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中的女性 - 爵士無非是靈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在多數由男性主導的爵士樂風格中,女性的聲音和創造力至關重要,這些女性不僅是歌手,同時挑戰性別與社會框限,在作曲、樂器演奏、編曲與音樂製作上,為後來的音樂家開闢更多可能性。這篇介紹1930年至現代爵士樂中,留下深刻影響的九位女性音樂人,她們在演唱或其擅長的器樂演奏上,持續激勵新一代的藝術家。由她們的音樂與故事中,可以感受一股熱情與生命力,從中尋著一絲創造力的靈感與啟發。

無論你是誰,你都擁有創造力。
尊重自己的創造力,同時也尊重別人的創造力和發揮空間。📝

1945年,有一張以十二星座為靈感的組曲專輯《Zodiac Suite》,其中第一首樂曲〈Aries〉(牡羊座) 有一段呈現強烈且帶有推進的跳躍循環旋律(00:28-00:58)很有活力;而〈Scorpio〉(天蠍座) 開場帶有一種懸疑詭譎的氣氛,直到最後一首〈Aquarius〉(水瓶座)有難以預測的下一句拍點,與別緻好聽的和聲。我沒專研星座,但初次聆聽這張專輯時,覺得樂曲親近聽眾且在企劃發想富有創意,或許熟悉星座的你,也能從中感受到某種共鳴。(不知集結12生肖的樂曲會是怎樣的一張專輯?🤔)

🎧 Aries - Mary Lou Williams (1945)


Mary Lou Williams 瑪麗‧露‧威廉斯(1910-1981)

//美國爵士鋼琴家、編曲家和作曲家

出生美國東南方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Mary Lou Williams,因與家人遷居至東北方賓州,四歲開始跟母親學琴,常於白人家庭舉辦的私人音樂會上演奏。Mary於1962年結婚,她的丈夫John Williams能言善道且擅長商業,說服不少未曾聘請黑人的經營者策劃演出安排,並在Memphis成立音樂家工會,為當地樂手爭取待遇。

Mary有數百首作品和編曲創作,共錄製一百多張唱片。她不像Ella Fitzgerald(後面介紹)或Louis Armstrong以單首流行歌曲聞名,她的創新風格展現在作曲、編曲與鋼琴演奏上,《Zodiac Suite》即是最早將古典與爵士融合的鋼琴組曲之一。

🎧 Roll 'Em - Benny Goodman (1937)
這首Swing時期的熱門樂曲,是Mary為Benny Goodman寫的。而她自己彈奏的版本節奏感十足,有Bass搭在鼓音旁像滾動的輪,在一輛前進中奔馳的列車上,鋼琴旋律帶有旅客的畫面。

🎧 Roll 'Em - Mary Lou Williams (1944)


Billie Holiday 比莉·哈樂黛(1915-1959)

//美國爵士與搖擺樂歌手,雅號Lady Day(戴夫人)

raw-image


出生於賓州費城的Billie Holiday,隨母親於1929年遷居紐約。不懂樂譜也未曾受過歌唱培訓的她,在爵士俱樂部裡與常駐鋼琴家一起試鏡和唱歌,被製作人John Hammond發掘,錄製第一張唱片。與次中音薩克斯風演奏家Lester Young於1936年開始有一系列的合作,倆人成為好友與音樂夥伴。1938年,Billie受邀擔任管絃樂隊主唱,成為美國樂史上首位與白人樂隊合作的非裔女性,是一項跨越種族界線的里程碑。

她沙啞的嗓音牽動人心,這首她的代表作〈Strange Fruit〉源於一位白人猶太裔教師與詩人(Abel Meeropol),在報上看到一張令人驚駭的黑白照片為靈感而作--在偌大的南方果園裡,碩果累累的樹上,也掛有種族仇恨的痕跡。歌詞詩意卻殘酷,是音樂史上最早且最具力量的抗議歌曲之一。Billie每回唱這首歌都會要求燈光全暗(只留一束聚光在她臉上)、全場靜默(不鼓掌)、演出結束後她直接離場。

童年遭受虐待的Billie,歷經愛情風霜與毒癮纏身,到最終在醫院孤寂離世。她用破碎的聲音唱世界的哀愁,在她的歌聲中可以找到一種無條件與超越個體的情感共鳴。

🎧 Blue Moon Billie Holiday (1956)


Ella Fitzgerald 艾拉·費茲潔拉 (1917-1996)

//美國爵士樂歌手,雅號Lady Ella、First Lady of Song、Queen of Jazz(爵士女王)

raw-image


Ella Fitzgerald以純淨嗓音、寬廣音準,與即興哼唱像喇叭聲的擬聲唱法(Scat Singing)聞名。在她60年音樂生涯中,翻唱過無數經典歌曲,並與Louis Armstrong、Duke Ellington等大師合作,獲13座葛萊美獎及國家藝術勳章等獎項,對爵士樂與流行音樂有深遠影響。

出生在維吉尼亞州的Ella,父母離異後,她隨母親遷居紐約。1932年母親與照顧她的繼父相繼辭世,生活教她什麼是充滿掙扎的感覺,這些記憶成為她表演所需的豐富情感。1934年她贏得一個業餘之夜表演機會,原先想表演舞蹈,改以唱歌,現場應觀眾鼓掌的安可聲加唱。在熱情支持者的推動下,她贏得每場才藝表演,於1935年贏得在哈萊姆歌劇院與樂隊共同演出機會,在那裡,她首次見到鼓手兼樂隊指揮Chick Webb,開啟與樂團合作的機緣。

🎧 Ella Fitzgerald "A-Tisket-A-Tasket" (1938)
改編自一首19世紀的美國童謠,Ella與Chick Webb樂團合作這首歌,迅速登上排行榜,並在Billboard的Sheet Music和 Record Buying Guide(點唱機)排行榜獲Top1,這首歌不僅讓她聲名大噪,也使她成為爵士樂界的重要人物。同年續作〈I Found My Yellow Basket 〉,雖然成績不如前作,仍展現她的才華與對音樂的熱情。

在藝術之外,Ella深切關注兒童福利,她低調捐助弱勢青年組織,也成為她持續在世界各地巡演的動力之一。1979年Ella入選《Down Beat》雜誌名人堂,並獲肯尼迪中心榮譽;1987年獲頒的國家藝術獎章,幾年後法國授予她藝術和文學指揮官獎,包含耶魯等幾所知名大學授予她榮譽博士學位,是她榮耀且珍貴的時刻。

🎧 Lady Be Good - Ella Fitzgerald (1959)
這首歌是Gershwin Brothers為1924年的同名百老匯音樂劇《Lady, Be Good》而作的插曲,原唱George Gershwin,Ella以擬聲唱法詮釋此曲而著名,被公認為爵士經典,收錄在她1959年發行的專輯《Best of The Gershwin Song Book》。

🎧 Lady Be Good - Ella Fitzgerald (1970)

Nina Simone 妮娜·西蒙 (1933-2003)

//美國爵士歌手、作曲家與鋼琴家

出生於北卡羅來納州的Nina Simone,自幼接受古典鋼琴訓練,展現卓越的音樂天賦,因受種族歧視,沒能進音樂學院深造,轉而朝流行與爵士領域發展。擅長鋼琴即興演奏的她,融合古典、爵士、藍調、靈魂與福音等元素的音樂風格,帶著低沉溫柔的嗓音,賦予作品戲劇性張力。她唱奏時,會前後擺動肩膀,長耳飾隨著她的律動反覆搖擺,成為她鮮明且獨具特色的招牌動作。

🎧 Ain't Got No, I Got Life - Nina Simone (live in London, 1968)
這首歌源自音樂劇《Hair》中兩首〈Ain’t Got No〉與〈I Got Life〉,經Simone改編,前半段以「我什麼都沒有」開場,列舉自己失去的東西:家庭、朋友、信仰、教育、政治地位;而在〈I Got Life〉出現轉折點「我擁有我的頭髮、我的腦袋、我的心、我的靈魂…」對自我的肯定。極具張力的鋼琴伴奏與沉著堅定的語氣,表達即便在壓迫中,依然擁有生命本身的力量與價值,也成為黑人自覺運動的經典歌曲。

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興起,Nina在多次演講與音樂裡表達對體制的批判,對抗種族暴力與社會不公,逐漸疏遠了主流媒體與音樂產業。1970年中期,Nina因政治立場與心理健康問題離開美國,最終定居法國南部。獲獎Netflix紀錄片《What Happened,Miss Simone?》(黃金時段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寫實特別節目),詳細描繪Nina在情緒與精神狀態中掙扎,影響她的創作與職涯。儘管Nina生前飽受掙扎,但她的作品仍持續影響且啟發如Alicia Keys、John Legend等當代音樂人。

🎧 Feeling Good - John Legend (2021)

🎧 Feeling Good - Nina Simone (1965) //舞者 Raianna Brown
影片中見到四代非裔女性真誠地活出自己、彼此相愛、並自在地感受生命的美好。

Alice Coltrane 愛麗絲·科川 (1937-2007)

//美國爵士樂音樂家、作曲家

raw-image

Alice Coltrane生於密西根州底特律市,她九歲時在教堂的禮拜中演奏風琴,早年受福音與古典音樂影響,60年代便開始在底特律以專業身份演奏爵士樂,她對福音、古典和爵士樂的興趣與專業,與對鍵盤、風琴和豎琴的熟練,締造她創新的音樂風格。

raw-image


Alice和傳奇薩克斯風手John Coltrane(1926-1967)於1965年結婚,他們為這一段深具靈性的音樂探索之旅,建立了新的音樂流派。1967年John逝世,Alice因困於悲傷與內在動盪,開始接觸東方宗教與冥想,發展出融合靈性、印度哲學與自由爵士樂風的「靈性爵士」,強調情感表達和神秘氛圍的營造,影響後來的跨界音樂家。1970年遇見靈性導師Swami Satchidananda,引她進入修行之路,並開啟她追求探索印度教哲學及宇宙意識。

🎧 Blue Nile (1970)
這首Alice探索靈性音樂初期的經典之作,收錄於《Journey in Satchidananda》專輯,也是她接觸印度靈性思想後的第一張作品。Alice以豎琴為主奏樂器,在爵士語境中極為罕見,並使用雙低音貝斯與常用於印度古典音樂的塔布拉鼓(tabla),建構出安詳與神秘帶出的一些張力氛圍,靜心聆聽,可以體會她對宗教上精神昇華的詮釋。

Astrud Gilberto 艾絲特·吉芭托 (1940-2023)

//巴西Bossa Nova和爵士歌手

出生多語文化家庭的Astrud Gilberto,聲音柔和慵懶,自然流露的情緒與語感,帶有詩意與距離感,與Bossa Nova悠然的風格完美契合。她與爵士薩克斯風手Stan Getz合作的《The Girl from Ipanema》,收錄在1965年發表的這張專輯《Getz/Gilberto》,在美國贏得葛萊美最佳爵士專輯與最佳工程錄音等多項大獎,是第一首以非英語為主的曲目獲得年度唱片大獎,帶動全球Bossa Nova熱潮,也奠定Astrud國際巨星的地位。

🎧 The Girl From Ipanema - Astrud Gilberto With Stan Getz (1964)

🎧 The Girl From Ipanema - 《Getz/Gilberto》 (1965)
這首歌曲原版是葡語詩詞《Garota de Ipanema》(1962),英文由Norman Gimbel填詞。當年Stan Getz與巴西吉他演奏家兼歌手João Gilberto在紐約錄音室準備錄製英語版時,製作人覺得有女聲演唱會讓歌曲更貼近國際市場。Gilberto妻子Astrud當時並非職業歌手,臨時被邀試唱,她演唱的英語段落輕柔帶些羞澀,搭襯João葡語段落的親密呢喃,旋律搖擺在兩種語音間更添魅力。
Garota De Ipanema - Lisa Ono (2006)
小野麗莎翻唱這首Bossa Nova經典名曲,以葡語演唱的字音溫潤,忠於原味的旋律與編曲,Lisa以乾淨與清新的吉他聲線和節奏打擊,多一分日式庭園的靜謐氛圍。

Lisa Ono 小野麗莎 (1962-)

//巴西裔日本歌手

出生於巴西聖保羅的Lisa Ono,10歲隨家人移居東京,於巴西與日本之間往返生活。15歲時開始拿吉他彈唱,於1989年發行首張Bossa Nova專輯後,以更成熟的音樂編制,於1991年與1992年發行的兩張專輯《Nanã》、《Menina》贏得廣泛讚譽,榮獲日本金唱片獎,成為她在音樂上的里程碑。Lisa擅長將多元文化元素(葡萄牙語、法語香頌、義大利歌謠、夏威夷)融入樂曲,曲風融合森巴、爵士樂、詩歌,樂曲透過她甜美的嗓音,聽來像陽光海灘,親密且熱情。

🎧 Pretty World · Lisa Ono

Terri Lyne Carrington 泰莉·萊恩·卡林頓 (1965-)

//美國爵士鼓手、作曲家、製作人和教育家

Terri Lyne Carrington出生於美國東北部麻州,在一個充滿樂聲的家庭中長大,父親Sonny Carrington是薩克斯風手、母親是業餘鋼琴家,七歲時受爵士鼓手祖父Matt Carrington的鼓組啟發,開始學習爵士鼓。早熟的音樂天賦,使她年僅10歲便登台公演,11歲時與加拿大爵士鋼琴家與作曲家Oscar Peterson同台表演後,獲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全額獎學金,成為最年輕的受獎者之一。直到2003年她獲得伯克利榮譽博士學位。

2013年她改編Duke Ellington、Charles Mingus與Max Roach的經典作品,以《Money Jungle: Provocative in Blue》獲葛萊美最佳爵士器樂專輯獎,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女性爵士演奏家。2023年她以最佳爵士器樂專輯《New Standards Vol. 1》再度獲獎,包含前兩次分別以專輯主持與專輯製作人獲獎,共達四次葛萊美獲獎殊榮。近年她轉向領域內性別不平等議題,於2018年擔任「爵士與性別公正學會」(Institute of Jazz and Gender Justice)研究所的創始人與藝術總監。

🎧 Waiting Game - Terri Lyne Carrington+Social Science ft. Mark Kibble 
Terri在這張專輯像一位音樂策展人,將爵士樂從音樂廳引至街頭、教室與社運現場,對社會結構提出反思與質問,傳達用音樂改變世界的力量。專輯中以歌詞朗誦,描繪被壓迫的群體長期等待正義到來的處境,表達人們在面對制度性不公時的無力與焦慮。Waiting Game不為取悅而存在,提醒我們在一個等待改變的時代,「等待」本身的姿態,就是一種信念。

🎧 Message True - Terri Lyne Carrington (1989)

在爵士樂裡,時間是你的朋友,
當你找到搖擺,你將發現時間的確有翅膀,但卻是飛往你想去的地方
你抵達後,將會發現飛行本身就是你的終點,是搖擺的喜悅。📝

Esperanza Spalding 愛絲佩藍薩·斯伯汀 (1984-)

//美國歌手、低音提琴手、詞曲作者、教育家與社會倡議者

來自美國奧勒岡州的Esperanza Spalding,單親家庭長大的她,儘管家庭資源有限,仍在母親的鼓勵下,接觸各種文化的影響,學習自由思考和創造性表達。從學習小提琴開始,又與母親一起學吉他,自學鋼琴,還嘗試單簧管和雙簧管,從小便展現過人的音樂直覺。15歲時,偶然選擇了低音貝斯,開始了她的音樂生涯。除了音樂技藝,她兼顧學業,16歲時通過學測進大學,隨後轉學到伯克利音樂學院,以三年時間完成學士學位。

Esperanza讓人著迷的是她台上同時演奏貝斯與演唱的能力。她的音樂風格自由、靈動,有Jazz深度、Funk律動,與拉丁熱情,還融合古典音樂的優雅。而她真正讓人敬佩的,是她堅持真我,不被他人框架所限制的精神,無懼於被旁人分類、標籤或誤解,選擇在音樂與生命裡自由呼吸,活成最純粹的自己。2011年,Esperanza Spalding獲頒葛萊美最佳新人獎,擊敗主流,讓全世界開始注意到這位低調卻閃耀的創作音樂人。她不迎合市場,而是用作品讓市場看到她。

🎧 Earth To Heaven - Esperanza Spalding (2016)
這首歌曲收錄於《Emily’s D+Evolution》專輯中,是一張像舞台劇的專輯。這首歌曲最先吸引我的是低音鼓下沉的力度,與她優美的高音聲線鋪陳張力,隨著她歌聲持續往上拋,像煙霧緩緩向上瀰漫,像一首帶有音樂魔法的歌曲。

🎧 Jazz Ain't Nothin But Soul - Esperanza Spalding (2009)

《爵士無非是靈魂》(Jazz Ain’t Nothin’ But Soul

喇叭、卡帶、長號滑奏
節奏,像在談一場戀愛
人們穿著華麗的衣裳
是我家鄉人們的聲音

爵士是湊合著馬鈴薯泥與玉米粥也能活出精彩
每當你意氣風發地站起來
爵士無非是靈魂

爵士是靠攢著零錢也能活得風光
是告訴人們你心裡真正想說的話
爵士無非是靈魂

喇叭、卡帶、長號滑奏
節奏,像在戀愛中律動
人們穿著時髦衣裳
是我家鄉人們的聲音

對我來說,爵士是真理的載體
不管別人怎麼貶低它
爵士無非是靈魂

巧克力、咖啡、薩克斯風
節奏,像愛一樣流動
人們穿著光鮮亮麗的衣裳
是我家鄉人們的聲音

對我來說,爵士是真理的聲音
別在乎誰看不起它,
爵士樂,無非是靈魂!

Trumpets, cassettes, slide trombone
Rhythm, makin' love
People wearin' fancy clothes
It's the voice of my people!

Jazz is makin' do with 'taters and grits
Standin' up each time you get hip
Jazz ain't nothin' but soul!

Jazz is livin' high off nickels and dimes
Telling folks 'bout what's on your mind
Jazz ain't nothin' but soul!

Trumpets, cassettes, slide trombone
Rhythm, makin' love
People wearin' fancy clothes
It's the voice of my people!
For me, jazz is all the truth to be found
Never mind who's puttin' it down
Jazz ain't nothin' but soul!

Chocolates, coffee, saxophones
Rhythm, makin' lovе
People wearin' fancy clothеs
It's the voice of my people!
For me, jazz is all the truth to be found
Never mind who's puttin' it down
Jazz ain't nothin' but soul!

🎧 原曲|Jazz (Ain't Nothin' But Soul) - Betty Carter (1960)


📝引自書摘"Moving To Higher Ground: How Jazz Can Change Your Life" (2016)
《這 就是爵士樂:溫頓 馬沙利斯的爵士樂與人生自述》-- Wynton Marsalis (1961-)
小號演奏家、作曲家,紐約市林肯中心爵士樂團藝術總監

📝慶祝黑人音樂月|每年6月份是非裔美國人的音樂欣賞月,由卡特總統於1979年公告,慶祝非裔美國人音樂貢獻的活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浠 刹那之間:
143會員
368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以及與你分享親近藝術與人文的內容工具和相關創作。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夏天就愛這一味!」 ♡ 為您帶來爵士經典、滿滿童年回憶的吉卜力。 同時奉上爽快熱辣到像正午日曬刺痛肌膚的kpop、校園戀曲。 最後,還有宛如陷入微醺,令人忍不住想隨著音樂自在搖曳、漫舞,夏夜晚風般迷人的一首歌。
Thumbnail
「夏天就愛這一味!」 ♡ 為您帶來爵士經典、滿滿童年回憶的吉卜力。 同時奉上爽快熱辣到像正午日曬刺痛肌膚的kpop、校園戀曲。 最後,還有宛如陷入微醺,令人忍不住想隨著音樂自在搖曳、漫舞,夏夜晚風般迷人的一首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來響應跳鼠飛行日記的30天歌單挑戰 Day1-Day5,搜集了以金屬樂為主,我常聽的工作與創作用音樂。 其實我聽的金屬樂非常偏科,大量集中在主唱是女性的樂團上,不過為了顧及推薦的多樣性,還是會將我常聽且知名度高的樂團包含在名單內。 這個小系列會包括三十首歌,每篇十首,那就開始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來響應跳鼠飛行日記的30天歌單挑戰 Day1-Day5,搜集了以金屬樂為主,我常聽的工作與創作用音樂。 其實我聽的金屬樂非常偏科,大量集中在主唱是女性的樂團上,不過為了顧及推薦的多樣性,還是會將我常聽且知名度高的樂團包含在名單內。 這個小系列會包括三十首歌,每篇十首,那就開始吧!
Thumbnail
流行樂壇形形色色眾多歌手,能走紅不僅靠實力,很大部分還有機運與人和,能成為長期暢銷歌手或頂級流行歌手都不容易。有些歌手,實力備受肯定,音樂比較沒那麼大眾化,不算真正的頂級,卻一直有著不差的銷售。有些幸運兒,突然有一首歌成為經典代表作,即使後面的作品沒能在攀上高峰,但這一首歌卻足以使其長久立足歌壇。
Thumbnail
流行樂壇形形色色眾多歌手,能走紅不僅靠實力,很大部分還有機運與人和,能成為長期暢銷歌手或頂級流行歌手都不容易。有些歌手,實力備受肯定,音樂比較沒那麼大眾化,不算真正的頂級,卻一直有著不差的銷售。有些幸運兒,突然有一首歌成為經典代表作,即使後面的作品沒能在攀上高峰,但這一首歌卻足以使其長久立足歌壇。
Thumbnail
雙方家世背景懸殊的情況下,在早期到現代的人們而言其接受度又有多少? 這齣的賣點在於雙方母親的觀點且由歌舞所帶領的朝氣蓬勃的浪漫故事。
Thumbnail
雙方家世背景懸殊的情況下,在早期到現代的人們而言其接受度又有多少? 這齣的賣點在於雙方母親的觀點且由歌舞所帶領的朝氣蓬勃的浪漫故事。
Thumbnail
爵士樂的旋律綿延不絕,蘊含著放慢步調、平靜及放鬆的能量。無論是在咖啡廳享受閒暇時光,還是在泡澡、放學下班後的休憩時,都可以透過爵士樂的音樂魅力,活在當下,清空思緒。
Thumbnail
爵士樂的旋律綿延不絕,蘊含著放慢步調、平靜及放鬆的能量。無論是在咖啡廳享受閒暇時光,還是在泡澡、放學下班後的休憩時,都可以透過爵士樂的音樂魅力,活在當下,清空思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