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月帶團入住馬德里的飯店是國際連鎖品牌NYX Madrid。
遊覽車一路往北開,右前方遠遠望見了皇馬隊Real Madrid的主場伯納貝烏運動場 Estadio Santiago Benarbéu。還不到運動場,車子就在前一個圓環繞過後轉向左,直行不久後,開進一條不太寬的街道。街道的名稱引起我的好奇,竟然是 Edgar Neville 艾德格‧納維爾!
艾德格‧納維爾是西班牙電影導演。他的母親是西班牙貴族後裔,爸爸是英國工程師兼外交官,所以名字才這麼英國。但他的養成教育很多西班牙文化。我之所以知道他,是因為1952年的一部flamenco紀錄片電影:【佛拉明哥的神魔與秘密】(Duende y Misterio del Flamenco)。這部電影在1953年還獲得坎城影展提名金棕梠獎!得獎與否其次,他拍下了珍貴的藝術畫面:偉大的安東尼奧(Gran Antonio)歷史上第一位用Martinete(打鐵調))跳舞,就在隆達(Ronda)宏偉峽谷前;同一位安東尼奧換上軟鞋,戴上響板,在艾斯柯里亞El Escorial修道院前,翩翩起舞,輕盈地用波麗露舞風Escuela Bolera跳起索雷爾神父Padre Soler的作品。Pilar López舞團全力支援,有充分馬德里風情的Caracoles(賣田螺調)、有打響板雙人舞的Caña(竹枝調)…。早在索拉1995年的【佛拉明哥】Flamenco de Carlos Saura之前,艾德格‧納維爾已用鏡頭捕捉了當年的音樂舞蹈與風土人情,列入佛拉明哥史中的經典影像紀錄。
但是通常被用來命名一條街的都是古人,作古百年以上的,一個現代導演何德何能?果然,一查,是2016年改的!那之前叫甚麼名字呢?Calle del General Moscardó 莫斯卡度將軍街。莫斯卡度將軍何許人也?1936年~1939年西班牙內戰中,犧牲自己兒子,為弗朗戈這一派陣營堅守住托雷多Toledo城池的名將。這個將軍也不算古人,但卻是弗朗戈陣營最好的宣傳樣板。查馬丁Chamartin這一區在1940年代以前還算是馬德里市的衛星村莊,後來逐漸開發,才與馬德里市區連在一起。而據說這一帶先是為了安置軍人與眷屬而發展出來的。眷村當中用個知名將軍的名字當街名好像也理所當然。
西班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民主化後,政黨幾番輪替,到了廿一世紀的現代,左派執政的政府強調要「新的歷史記憶」,試圖把與弗朗戈陣營有關的統統要拔除。莫斯卡度將軍街當然礙眼,於是換成了電影導演艾德格‧納維爾街。
電影導演艾德格‧納維爾惠我良多,除了他編導拍攝的佛拉明哥電影,他的手札出書談論【佛拉明哥與深沉之歌 Flamenco y Cante Jondo】,其觀察與立論,也讓人耳目一新。用他當街名,我也舉雙手贊成。可是歷史往往不是一刀切兩面光這麼簡單。如果「更名」是出於政治目的,要抹掉弗朗哥政權的相關記憶,或是說,不要「輝煌」弗朗戈政權,那改用導演的名字好像沒有比較好,至少已經有人提出質疑了。
艾德格‧納維爾出生於1899年,雖然學習法律,但對演藝事業情有獨鍾。派駐到美國時認識大導演/明星卓別林,頗有私交。米高梅影業有心發展西語市場,也透過他來協助。由於對傳統西班牙藝術的熱愛,他也參加過羅卡Federico Garcia Lorca與法雅 Manuel de Falla舉辦的1922年深沉之歌大賽。與大作曲家法雅,大詩人羅卡都是好友。活躍於當時的西班牙文壇,與Luis Cernuda等人的交情匪淺,他也被算進「27世代 Generacion 27」的一員。27世代知名成員,從內戰初起到右派獲勝掌權,不是被槍殺(羅卡),就是流亡海外(Luis Cernuda)。所以社會普遍的認知是,他們站在弗朗戈陣營的對立面。
然而事實是,內戰一開打,艾德格‧納維爾選擇了叛軍(或者叫做「起義軍」,揭竿而起反對越來越傾向共產主義的共和國政府)。他幫右派蒐集情報,躲在共和國派駐英國的西班牙大使身邊做間諜,後來也幫弗朗戈政權拍文宣片(【馬德里前線 Frente de Madrid】,同時協助義大利墨索里尼拍義大利版,用以鼓舞法西斯士氣。)。類似題材的樣板戲,後來還有【Sin Novedad en el Alcázar(中譯:阿爾卡薩爾之圍)】。電影標題字面意思是:「城堡內沒有新鮮事好報告」,這是托雷多圍城之役,莫斯卡度將軍的名言,在他兒子因為他拒絕投降而被殺害後,他向總部回報的例行電報竟然這樣說。同一條街,前後兩個名字,竟然有這樣的因緣!
內戰後在弗朗戈統治下的西班牙,艾德格‧納維爾持續拍片,有融合前衛的德國表現主義,又飽含濃濃的西班牙懷古風情。前者不受大眾喜愛,後者又為有識者嫌土裡土氣。兩面不討好下,他漸漸為世人遺忘。2016年把他的名字挖出來,擺在街頭讓人好好瞧一下。或許,這一條街道的改名,西班牙政黨政治轉彎的意義,倒不如審視自身文化走向的反思來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