸泡油、酊劑的環境中,這裡倒是提到很多我覺得適合入門製作又實用的配方,我在這裡簡易揀選一些並針對材料與注意事項進行紀錄〈此區不記錄詳細製作方法〉:
- 胡椒薄荷浸泡油:胡椒薄荷+夏威夷果仁油─塗抹在肚臍周圍可緩解胃部不適,也可對肌肉痠痛有緩解的作用。
- 金盞花浸泡油與軟膏:4g:100ml的乾燥金盞花與植物油,浸泡完成後以25ml浸泡油:5g蜂蠟的比例製作成的軟膏能對外傷、皮膚調理、燒燙傷、濕疹等皮膚相關症狀有不錯的護理效果。
- 聖約翰草酊劑:提振心情、舒緩情緒,需避免與藥物併服。
- 紫錐花酊劑:適合家庭常備的護理品,能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但若是有花粉症等因免疫系統敏感而產生的症狀之人不適合使用。
- 艾草酊劑:在端午節形象裡根深蒂固的艾草沒想到也能製成酊劑,兌水與酒精製成噴霧的話有驅蟲防蟲的效果,噴在垃圾袋上在夏天應該也能避免蟲子在上頭巡邏。
料理與飲品
書中針對養生食材的核心概念是於藥食同源,指健康的根源在於飲食的內容。他提供了一些有趣的食譜與概念,我也節錄一些在這裡:
- 椴樹花茶佐柳橙汁:混和後香甜的口感不易被孩童拒絕,可以輕淺的發揮椴樹能安穩情緒的效果。
- 薑釀:混和了印度香料奶茶的材料,荳蔻、丁香、月桂葉、肉桂等與薑、糖同時熬煮出來的糖釀,屬於溫熱性質,在書中的配方裡也使用檸檬汁進行調味。糖釀類的成品最後的使用方式也和酊劑很像,可以兌入熱水或茶中沖泡開來飲用。(所以如果跟奶茶一起泡開來的話是不是真的會變成香料奶茶…?)
- 香菜油(芫荽油):就像大蒜切碎後泡油會變成媽媽廚房的常備料理油一樣,香菜、大蒜、辣椒、胡椒粉與橄欖油製成的浸泡油可以使用在煎魚或肉的料理中,也許也可以炒菜(我猜的,但我不確定香菜會不會炒到黑掉XD),書中也提到可以塗抹在三明治裡喔。
- 開運牛蒡:牛蒡去皮川燙後以糖、醋、白芝麻製成的涼拌菜,讓我想到以前廚房裡總是用不完的牛蒡,也許是一道在夏天可以快速消耗牛蒡的料理。(跟台灣常見的涼拌牛蒡絲好像不太一樣,書中是以塊狀來製作這道料理。)
我自己有點把這本書當成一種香藥草啟蒙的小書,用來拓展自己剛起頭的知識圈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例如前幾頁的迷迭香、薄荷我已經較其他香藥草熟悉了,那麼下一頁提到的聖約翰草、蕁麻等我較不理解的藥草時我就可以以這兩種為目標先去理解並嘗試他們的功用與味道(網路賣場有販賣小克數的散裝藥草~很方便~)

※書中大約提到了這些藥草
目前還在緩慢的逐步嘗試書裡的食譜與做法,金盞花浸泡油大約要再一個月才會完成,這途中應該還會陸陸續續浸泡其他酊劑,到時候再來把結果更新紀錄在這裡。但整本閱讀完後感覺更確定為什麼大家都會做自己的香草筆記了,單純看過去真的很難記住所有香藥草們的功能與特性,在購入乾燥香草學習味道的同時一併紀錄所見所聞應該才是CP值比較高的做法(喝了就忘了也實在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