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園的晨會上,如果有誰能讓獅子點頭、老虎靜下來、貓頭鷹放下筆記本,那就是大象艾瑪。
她不是園長,但所有人都習慣稱她「顧問園長」,因為只要她站出來說話,就代表這不是任務,而是一種值得大家一起完成的信念。
🐘「我們做的不只是系統,而是讓照護變成被感受到的事情。」
有一次,團隊因導入新平台造成工作量劇增、士氣低落,連貓熊潘克都沉默不語。艾瑪站出來,溫柔卻堅定地說:
「我知道這一週大家很辛苦,但請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五年後,有個小孩回頭對你說:『謝謝你,因為你,我媽媽在家裡就可以健康安心地養病。』你會不會覺得值得?」
大家安靜地笑了,眼裡有光了。
🌱「讓每個團隊成員都成為願景的合唱者」
艾瑪從不「指揮」,她「引導」。她不強調「績效」,她強調「影響力」。她幫助INTP黑猩猩把分析圖表轉成故事講法,幫ISTJ長頸鹿在報告裡加上一句人情話,讓ESFP水獺朵朵的活動更有意義深度。
她不追求每個人一樣,而是讓每個人都在願景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 專業小知識:願景敘事與組織共鳴設計
🎯 目的:不是說明產品的功能,而是讓人願意一起相信一個有溫度的未來。
ENFJ人格非常擅長引導團隊進入共鳴與使命感狀態,他們知道:光靠制度推不動人,要讓人「願意做」,得從情感與意義出發。這也是「願景敘事」的力量所在。
願景敘事三步驟(Vision Narrative Model):
🔶 步驟一:值得相信的未來畫面(Paint the Future)
人不會為「數據」感動,但會為一個能想像的未來動起來。讓團隊清楚知道,我們現在做的,是為了什麼樣的明天?
✅ 做法:
- 描繪五感鮮明、情境具體的願景畫面(可用時間+地點+人物+情緒構圖)
- 使用「如果有一天…」、「想像一下…」這類引導語開場
- 建議使用第二人稱(你)或角色敘事法,讓聽者代入角色
📌 案例:
原本冷冰冰的說法:
「這個AI系統可以幫助失智長者居家照護。」
變成願景敘事版:
「想像一下,有天你的阿嬤在家中坐著,突然對著窗邊說話:『嘿,小太陽,幫我播首我孫女喜歡的歌。』然後語音系統播放起她最愛的童謠。她笑了,因為她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
🎯 願景的力量是:讓人想看到那一天真的來臨。
🔶 步驟二:使命角色轉譯(Role Reframing)
團隊成員不是只想知道「要做什麼」,而是「我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把日常職責翻譯成影響他人的使命,讓成員覺得「我不是執行者,而是改變的引路人」
✅ 做法:
- 把職責轉譯成更具使命感與影響力的描述
- 強調角色對他人/對社會產生的正向改變
- 用「你不是...你是...」句型強化認同感
📌 案例:
原本任務描述:
「你今天的工作是測試照護裝置反應速度。」
使命轉譯版:
「你今天不是只在測裝置速度,而是在幫那些行動不便的長者建立安全感: 當他們一伸手,就有系統回應。」
或:
「你不是一個排錯技術員,你是『科技照護守門人』,幫助這套系統每次都能準確地說『我在這裡』。」
🎯 當成員認同自己的角色,才能把任務轉為責任。
🔶 步驟三:行動中的情緒連結(Emotional Anchoring)
做一件事,記住它帶來的情緒感受,會讓人更願意繼續做下去。在實作中加入情緒語言與正向肯定,讓團隊與用戶都感受到「做這件事的情感意義」
✅ 做法:
- 在流程中設計「感動回饋點」或「肯定語句」
- 問:「你今天做的事,有沒有哪一刻你覺得值得?」
- 為日常行動添加故事背景(如用戶留言、家屬回饋)
📌 案例:
原本只是導覽員交班:
「這站裝置OK,感應正常。」
變成情緒連結版:
「今天有一位小朋友玩到不想走,他說:『這站是我最喜歡的互動了』,我幫他拍了張照,他媽媽笑得好開心。」
或:
在早會時,艾瑪會問:
「誰今天有一個讓你覺得這份工作很值得的瞬間?」
🎯 當行動與情緒被連結,工作就不只是任務,而是價值的實現。
💡ENFJ 的力量來自「讓使命不再抽象,而是能夠被感受到」
大象艾瑪代表的 ENFJ(外向、直覺、情感、判斷),是團隊中的願景領導者與共鳴點燃者。
- 他們不僅帶方向,也帶動情緒與人心
- 他們能將目標轉為故事,讓人感受到參與感與價值感
- 他們是組織文化的溫度調節器,是團隊信任與熱情的維持者
在產品開發團隊中,ENFJ特別適合擔任:
- 產品願景策展師(Vision Strategist)
- 組織文化推動者(Culture Champion)
- 團隊教練與共鳴設計引導者(Team Resonance Coach)
- 用戶故事策畫師(User Narrative Designer)
他們不只是「把話說動聽」,他們是「把話變成團隊願意一起走的方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