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閱讀到自我認識:我在這個社會的追尋與困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想活在一個平等的社會,

我想活在一個安定的社會,

我想活在一個自由的社會。


時常出現在心中的聲

但,大家都這麼想嗎?不一定。或者說每個人心中的優先順序不同。

弱勢族群追求平等,困頓的人渴望安定,而安定的人,則開始呼喚自由。至於那些因幸運而受利的人,往往無從察覺這些差異——這不是他們的錯,只是他們剛好沒有經歷那些失衡與缺乏。

每個人都在追尋某種「真理」,但什麼是真理?我認為,其實並沒有一種被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存在。個體的侷限讓我們難以宏觀地看待世界,因此所謂「客觀言論」,大多只是被多數人「道德上所認同」的觀點而已。

那 AI 是客觀的嗎?我認為不是。它是被人類經驗訓練出來的系統,雖然接收的訊息範圍比人多,但輸出的思考,仍存在著人的判準與偏好。

所以,真正能達成的,不是絕對的客觀,而是相對的客觀。這或許是我們在這混沌世界中,所能做到的最佳決策。

這是我在閱讀新聞時的一種感觸,「這個記者是不是有點主觀了?」、「報導又該如何做到客觀?」,這裏的主觀是我在想這些符合當代道德標準的言論即是客觀嗎?

面對利益或社會壓力,我們經常陷入鴻溝:明知道某些事不對勁,卻逐漸屈服於現實,潛意識中變得沉默,改變了初衷。越敏感的人,可能感受越強烈,而無能為力的時刻,也就越讓人挫敗。

我們能靠自己做些什麼嗎?如果想憑一己之力改變社會,我認為幾乎不可能。但也正因如此,我更認同齋藤環在《自傷與自戀的精神分析》中所說的:保有一點鈍感、擁有一些自戀

仔細想想,自戀這詞為什麼總被視為貶義?我們說「自愛」、「自我認同」,那為何不能「自戀」?他所定義的自戀,是「想成為自己的慾望」,是一種內在動能:我是世界的中心,同時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這種狀態,也許能讓人更深刻地活著,更真實地感受存在。

我一直很欣賞《報導者》所扮演的角色。他們不只是記者,更是一種制度監督的力量。金錢可以被量化,道德卻很難,沒有加入道德因素的分析是不對等的分析。在我們立意良善卻量化分析到走火入魔前,《報導者》守著他們自身的信仰與道德線,嘗試做出相對客觀的分析。雖然看起來像是在批評或評比,其實每個人都只是各司其職,那是一場價值觀與信仰之間的衝突。

衝突,是必然的。它不是災難,而是往前邁進的必要過程。它讓我們在錯誤中修正自己,開始思考從未思考過的事。

雖然衝突常常帶來混亂與麻煩,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每一次衝突所引發的進步,何嘗不是一種好事?

現代的社會看似混亂,但是不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喜歡動盪引起更多的思考。而你心中理想/現實的社會秩序是什麼樣子?平等、自由與安定,又會怎麼排序呢?


這是我第一次投書,非常主觀的敘事,腦中太多的想法需要釋放,不曉得會激起多大的水花,不過在梳理的同時早已收穫很多。

台灣當前的政局時常會讓我思考民主的制衡、制度的不完善與衝突的必然,我想很多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塊烏托邦,烏托邦並非一蹴可及,需要層層的解構,或許根本不需要烏托邦?或許當下即是我們能享受最好的時光?在學習的同時我也在找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
1會員
3內容數
發發牢騷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章 (摘錄)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個月,從『人』身上學到了很多事情,反思了許多前因後果,設想了許多處境,然後開始理解了許多事情,因此想到了古語這句話。 人跟人之間的問題真的非常有趣,雖然我是個內向型人,不太熱衷於融入群體,但在邊緣看著每個人在面對困難時做出的選擇,總會忍不住思考著,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
Thumbnail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個月,從『人』身上學到了很多事情,反思了許多前因後果,設想了許多處境,然後開始理解了許多事情,因此想到了古語這句話。 人跟人之間的問題真的非常有趣,雖然我是個內向型人,不太熱衷於融入群體,但在邊緣看著每個人在面對困難時做出的選擇,總會忍不住思考著,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
Thumbnail
當你發現周遭出現負面情況時,試著將「照顧環境」納入日常生活,這樣可以改善你的生活品質。提倡愛護生命,這樣你會看到更多美好事物。同時,要學會體諒他人,保持正面的價值觀,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Thumbnail
當你發現周遭出現負面情況時,試著將「照顧環境」納入日常生活,這樣可以改善你的生活品質。提倡愛護生命,這樣你會看到更多美好事物。同時,要學會體諒他人,保持正面的價值觀,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Thumbnail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