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時間的真相:一場橫跨佛法與物理的宇宙旅程
《華嚴經》中描繪的宇宙,並非靜態圖像,而是無盡層疊、彼此融通的實相流動。經文字句背後,蘊含著宇宙實相的真實映現;能夠理解的人見到萬法真貌,迷惑的人則困於文字表面。

《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足以貫穿三千大千世界的道理。若能徹底證悟,即使一個字也能洞明萬象;若執著於文字,縱使遍讀諸經也是徒然。佛陀說了八萬四千法門,然而在實相之中「未曾說一法」,如同未被敲擊的鼓,看似無聲,一旦觸動便立即響起。佛經就是那面鼓,若無人觸動,縱存千年也不發聲;若能產生共鳴,即便一擊,也能震徹宇宙心靈。
本書提出的「本質理論」,正是嘗試將這份實相,用當代人類能夠理解的表述方式重新詮釋。這種表述整合了科學語言、哲學觀念與心靈體驗三個層面。我們並非要創造全新理論,而是將佛法已經顯現的宇宙真相,轉譯為現代人可理解、可驗證、可探究的橋樑語言。
這座橋樑連結了佛陀的證悟與現代科學尚未抵達的領域。當今物理學對於蟲洞、高維空間、量子糾纏、黑洞信息等現象仍在探索階段,多半依賴數學與觀測工具來逼近實相。但在佛法中,《觀無量壽經》《楞嚴經》《華嚴經》等經典,早已用超越文字、不受時空限制的心境觀照了這些現象。
「本質理論」的起點源於這樣的思考:**我們是否能重新觀察所認為的「現實」?**是否能不再以習以為常的角度看待時間、空間、物質與意識?舉例來說,我們觀察銀河系時看到的是「過去」的樣子,而非當下;我們說「現在是下午三點」,但地球不同角落卻各有不同的「現在」,那麼時間的標準究竟是什麼?我們測量一杯水的溫度不會因國家不同而改變,那為何時間會因地點而變化?這些問題已經揭示了現行科學對「時間」與「實相」的根本不確定性。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逐一探討這些問題:
我們所處的宇宙究竟是什麼?
我們感受的時間是否為幻象?
極樂世界是否早已存在於高維空間?
佛經的語言是否實為全息宇宙的說明書?
而我們究竟是誰?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
佛陀說法本無所說,是因應眾生的根機感應而生。「本質理論」即是希望成為當代的那一擊,喚醒人們心中沉睡已久的共鳴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