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意外地幽默有趣,主角和周圍的人都讓人喜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二十世紀六零年代,一位女性科學家為自己身為女性的人生努力的故事? 聽起來好像沒有很吸引人,但出版社編輯感覺發自肺腑屢次推薦、也非常多看完推薦的網友,就來試試看吧,閱讀越覺得有趣,主角伊麗莎白的自然本色跟努力令人投入,一本正經直線思考模式也很搞笑,更不用說周圍那些很真實又很美好的配角們,還有一定要特別說的是翻譯地非常地流暢有趣又很台味,是個令人回味的好故事。


內容簡介

當全世界都說妳不夠好

別讓他們騙了妳

-獻給所有聰明、不願被馴服的女性-



  烹飪就是化學反應,化學就是變化、就是改變

  ——不是去改變別人,而是妳必須成為妳自己

 

  伊莉莎白.佐特:「主婦們,妳改變一切的能力,包括改變妳自己,從這裡開始。」

 

  ……不要誤會了,伊莉莎白不是熱血的女權份子或社會運動家。請跟著她說10次:「伊莉莎白是科學家。」又或者說得更精確一點:伊莉莎白是化學家,一個在1960年代因為性別而不得志的化學家。

 

  ●不傻不甜的狗血劇女主角

 

  伊莉莎白.佐特——30歲,前研究員,因為未婚懷孕,被哈斯汀研究院開除,她的無生源論(無生命物質如何轉變成活細胞)論文也被上司掠奪、冠以自己的名義發表……

 

  從小到大,人生一直以各種方式背叛她。那個時代的女人,如果妳乖乖聽話,上帝會賞妳一個丈夫、一堆小孩,還有一間佔去妳人生大半的廚房。而如果妳不聽話,像伊莉莎白這樣,竟敢追求「自己的事業」,也不接受男友求婚、成為「某人的妻子」,全世界會聯合起來否定妳。

 

  伊莉莎白選擇單挑全世界。

 

  懷孕期間,她將男友留給她的那間房子的廚房,獨力改造為實驗室。在這裡,她用化學家的方式每天煮一杯需要20道工序的美味咖啡,接案子勉強養活她們一家三口(加上她五歲就快讀完狄更斯的天才女兒瑪德蓮,還有那隻醜到沒人要的狗狗六點半),更重要的是:繼續那即使沒有任何人在意、她也堅持要完成的無生源論研究。

 

  ●起風了,姐妹們!

 

  衰到這種地步,伊莉莎白仍不允許父權社會讓自己「被消失」,完美的「科學家腦」也讓她始終如一,直指世間萬事的核心,錯的就質疑,對的就堅持,也同時看著一家人即將落入坐吃山空的窘境……直到她發現她替女兒精心烹調的午餐便當被同學霸佔、讓她衝到電視台質問那個白目同學的父親,卻因此被電視台看上她的美貌與廚藝。

 

  為了兩人一狗的生計,她接下了電視台傍晚時段烹飪節目《18:00開飯》的主持工作。電視台以為自己發掘了另一個胸大無腦的媒體甜心,沒想到是個專門製造風暴的螢幕毒藥:伊莉莎白不只不苟言笑,還永遠不照他們的牌理出牌,不只要求穿實驗室白袍、戴護目鏡上場,還要求現場準備燒杯和本生燈、示波儀……更讓製作人想吞氰化物一了百了的是,正常人不是都說「加一匙鹽、一點醋」嗎?她偏要說「加一匙氯化鈉、一點醋酸」,還讓觀眾為此打爆節目專線……

 

  美國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烹飪節目,誕生!

 

  伊莉莎白在節目上吐嘈大力水手「菠菜其實含有草酸會抑制鐵質吸收」,還用離子鍵、共價鍵、氫鍵來比喻情愛或夫妻關係、板著臉玩笑建議用有毒的白蕈對付家暴的丈夫,甚至用化學式寫給主婦的購物清單……全美的家庭開始每天跟著她上一堂廚房裡的化學課,連副總統詹森都是忠實觀眾。

 

  ●世上沒有哪個女人「只是」一個主婦

 

  伊莉莎白不只教女性如何烹煮照顧家人健康的美食,更勇於鼓勵她們活出自己、改變現狀。

 

  當男人把家丟給女人、擁有家庭以外的頭銜與自由生活,主婦被塞進「好傻好天真」的角色框架,被剝奪表現的舞台,不知自己的價值何在,伊莉莎白的《18:00開飯》讓她們看到自己擁有其他的可能性、可以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那個人。

 

  那些反對伊莉莎白在女性心裡掀起颶風的人,有人覺得她是挑戰社會秩序的白目女,有人認定她是個怪胎。但伊莉莎白堅信:錯的不是她,奇怪的是這個不敢讓女人做自己、表現自己、承認女人能力的社會!

 

  女人的價值,由誰定義?

  女人的成就,誰說了算?

 

  如果我們不時時提醒自己

  21世紀的今天,答案仍可能隨時被翻轉


讀後感

文化理論上應該是越來越進步,人與人之間應當要有更多的尊重與自由,然而歷史說明了很多事情就是一直輪迴,近十幾二十年來獨裁與偏激政治越來越被擁戴,而美國也越來越多州廢止了女性自己對墮胎的決定權,性騷擾me too運動雖然翻出了許多舊帳但也無法遏止新的性騷、性侵、或是網路上各種控制剝削女性的色情網站......。


伊莉莎白.佐特是個絕頂聰明的科學家,童年成長的家庭跟「一般」「普通」八竿子打不著,學術之路也一直非常不順遂。 這是因為她是女生、而且是非常漂亮亮眼的女生,也因為在那個年代的女性比現在更沒有發語權,是個女生被怎樣了也是她自己錯的年代(但現在也還是很多人活在舊年代就是了)。 她遇上了同樣身為科學書呆子的天才科學家凱文.伊凡斯,凱文是第一個單純把伊麗莎白當作一個聰明個體、而不是只看到她女性身份的人,加上科學上兩人有很多可以聊跟腦力激盪的地方,相似孤單的童年也讓他們更接近彼此,真的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只是,主角永遠都會遇到很多不幸。 在失去凱文之後,在那個年代身為單身懷孕女性、或是單親媽媽是個比現在更辛苦的事情,而故事主要就是在講述伊麗莎白如何在那個艱難的世代活下來、並且帶給許多女人自信、跟改變生活的勇氣。


伊莉莎白開始廚藝節目,是為了很現實的問題__她一個單身女性養小孩需要錢。廚藝節目「1800開飯」開播後一炮而紅,她不穿緊身豔麗洋裝、沒有花俏布幕、也不提倡所有刻板的女性形象,認認真真地把做飯就是化學的理念貫徹,認真地用科學的角度解釋要怎麼煮飯才會好吃;並且讓所有家庭主婦明白,她們日復一日在做的事情是多麽的辛苦與偉大,讓被整個社會貶低無視的太太媽媽們得到肯定、跟去進行改變的勇氣。

這本書很吸引人的是作者幽默風趣的文筆、認真而溫暖的主角群們個性、還有一個絕頂聰明的狗狗「六點半」,跟完全承襲媽媽一絲不苟個性跟天才頭腦的女兒「馬的」(笑)。 因為產後太痛隨口髒話,沒有認真聽護理師是在確認女兒名字的伊莉莎白,想要挽救去改名無果,只好平常叫女兒瑪德蓮,但法律上正式名字是馬的,在對話上增加了許多笑料,令人莞爾一笑。還有很多描述都非常真實又有趣,例如「一如白痴總是有辦法進到每家公司裡,因為白痴總是很會面試」,讓我好想留言給有很多奇葩同事的粉專「我的無禮,因為你值得」喔~

這真的是一本幽默又有趣的書,雖然伊莉莎白跟裡面的女性都曾遭受很痛苦很不堪的事情,但這個故事將這些處理的很剛好,不會太沈重,也不會太多生硬的化學知識,喜歡這本書,很理解為何這麼多推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的所讀所見
1會員
19內容數
閱讀與旅行的紀錄
L的所讀所見的其他內容
2025/05/10
書名讓人覺得滿有趣的,被女巫預言了自己的死亡,因而一輩子都努力在找出潛在的兇手? 究竟要怎樣在死後破解自己的命案呢? 不過閱讀起來跟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樣,兇手是有讓人意想不到、但過程女主角的各種OS讓人稍嫌疲累。
Thumbnail
2025/05/10
書名讓人覺得滿有趣的,被女巫預言了自己的死亡,因而一輩子都努力在找出潛在的兇手? 究竟要怎樣在死後破解自己的命案呢? 不過閱讀起來跟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樣,兇手是有讓人意想不到、但過程女主角的各種OS讓人稍嫌疲累。
Thumbnail
2025/04/30
結論: 真心不懂為什麼這本書得到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獎跟泰晤士報年度最佳犯罪小說......。
Thumbnail
2025/04/30
結論: 真心不懂為什麼這本書得到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獎跟泰晤士報年度最佳犯罪小說......。
Thumbnail
2025/04/12
因親密夥伴死亡而身心受創的人與狗,命運將他們牽引在一起,成為彼此走下去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4/12
因親密夥伴死亡而身心受創的人與狗,命運將他們牽引在一起,成為彼此走下去的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Lessons in Chemistry》是Bonnie Garmus的驚艷處女作,講述了一個20世紀60年代的女性化學家Elizabeth Zott的故事。這本小說以幽默、溫暖且引人深思的筆觸,描繪了在一個充滿性別歧視的時代,一位女性她在一個男性主導的化學領域中奮鬥...
Thumbnail
《Lessons in Chemistry》是Bonnie Garmus的驚艷處女作,講述了一個20世紀60年代的女性化學家Elizabeth Zott的故事。這本小說以幽默、溫暖且引人深思的筆觸,描繪了在一個充滿性別歧視的時代,一位女性她在一個男性主導的化學領域中奮鬥...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艾莉絲孟若辭世,享耆壽92歲。幾天沒上臉書,看到消息很震驚。雖然一直知道她很老了,遲早會離開。前幾年金庸走時我恍惚了好幾天。希望更多人能知道她,這麼偉大的作家。好希望所愛的人都能沒有病痛、長長久久。謝謝您給世界留下這麼美麗的作品。
Thumbnail
艾莉絲孟若辭世,享耆壽92歲。幾天沒上臉書,看到消息很震驚。雖然一直知道她很老了,遲早會離開。前幾年金庸走時我恍惚了好幾天。希望更多人能知道她,這麼偉大的作家。好希望所愛的人都能沒有病痛、長長久久。謝謝您給世界留下這麼美麗的作品。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雪兒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旅行家,作家,被臉書推薦看到她粉專,的第一印象是她的文字,總是能穿透我的內心,後來才發現原來她也是中年離職追夢,是我夢想人生的大前輩,這邊分享書中的五大金句,以及我的心得
Thumbnail
雪兒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旅行家,作家,被臉書推薦看到她粉專,的第一印象是她的文字,總是能穿透我的內心,後來才發現原來她也是中年離職追夢,是我夢想人生的大前輩,這邊分享書中的五大金句,以及我的心得
Thumbnail
為女性辨明方向的吳爾芙 趕在婦女節前看畢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這部收錄了吳爾芙兩次在劍橋大學的演講,書中充分發揮了文人的魅力,演講題目是「女性和小說」,驚喜她以散步的調子「出門去追求真理」。 她不斷提問,從前人到自己那個時代,女性經歷的困難是什麼、談女性在社會的定位、談身份的自覺。
Thumbnail
為女性辨明方向的吳爾芙 趕在婦女節前看畢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這部收錄了吳爾芙兩次在劍橋大學的演講,書中充分發揮了文人的魅力,演講題目是「女性和小說」,驚喜她以散步的調子「出門去追求真理」。 她不斷提問,從前人到自己那個時代,女性經歷的困難是什麼、談女性在社會的定位、談身份的自覺。
Thumbnail
小說《化學課》帶領讀者回到1950、60年代的女性處境,女主角的故事充滿了直接、犀利和勇敢,劇情趣味又不禁使人淚流。黃麗群的講座更進一步向讀者分享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小說《化學課》帶領讀者回到1950、60年代的女性處境,女主角的故事充滿了直接、犀利和勇敢,劇情趣味又不禁使人淚流。黃麗群的講座更進一步向讀者分享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