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臺灣車不讓人?──看法國如何建立禮讓行人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臺灣車輛不讓行人有其根源,仍待制度來扭轉。真正有效讓法國車輛禮讓行人的關鍵,在於處理交通事故的原則,只要車輛撞到行人,無論行人穿越馬路是否合乎規定,肇事責任都絕對歸屬於車輛,駕駛人除了必須賠償還可能遭起訴。
透過立法及執法,法國逐步催生車輛禮讓行人的用路文化。/Shutterstock

透過立法及執法,法國逐步催生車輛禮讓行人的用路文化。/Shutterstock

為什麼臺灣的汽、機車都不會禮讓行人先過馬路?這個現象也許具有社會文化根源,分析如下:

一、把人看做群體的一部分而非獨立的個體,導致不尊重他人身體空間。

二、充斥上下尊卑的秩序觀念,「強者禮讓弱者」的文明觀念薄弱。

三、習於避免衝突,不懂得表達憤怒,造成了不正常的現象被姑息。

四、在私領域之外,缺乏公共文化,出門在外時傾向避免接觸陌生人,也就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只顧注意自己行進的方向,而不太會觀察周遭的狀況。

五、經濟發展不重創新,偏好壓低成本,導致勞動大眾普遍在時間及金錢上匱乏,日漸積怨,進而助長了急躁、占便宜、不願吃虧的習性。

駕駛人的禮讓文化不會憑空出現,須以稱為「3E」的三個解法同時並行—工程(engineering)、執法(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才能落實公路正義、終結公路霸凌。

多管齊下才是正確的,臺灣官方目前卻獨重教育宣導,其成效令人懷疑。

在法國,尤其是首都巴黎,行人路權往昔也很低落,車輛或自行車並沒有在斑馬線前停下來禮讓行人先通過的習慣。但是法國逐步透過法規的制訂及執法環境的建置,催生車輛禮讓行人的用路文化。

臺灣的車不讓人,行人過馬路常險象環生。/邱秉瑜

臺灣的車不讓人,行人過馬路常險象環生。/邱秉瑜

行人絕對至上的事故責任歸屬

在法國,負責道路巡邏的國家公路警察(Gendarmerie nationale)是屬於軍方的一支部隊。他們使用汽車、摩托車,甚至還配備直升機,以便必要時能從空中拍照舉發違規行為。臨檢(contrôle)是國家公路警察的職權,可隨時要求車輛駕駛人停下,檢驗其身分證件(護照或居留證)、行車證件(駕照或汽車登記證;若車輛為非自有,則須出示車主授權書或租賃證明)及保險證明。相對地,法律也保障被臨檢的駕駛人有權詢問公路警察的姓名及職銜。

法國的《公路法》(Code de la Route)有對車輛禮讓行人的規定:駕駛人「必須」禮讓正在穿越馬路、表現出明顯穿越馬路意圖、或於行人優先區活動的行人,必要時需停車禮讓之;針對駕駛人不尊重行人優先權之行為,得處以第四級罰款(最高可達750歐元,約新臺幣2.6萬元),並凍結其駕照三年以上,且扣駕照點數四點。

自2011年起,法國政府又明訂車輛不禮讓行人的罰款均為135歐元(約新臺幣4700元)。但,真正有效讓法國車輛禮讓行人的關鍵,還是在於處理交通事故的原則。

在法國,只要車輛撞到行人,無論行人穿越馬路是否合乎規定,肇事責任絕對歸屬於車輛一方,駕駛人必須負起賠償責任(實際上由保險公司代為給付),本身還可能會因未妥善控制車輛而遭起訴。

交通罰款鼓勵早繳 懲罰拖欠

法國交通罰款制度的設計,係鼓勵盡快繳納,並懲罰拖欠者。舉例而言,不涉及他人的犯行,例如:超速、未在停止標誌前停下,經交通警察即時舉發,可當場開罰135歐元,此罰款須在三十天內繳清,否則會自動加重。但相反地,若罰款能當場繳清、或二十四小時內繳清,則可減免30%。

駕駛人若不服舉發,亦可只繳納一筆押金,並要求法庭審理其案件。此要求一出,相關文件即會送到警察法庭審理,當事人不需出庭。理論上,案子可能因此獲得撤銷,但實際上極少發生;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當事人仍會被判135歐元或更高額的罰款。當事人收到郵寄到家中的判決書,若不願接受,可在三十天內上訴。

若駕駛人發生違規行為,遭到照相,而於事後收到罰單,須在七天內繳清罰款,否則罰款就會自動提高。例如:原本為90歐元的罰款,超過七天未繳則提高為135歐元,超過一個月未繳更提高為345歐元。

又以超速為例,法國對超速的罰款依地點而有不同,就以路面乾燥的鄉間道路而言,超過速限不滿四十公里者,罰135歐元;超過速限四十公里但不滿五十公里者,罰1500歐元;超過速限五十公里以上者,則必須出庭由法庭裁定罰款。以上各情形,若未在三十天內繳納罰款,罰款也會自動提高。

深知車輛殺傷力 對駕駛人規定多如牛毛

如前所述,除了罰款之外,對交通違規者,法國與臺灣都採取駕照扣點制度。以超速而言,扣一至四點不等。而若超過速限四十公里以上,則將吊銷駕照。

酒後駕車的法國駕駛,則可能面臨極重的罰則。酒測時,若駕駛人血液每一百毫升測出有五十至八十毫克的酒精,罰135至750歐元,並扣三點;若測出酒精超過八十毫克,則最高可罰4500歐元,並吊銷駕照。

即使未釀成嚴重事故,酒駕者仍可能需入獄服刑兩年,或以四年的社區服務替代;而如果因酒駕而撞傷或撞死人,更可能面臨高達3萬歐元的罰款,並坐牢四年。

法國官方體認到車輛的殺傷力,因此對駕駛人設下重重限制,規定多如牛毛。除上述的行為之外,還有許多違法行為亦涉及罰款及扣點,包括跨駛雙白線、穿越雙白線、臨檢時交不出證件、變換車道未打方向燈、行駛路肩、讓十歲以上兒童坐前座、未讓十三歲以下兒童繫安全帶、在公車專用道停泊或行駛、開車使用手機、在中央禁停區暫停或行駛、駕駛人未繫安全帶、未在需要時把遠燈換成近燈、被超車時仍持續加速、未移至右方車道以便後方車輛超車、遇停止標誌或紅燈不停、逆向行駛、發生危險的超車或停泊或暫停行為、未和前車保持兩秒間距、裝設雷達偵測器、撞死人、撞傷人、拒絕酒測,以及蓄意威脅等。

罰款積欠遞增 設計誘因讓民眾勇於檢舉

法國建立起「車讓人」的文化,其關鍵在於提高「車輛不讓行人」這件事的直接與間接成本。其罰款積欠遞增制度、交通糾紛責任歸屬,均可供臺灣參照與改進。

法國官方體認到車輛的殺傷力,因此對駕駛人設下重重限制,規定多如牛毛。/Shutterstock

法國官方體認到車輛的殺傷力,因此對駕駛人設下重重限制,規定多如牛毛。/Shutterstock

而在臺灣,如何減少「車不讓人」的現象,我們應該也能從其他角度來思考。

例如:警力有限,無法在每條大街小巷二十四小時往來執法,照相監視也無法涵蓋城市或鄉村的每一個角落,而在汽車搶越行人穿越道、機車行駛人行道等瞬間,行人安全遭受嚴重威脅,但又往往來不及拍照存證。

根據《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發現違規行為時,民眾得以言詞或其他方式向警察機關檢舉,但必須敘明自己的聯絡資料、違規時間地點事實、以及違規車輛牌照號碼,若有違規證據「並請檢具」;但若民眾匿名檢舉,或檢舉資料不夠具體明確,則警察機關得以「無法查證」為由不予舉發。

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考慮設計誘因來鼓勵民眾檢舉,例如:允許匿名檢舉以降低被報復的疑慮,並取消有關於提供證據的條文,甚至頒發檢舉獎金。這樣一來,將有更多行人願意參與檢舉,汽、機車駕駛人便不得不更守規矩。

會不會有人亂檢舉而引發爭議呢?當然可能。那麼,讓聲稱被誣告的駕駛人自己設法證明沒有違規吧!向法國學習行人至高無上的精神!我們也許真的需要幾個行人霸王條款,來提升臺灣過於低落的行人路權。


raw-image

本文摘自《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邱秉瑜著,方寸文創 2016.11發行。──全台各書店通路均有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四郎-avatar-img
2025/05/19
希望大家能散布這篇文章,甚至連署要求政府改善。
avatar-img
方寸的方格子
0會員
5內容數
方寸文創設有「知無涯」、「心無限」、「色無界」、「言無盡」等書系,希望能滿足人們對於「知識」的渴求,解答讀者對於「人生」的困惑,迎合大眾對於「視覺」的賞玩,促進國人對於「議題」的關注。本沙龍將精挑上述出版品好文,以饗讀友。
方寸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湖南馬王堆漢墓可謂聞名遐邇。一九七二年,考古人員在長沙東郊發掘了一組西漢早期墓葬,除了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外,還發現了一具保存兩千多年、幾乎完好無損的女屍。這個發現震驚了世界,不管在醫學上,還是在考古學、歷史學、流行病學、民俗學等方方面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女屍本身就是一座寶庫!
Thumbnail
2025/04/16
湖南馬王堆漢墓可謂聞名遐邇。一九七二年,考古人員在長沙東郊發掘了一組西漢早期墓葬,除了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外,還發現了一具保存兩千多年、幾乎完好無損的女屍。這個發現震驚了世界,不管在醫學上,還是在考古學、歷史學、流行病學、民俗學等方方面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女屍本身就是一座寶庫!
Thumbnail
2025/03/24
康熙帝在得到兩廣總督進獻的水晶眼鏡(老花眼鏡)後,試戴感覺不錯,便賜給了當時還是皇子的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年近中年的胤禛,似乎眼睛老花的速度比較快,說戴了父皇御賜的眼鏡才變得「精明」,辦公的效率大為提高,簡直如虎添翼。
Thumbnail
2025/03/24
康熙帝在得到兩廣總督進獻的水晶眼鏡(老花眼鏡)後,試戴感覺不錯,便賜給了當時還是皇子的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年近中年的胤禛,似乎眼睛老花的速度比較快,說戴了父皇御賜的眼鏡才變得「精明」,辦公的效率大為提高,簡直如虎添翼。
Thumbnail
2025/03/12
介紹韓國文化的國外網紅驚呼:「最近一年韓國人喝了近七十億包三合一咖啡,而七十億包的數量,相當於全世界每個人都能喝到一包。」此評論並非誇大,因為根據二○二三年十一月韓媒報導,韓國人每年所喝咖啡量是全球平均的二倍,一人一年會喝上三百六十七杯,讓韓國被譽為「咖啡共和國」(커피공화국)!
Thumbnail
2025/03/12
介紹韓國文化的國外網紅驚呼:「最近一年韓國人喝了近七十億包三合一咖啡,而七十億包的數量,相當於全世界每個人都能喝到一包。」此評論並非誇大,因為根據二○二三年十一月韓媒報導,韓國人每年所喝咖啡量是全球平均的二倍,一人一年會喝上三百六十七杯,讓韓國被譽為「咖啡共和國」(커피공화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為止,全台機車數為14,569,949台,每100位台灣人中,就有99位擁有機車;全台汽車數8,613,578台,每100位台灣人,擁有汽車的就有36.8位。在汽、機車普及率如此高的台灣,除了意外險、產險等商業保險的保障外,掌握通勤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是廣大的通勤族保障
Thumbnail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為止,全台機車數為14,569,949台,每100位台灣人中,就有99位擁有機車;全台汽車數8,613,578台,每100位台灣人,擁有汽車的就有36.8位。在汽、機車普及率如此高的台灣,除了意外險、產險等商業保險的保障外,掌握通勤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是廣大的通勤族保障
Thumbnail
外交部證實奧地利不承認台灣國際駕照,這反映出民進黨近8年統治下的交通政策腐敗和無能,導致交通亂象。 政府應立即提升考照難度、改革駕訓制度、恢復駕照期限與建立回訓汰除機制。 新任交通部長李孟諺應成為改革的帶頭人,而非延續腐敗。
Thumbnail
外交部證實奧地利不承認台灣國際駕照,這反映出民進黨近8年統治下的交通政策腐敗和無能,導致交通亂象。 政府應立即提升考照難度、改革駕訓制度、恢復駕照期限與建立回訓汰除機制。 新任交通部長李孟諺應成為改革的帶頭人,而非延續腐敗。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近期,交通部即將送交立法院的惡法,內容居然要限縮檢舉、取消部分違規記點,如果此法規修惡案通過,將對台灣的交通造成近一步的危害;因此,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了一系列的活動,抵抗惡法、並呼籲交通部別走回頭路!
Thumbnail
近期,交通部即將送交立法院的惡法,內容居然要限縮檢舉、取消部分違規記點,如果此法規修惡案通過,將對台灣的交通造成近一步的危害;因此,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了一系列的活動,抵抗惡法、並呼籲交通部別走回頭路!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期間,臺灣旅遊景點面臨停車管理挑戰,在熱門活動有些民眾以「人肉佔車位」方式尋找停車位,這不僅引發爭議,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這種行為可能導致衝突和刑事案件,破壞出遊心情。過年旅遊景點停車位需求高,建議耐心等待或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期間,臺灣旅遊景點面臨停車管理挑戰,在熱門活動有些民眾以「人肉佔車位」方式尋找停車位,這不僅引發爭議,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這種行為可能導致衝突和刑事案件,破壞出遊心情。過年旅遊景點停車位需求高,建議耐心等待或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Thumbnail
交通部及相關單位檢討車輛不停讓行人取締標準,今年(2023年)6月30日開始執行新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4條, 車輛距離行人3公尺即需停讓,不停讓行人可處最高新臺幣6,000元罰鍰; 若因不停讓行人而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者,處新臺幣7,200以上3萬6,000元以下罰鍰; 其中致人受傷者,
Thumbnail
交通部及相關單位檢討車輛不停讓行人取締標準,今年(2023年)6月30日開始執行新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4條, 車輛距離行人3公尺即需停讓,不停讓行人可處最高新臺幣6,000元罰鍰; 若因不停讓行人而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者,處新臺幣7,200以上3萬6,000元以下罰鍰; 其中致人受傷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