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時,在Netflix上看到一部義大利電影《童心列車(The Children's Train)》,改編自同名的暢銷小說。最初,吸引我注意的是片名,讓我以為可能是一部與孩子相關的溫馨影片。根據以往觀賞歐洲電影的經驗,,往往讓我感到相對地沈悶,因為劇情平鋪直敘,沒有太多的激情。確實,這部電影也展現類似的風格,情節描述得相當細膩,加上使用弦樂為主的背景音樂而不落入沈悶,而帶有某種的緊湊感,讓人深深地投入在其中。
電影的背景是在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南義大利,當地極度地貧窮,許多母親無法負擔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北義大利的義大利共產黨與義大利婦女聯盟發起一個社會計畫,將南義大利的貧困兒童帶往北方寄養家庭,提供他們更好的生活條件。就如電影名稱《童心列車(The Children's Train)》,參與這項計畫的兒童搭上了長途列車,這列載滿孩子的列車,象徵著新生活的開始。
電影以主角艾莫里(Amerigo Speranza)和他母親安朵妮(Antonietta)之間的關係為核心,細膩地刻畫出一位母親在愛與現實之間的掙扎。安朵妮或許不是現代理想的媽媽,她礙於自己的教育程度以及當下困苦環境,無法給予艾莫里完整的愛。當艾莫里剛從北部回到那不勒斯的家時,他的小提琴被母親收起來,並被告知不能再練琴了,讓他感到憤怒和失落。隔壁鄰居看到此景,便趁機將艾莫里帶走,當他抱怨媽媽說「媽媽不愛我了。」鄰居回答他說「小子,你媽媽沒有得到過愛,她不知道怎麼愛人,她照顧你這麼久,現在你長大了,你要照顧她。」
安朵妮真的不懂得什麼是「愛」嗎?或許不是如此,她對於孩子的愛體現在電影情節所刻畫的各個細節之中。從電影一開場,設定在1944年二戰期間,當時義大利已經向同盟國投降,南義大利卻仍不時遭受到空襲轟炸。在一次的空襲中,因著艾莫里的調皮,不知道危險要躲起來,安朵妮冒著生命危險在轟炸中堅持找到他,就已經顯明她身為母親對孩子的愛。另外,當她躊躇是否參與這些將孩子送至北方去的計畫時,也展現了對於孩子深切關懷的母愛。儘管計畫受到許多的質疑以及污衊,例如,孩子是要被送到美國或俄國當童工、他們會被砍掉手腳丟進火爐......等等。她仍願意克服輿論壓力,為孩子的未來做出艱難的決定。
電影的尾聲,艾莫里為了追求對音樂的夢想而離家出走,回到北方的寄養家庭。旁白道出了安朵妮寫給他的一封信說「你離家出走的時候,那個女人(寄養家庭的媽媽)跟我聯絡,我跟她說她要,可以留下你,她不要,就馬上把你送回來。我在等你回來,你是我的全部,艾莫里,你離家出走的時候,我可以去接你的,不過我沒有去,『有時候願意放手的人,比留住你的人更愛你。』」這樣的旁白道盡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真正的愛,安朵妮因為對孩子的愛,清楚知道她無法提供艾莫里想要學習的東西,她選擇放手,讓孩子追尋他自己的幸福,而最終他成為一位能夠在音樂會中獨當一面的小提琴家。
許多時候,我們如同安朵妮一樣不太會表達愛,甚至受到環境的影響,所表現出來的愛卻也傷害到所愛的人。許多的父母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卻不曉得適時地放手,讓孩子闖蕩自己的人生。「放手」不代表對孩子沒有「愛」,甚至如安朵妮所說「有時候願意放手的人,比留住你的人更愛你。」做父母的人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是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而孩子的時代已經不是過去我們成長的時代,他們有自己的路要闖,而過度地掌控反倒是阻礙了他們的成長
《童心列車The Children’s Train》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anong的沙龍
9會員
31內容數
主日禮拜講章分享,請勿抄襲,可參考,吸收後再重寫擴充。
Pan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8
本文探討使徒行傳11章關於外邦人信主的記載,並以此反思現代基督徒如何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的道德標準來排斥他人,阻擋上帝的工作。文章結合尼采的哲學觀點和「擁抱神學」的論述,闡述耶穌接納罪人的精神,呼籲基督徒要放下偏見,以恩典的眼光看待所有人,體會上帝無條件的愛與救贖。
2025/05/18
本文探討使徒行傳11章關於外邦人信主的記載,並以此反思現代基督徒如何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的道德標準來排斥他人,阻擋上帝的工作。文章結合尼采的哲學觀點和「擁抱神學」的論述,闡述耶穌接納罪人的精神,呼籲基督徒要放下偏見,以恩典的眼光看待所有人,體會上帝無條件的愛與救贖。
2024/06/13
撒母耳記中展示了由於權力所帶來的腐蝕,使得政治領袖們失去原本的理想和抱負,而被迫為了維護權力而採取不道德的行為。這種問題不僅出現在政治領袖間,也在教會和其他組織中有所體現。因此,撒母耳記提醒我們需要對擁有權力的人保持警惕,並持續關注他們的行為。
2024/06/13
撒母耳記中展示了由於權力所帶來的腐蝕,使得政治領袖們失去原本的理想和抱負,而被迫為了維護權力而採取不道德的行為。這種問題不僅出現在政治領袖間,也在教會和其他組織中有所體現。因此,撒母耳記提醒我們需要對擁有權力的人保持警惕,並持續關注他們的行為。
2024/06/12
本文講述了《超脫旅途》一部談論死亡與生命意義的日本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了兩位男主角,佐倉醫師和病患成瀨先生在面對生命困境和死亡逼近時的心路歷程。透過對安樂死和臨終照護的討論,引導觀眾開始思考死亡的議題,最後呈現了面對死亡的方式是繼續努力地活下去。
2024/06/12
本文講述了《超脫旅途》一部談論死亡與生命意義的日本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了兩位男主角,佐倉醫師和病患成瀨先生在面對生命困境和死亡逼近時的心路歷程。透過對安樂死和臨終照護的討論,引導觀眾開始思考死亡的議題,最後呈現了面對死亡的方式是繼續努力地活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每次看俄罗斯的电影都感觉到那种冷静的叙事风格背后蕴藏着炽热的能量,这部《寻找幸福的起点》亦不例外,据悉,这部电影改编自新闻真实事件,可见俄罗斯当下仍然严峻的阶级差距,青少年权益保障问题。和一般以儿童为题材的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并未以“千里寻母”作为噱头,来俘获观众的情绪,而是以一个孩子般的

每次看俄罗斯的电影都感觉到那种冷静的叙事风格背后蕴藏着炽热的能量,这部《寻找幸福的起点》亦不例外,据悉,这部电影改编自新闻真实事件,可见俄罗斯当下仍然严峻的阶级差距,青少年权益保障问题。和一般以儿童为题材的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并未以“千里寻母”作为噱头,来俘获观众的情绪,而是以一个孩子般的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