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際卡點變助力:PAIN四步驟讓對話不再崩潰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關係透明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會議才剛開始,氣氛就變得緊繃起來。

A主管皺著眉說:「這個專案 delay 成這樣,為什麼沒人事先說清楚?」

B同仁低著頭,小聲回:「我以為這不是我的範圍…」

C則開始條列三種備案:「不然我們現在有三個處理方法…」

D沉默不語,最後冷冷補一句:「反正你們都決定好了。」

你是否也曾陷入這樣的場景?
每個人看起來都在努力,但整場對話卻越講越亂、越講越無力,最後只剩下責備、無效與疏離。

你心裡很明白:大家其實不是不想解決問題,而是彼此的反應讓問題更複雜了。

raw-image

其實,很多對話崩潰的原因,不是出在語氣有多衝、立場有多硬,而是那些我們自己沒察覺的慣性反應

那些下意識的回應方式,早在你還沒開口之前,就已經接手了整場溝通。

這就是我們熟悉卻常忽略的「PAIN人際組合拳」:

Please|討好與逃避
Assume|應該與規範
Intellectualize|分析與解題
Nail|控制與要求

這些反應其實都是我們用來保護自己、快速處理問題的「習慣招式」。

但在關係裡,它們往往像是沒調好力道的武器——一出手,就傷了人,也傷了合作。

但好消息是:這些慣性,其實也能被轉化。

只要換個角度對應,PAIN也能變成幫助我們對話更順暢的四個步驟。


PAIN四步驟:從「自動反應」變「有意識互動」


P – Please|先連結:對話的開場不是話題,而是情感

不是要刻意討好,而是讓對方知道:我有看見你、有在乎你的狀態

這一小句話,能幫助彼此放下防備,真正進到對話。

🔹「我看你剛剛有點急,是不是哪裡讓你覺得壓力很大?」

🔹「我們先不用急著處理,想聽聽你這邊怎麼看。」


A – Assume|立規則:不要用「你應該懂」當成默契

很多誤會,都是因為彼此以為對方知道,卻其實誰也沒說清楚

把內心的預設說出口,反而讓合作更流暢、更省力。

🔹「這件事你希望我主導到什麼程度?我們可以先講清楚,避免誤解。」

🔹「我預期每週有個簡短回報,不知道你這邊覺得合理嗎?」


I – Intellectualize|說原因:讓對方聽見你的用意,不只你的邏輯

講道理之前,先講你的「出發點」,能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說話的方向。

邏輯是工具,用意才是橋樑。

🔹「我會建議這樣排,是因為上次有個類似案子後期很卡。」

🔹「這樣安排的原因是想先把資源配置穩住,不然後面會更難彈性。」


N – Nail|設檢核:把『我們再看看』,變成『我們怎麼收尾』

說完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如果你想對話真的能產出共識,就要設一個「回來檢視的節點」。

🔹「不然我們先試跑這個做法一週,下週再回顧一次?」

🔹「我整理個小表單,幫大家追一下進度,你也可以加註建議。」


✦ 兩個實例,看見PAIN四步驟的威力 ✦


實例一:跨部門合作會議變成針鋒相對

原狀況:

A部門認為B部門配合不積極;B部門則覺得A部門只是丟任務、甩責任。
會議開到後來,各說各話,甚至帶著情緒結束。

轉化後的做法(PAIN四步驟):

P:「我知道大家最近壓力都蠻大,想先謝謝你們願意來處理這件事。」
A:「我們先確認這件事的主要負責邊界,免得誤會再擴大。」
I:「我這邊的安排是考量過整體時程,不是針對任何部門。」
N:「我們三天內先釐清人力與進度安排,下週再討論整合方向。」

轉變關鍵:大家先感受到被理解,才願意重新一起面對問題,合作感也明顯提升。


實例二:主管交辦任務被同仁冷處理

原狀況:

主管開場就火力全開講目標、列任務,但同仁全程安靜無回應,像是在冷處理,主管內心氣炸;同仁則感覺又要「被交辦」、又不敢提意見。

轉化後的做法(PAIN四步驟):

P:「我知道大家最近專案壓力大,這次的任務可能又是一個挑戰。」
A:「我先說明這次我們的角色與任務劃分,再看大家覺得是否合理。」
I:「這樣安排是希望減少大家後段來回,才會這樣設定時程。」
N:「我們三天內初步討論一次版本,有問題可以先放在文件裡,我會統整。」

轉變關鍵:同仁感覺有參與、有被看見,原本的抗拒變成主動,行動力也自然提升。


你不是卡在關係裡,而是卡在自己的自動反應裡

PAIN不是壞東西,它是你在壓力下保護自己的習慣模式。

但如果你想要走得長久、互動順利,你需要讓這些反應有「方向感」,而不只是自我防衛。

連結感 + 規則感 + 理解感 + 進展感 = 對話真正的安全感

下次你覺得關係卡住的時候,不用急著辯解或放棄,

你可以這樣提醒自己:

🔍 我有連上對方的情緒嗎?
🔍 我們的期待說清楚了嗎?
🔍 我的用意有讓人聽懂嗎?
🔍 我們這次的行動有出口嗎?

PAIN四步驟,不只是話術,更是一種態度:

幫你重新走回真實互動的現場,把卡點變成突破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4會員
322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5/19
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做得很多卻還是讓人不滿?關係裡總是卡卡的,其實可能不是你做錯了,而是你落入了潛意識的「PAIN組合拳」:討好、假設、過度理性、控制。這些反應在壓力下自動上場,看起來在努力,其實讓人越來越遠。看見這些模式,是重啟理解與連結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5/19
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做得很多卻還是讓人不滿?關係裡總是卡卡的,其實可能不是你做錯了,而是你落入了潛意識的「PAIN組合拳」:討好、假設、過度理性、控制。這些反應在壓力下自動上場,看起來在努力,其實讓人越來越遠。看見這些模式,是重啟理解與連結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給反饋,卻不知不覺變成了評價或說道理。 結果不是讓人成長,而是讓人退縮、防衛。 真正的反饋,是陪伴,不是審判;是打開共鳴,不是輸出正確答案。 當我們放下改變對方的心,真正走進他的世界, 才有機會讓理解生根,讓改變自然發生。 反饋,不是比誰高明,而是一起走遠。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給反饋,卻不知不覺變成了評價或說道理。 結果不是讓人成長,而是讓人退縮、防衛。 真正的反饋,是陪伴,不是審判;是打開共鳴,不是輸出正確答案。 當我們放下改變對方的心,真正走進他的世界, 才有機會讓理解生根,讓改變自然發生。 反饋,不是比誰高明,而是一起走遠。
Thumbnail
2025/04/30
給反饋,就像牽著對方走一段路。 不是站在高處指指點點,而是一起看見事實、理解心情、找出影響、指向改變,最後說:「我陪你一起。」 用FEEDS這五步,讓反饋不再是冷冰冰的評論,而是溫暖堅定的同行。 別只給意見,給出讓人願意前進的力量,才是真正讓人成長的反饋。
Thumbnail
2025/04/30
給反饋,就像牽著對方走一段路。 不是站在高處指指點點,而是一起看見事實、理解心情、找出影響、指向改變,最後說:「我陪你一起。」 用FEEDS這五步,讓反饋不再是冷冰冰的評論,而是溫暖堅定的同行。 別只給意見,給出讓人願意前進的力量,才是真正讓人成長的反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溝通是職場成功的重要關鍵,但並非只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他們如何接受信息。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個項目經理的案例,通過他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努力提升溝通能力,學會說、是聽、學會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職場上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
Thumbnail
溝通是職場成功的重要關鍵,但並非只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他們如何接受信息。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個項目經理的案例,通過他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努力提升溝通能力,學會說、是聽、學會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職場上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
Thumbnail
在現今職場環境中,溝通技巧被視為職業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團隊協作、項目管理,還是客戶溝通,有效的溝通都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並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然而,許多人在職場溝通中遇到挑戰,如誤解、衝突,甚至是合作障礙。因此,掌握職場溝通的技巧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有效溝通的5大秘訣,
Thumbnail
在現今職場環境中,溝通技巧被視為職業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團隊協作、項目管理,還是客戶溝通,有效的溝通都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並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然而,許多人在職場溝通中遇到挑戰,如誤解、衝突,甚至是合作障礙。因此,掌握職場溝通的技巧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有效溝通的5大秘訣,
Thumbnail
上個禮拜分享了一本書,說的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做事,如何改善做事的效率。在做事的時候也常需要與他人或團隊溝通,你在溝通的時候,也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嗎? 溝通也就是提問跟回答的過程,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要有重點。不少人問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的內容,
Thumbnail
上個禮拜分享了一本書,說的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做事,如何改善做事的效率。在做事的時候也常需要與他人或團隊溝通,你在溝通的時候,也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嗎? 溝通也就是提問跟回答的過程,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要有重點。不少人問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