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Nvidia在台灣設立海外總部,將與國科會、鴻海、台積電合作,共同打造台灣的首座大型AI超級電腦,這項跨國合作不僅將加速本地 AI 應用落地與產業升級,也有望推動上下游供應鏈全面進化,為台灣 AI 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因此,在AI應用快速擴展的趨勢下,預期將進一步帶動IDC成長動能。其中,國內首座中立的AI IDC,將可望優先受惠於此趨勢。

免責聲明
以下所有內容不保證其正確性
為個人紀錄及分享,僅供參考
不具任何投資建議及勸誘意圖,請自行判斷風險
公司簡介
是方電訊為中華電信(2412)子公司,成立於 1991 年,公司以中立IDC機房、網際網路交換中心(TPIX)、國際海纜交換中心(TPCX)為核心,提供第二類電信業務,主打IDC機房、數據網路、雲端應用、語音通信等多元服務,並以平台會員經濟模式推動客戶群聚,形成生態系聚集效應,是台灣最大國際中立機房及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業者。
首先,客戶將設備進駐是方機房,再透過光纜系統與全球網路連結,並可享有一站式雲端、數據、AI應用等加值服務。其中機房收入來源包含一次性建置費與月租費,隨著客戶進駐率提升,月租費佔比會逐步增加。
服務對象亦包含AI算力中心、金融、科技、電子商務、OTT影音內容等產業,國際客戶佔比約五成,未來有望提升至七成。
主要客戶涵蓋國內電信、寬頻業者(如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哥大、So-net),以及國際雲端業者(AWS、Google、Meta、Azure)等。

法說
銷售地區
主要銷售地區為台灣,並積極拓展東亞(日本、香港、新加坡)及歐美(荷蘭、德國、美國西岸)市場,透過TPIX與三環三線網路,服務已延伸至全球40國、60城市,目標成為全球前50大、亞洲前三大網際網路交換中心。

優分析
生產地
目前擁有四棟IDC大樓:麗源(LY)、宏鼎(HD)、騰富(TF)、聯雲(LY2),均位於台灣。
LY2聯雲智能資料中心於2024年6月啟用,其具備高電力容量、高承載力、液冷/氣冷散熱、AI伺服器專用設計,為國內唯一可提供AI伺服器放置的第三方獨立機房。相較於前幾座機房,LY2在空間和硬體規格上都有顯著升級,以滿足AI時代對高速運算的需求。

法說
補充說明
看到這邊我想大家應該對於很多專有名詞感到困惑,所以我們要先去了解,什麼是IDC機房、台北網際網路交換中心(TPIX)、國際海纜(TPCX),再繼續看下去或許才會比較清楚公司到底在做什麼!
IDC機房
IDC(Internet Data Center)機房,中文常翻作「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是提供伺服器託管、頻寬、電力、冷卻、資安等基礎設施的專業場所,通常由電信業者或雲端服務商營運。
到這邊一定會有人覺得IDC跟資料中心(Data Center)好像很像,因為資料中心是一個更廣義的名詞,泛指一切用來集中儲存、處理、管理數據的場所與設施,不論規模大小、是否對外營運都算。
像是雲端服務商的機房(AWS、Azure、GCP)、大企業內部建置的 IT 中心、國防/政府單位的國安資料中心、IDC 業者的專業機房(是方、台固、中華電信等),都屬於資料中心,所以IDC也算是資料中心的一種。
只不過IDC是一種「對外營運」的專業資料中心,提供主機託管、頻寬、電力、機櫃、冷卻、資安等服務及設施,多為外部客戶(企業、ISP、雲端等);資料中心則是可為內部使用(企業內部IT)或對外出租。
簡單來說:
資料中心 = 所有「數據處理工廠」的統稱
IDC 機房 = 開放給外人租用的「商用數據工廠」

法說
台北海纜交換中心(TPCX)
「TPCX」全名為「Taipei Submarine Cable eXchange」,即「台北海纜交換中心」,由是方營運。它是台灣重要的國際通訊基礎設施之一,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資料中心大樓內,扮演著亞太地區主要海底電纜系統的匯聚與交換樞紐。
TPCX 是一個中立的海纜交換平台,連接多條國際海底光纖電纜系統,這些海纜在台灣的不同海岸地區(如頭城、淡水、八里、枋山等)登陸後,透過骨幹網路連接至是方的內湖機房,再由 TPCX 進行交換與分流,提供企業與電信業者高速、穩定的國際連線服務。
更在2024年5月通過NCC/數發部審核,成為提供國際海纜電路出租的業者。
TPCX 的優勢:
- 高密度連接:是方的資料中心是亞太地區少數能同時連接多條國際海纜的機房之一,提供單一閘口即可接入多個海纜系統的便利性。
- 中立平台:TPCX 為中立的交換平台,吸引了眾多電信營運商與網路加值服務業者進駐,形成多元的通訊生態系統。
- 備援能力強:當單一海纜系統發生障礙時,TPCX 能快速切換至其他海纜路徑,確保連線不中斷,提升服務穩定性。

法說
台北網際網路交換中心(TPIX)
首先,IX是什麼?
網際網路交換中心(Internet Exchange, 簡稱IX)是一種專門用來交換網際網路流量的基礎設施,主要提供ISP(網際網路服務業者)、CDN(內容提供商)、企業網以及雲端服務商之間互相交換數據,不需透過國際跳板或第三方,以提升網路效能並降低成本。
在沒有IX的情況下,網路流量通常需要透過國際或第三方電信商繞行,導致連線延遲變高、頻寬成本增加。然而透過IX,各個網路供應商能夠直接對等交換彼此的流量,不僅提升傳輸速度,也降低流量繞道帶來的延遲問題。
可以把 IX 想像成「台灣網路的高速公路交流道樞紐」,不同的「道路」(網路)可以在這裡交會,就像國道3號跟國道8號匯集至國道1號這樣子。讓接入的業者,直接交換資料封包,減少不必要的國際繞路,降低傳輸延遲與成本、提高資料傳輸效率,並強化台灣區域網路的穩定性、韌性與資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