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NASDAQ:AMD)於2025年再度成為市場焦點,隨著人工智慧(AI)市場持續爆發,該公司正大舉調整其資源配置與營運策略,重新塑造其在全球晶片與資料中心產業鏈中的定位。近期一連串關鍵動作,包括出售 ZT Systems 製造業務、深化 AI 合作與擴大回購計畫,讓許多分析師與投資人重新審視 AMD 是否正進入新一波結構性成長周期。以下從十個面向深入解析,評估這家晶片巨頭的真實投資價值。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AMD 以 30 億美元出售其從 ZT Systems 收購來的製造資產予電子製造服務公司 Sanmina,這不僅是一筆資產重整,更是一項策略性部署。透過剝離低毛利、資本密集的製造鏈,AMD 將營運重心聚焦在其核心的 AI 解決方案設計與加值系統整合,並指定 Sanmina 為其主要製造合作夥伴,形成輕資產、高效能的AI產業供應模式,有助於提升整體營運邊際與回報率。
這筆交易的背景,來自於 AMD 在2024年以 49 億美元收購 ZT Systems 資產,其中製造與設計能力一併納入,旨在快速切入 AI 伺服器與模組領域。此次再將製造業務轉手,實為一種「聚焦高附加價值」的策略調整。同時,公司也公布最新回購計畫,將現有股票回購額度提升至 60 億美元,反映管理層對公司中長期價值的信心。從產品面來看,AMD 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推出最新 AI 加速器 MI355x,該晶片以先進製程打造,專為生成式 AI 模型(如 LLM)與高效能運算優化。該系列將與 NVIDIA 的 H200 系列競爭資料中心市場,目前許多雲端服務商已進入測試階段,初步評估顯示能效比與運算表現具高度競爭力,將成為 AMD AI 收入倍增的關鍵驅動力。
另一方面,AMD 也在積極拓展區域市場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並將戰略重心轉向中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AMD 與沙烏地阿拉伯 AI 新創 Humain 達成約 100 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將提供晶片、系統與客製化技術支援,參與沙國政府推動的大規模 AI 計算園區計畫。這不僅是 AMD 走向全球 AI 地緣分散的起點,也有助於開拓新興市場營收來源,填補美中關係所帶來的潛在業績缺口。
從外部政策面來看,美國商務部於2025年初宣布暫緩實施對 AI 晶片出口中國的限制,使 AMD 在出口市場的營運壓力獲得紓解。這一政策反轉大幅降低了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同時提高 AMD 與其他開放市場客戶簽訂長期訂單的可能性,也為估值穩定提供了支撐。
分析師普遍對 AMD 釋出正面預期。Mizuho 證券與 Stifel 分析師分別將 AMD 目標價上調至 135 美元與 132 美元,評等皆為「買進」,主因來自 AI 加速器出貨動能明顯提升,以及公司持續精簡資本支出、優化獲利結構。截至 5 月中旬,AMD 股價在 162–167 美元區間震盪,年初至今已上漲超過 50%,展現投資人對其轉型策略的認同。
儘管如此,投資人仍應關注現金流與併購交易的財務影響。ZT Systems 收購案總值 49 億美元,其中部分來自股權與債務融資,將製造部門售出可回收 30 億美元,降低資產負擔並改善短期流動性。整體交易策略呈現以「設計整合」為核心、將「製造能力」交由合作夥伴執行的模式轉變,類似於 Apple 採用 TSMC 的分工邏輯。
從技術面與股價反應來看,AMD 雖經歷短線高位震盪,但在 AI 主題與市場資金輪動下仍具結構性上升趨勢。其 2025年預估營收將挑戰 380 億美元,AI 業務占比上看 25%,並有望在未來兩年挑戰超過 NVIDIA 以外的市佔空間。
總結而言,AMD 於2025年所進行的一連串戰略動作,清楚描繪出其由「傳統 CPU/GPU 製造商」邁向「AI 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者」的過程。透過資產組合重整、區域市場轉進、AI 產品升級與資本效率提升,AMD 正逐步打造一個能夠與 NVIDIA 抗衡的平行賽道。對長線投資人而言,在當前估值仍處合理區間、基本面持續改善的情況下,AMD 可能是 AI 成長浪潮中具備中期爆發潛力的核心持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