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個上班族,坐在電腦前面就是2、3個小時,特別忙碌,坐一上午、下午都是常有的事情。這時候就發現臀、大腿異常的疼痛、不舒服。上網查詢才知道梨狀肌症候群已經悄悄找上我了。NO~~~~~!
那梨狀肌到底是什麼?
其實「梨狀肌」(Piriformis muscle)是位於臀部深層的一條小肌肉,它的形狀像顆梨子,因此得名。它的主要功能是協助大腿外轉與穩定骨盆。
梨狀肌剛好位於坐骨神經上方,一旦肌肉過度緊繃或發炎,就可能壓迫到坐骨神經,導致疼痛或麻木,這就是常聽到的「梨狀肌症候群」。

什麼?坐太久了引發梨狀肌不適?
久坐的時候,我們的臀部肌肉長時間處於壓迫和靜止狀態,梨狀肌無法放鬆,就容易出現疲勞、發炎或痙攣。
尤其是:
■常翹腳坐姿
■缺乏運動習慣
■長時間駕駛、騎車、辦公
■久站後直接坐下休息
這些習慣都可能讓梨狀肌不斷緊繃,最終壓迫坐骨神經,讓你出現屁股悶痛、腿麻到腳底、下背痛甚至無法久坐等症狀。
梨狀肌症候群症狀有哪些?
- ■臀部深層悶痛,特別是在久坐後特別明顯
- ■痛感有時會延伸到大腿後側或小腿
- ■行走或爬樓梯時感覺酸痛、緊繃
- ■有時會誤以為是坐骨神經痛或椎間盤突出
這些症狀若沒有及時處理,長期下來就會影響你的生活品質、睡眠和甚至工作都無法專心導致效率降低。
那要如何預防梨狀肌症候群?保護屁股請這樣做!
1.每坐一小時就起身走動5分鐘(簡單的走動能讓梨狀肌放鬆,減少壓迫)。
2.保持良好坐姿,避免翹腳,雙腳平放、背部挺直是關鍵。
3.安排定期臀部伸展運動,可嘗試簡單的梨狀肌伸展動作。
4.加強臀部與核心肌群訓練。例如橋式(Glute Bridge)、貝殼式(Clamshell)等運動。
5.使用按摩球或筋膜槍放鬆臀部,每天10分鐘,針對臀部深層肌肉放鬆。

屁股在痛,放鬆這樣做!
■動作一:躺姿腿部交叉伸展,躺平,左腳彎曲踩地,將右腳踝放在左膝上。雙手抱住左大腿往胸前拉,保持30秒,換邊。
■動作二:坐姿扭轉式,坐在地板,右腳踩在左膝外側,身體往右扭轉,左手肘抵住右膝外側。感受臀部與腰側拉伸,保持30秒,換邊。
如果已經出現症狀怎麼辦?改善梨狀肌發炎5大方法
1.冰敷或熱敷:急性疼痛期可冰敷,慢性緊繃可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2.就醫針對性治療:可諮詢復健科、中醫針灸、物理治療師
3.避免劇烈運動或久坐:症狀期間應避免長時間壓迫臀部
4.若症狀持續超過兩週,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避免神經壓迫加劇。
不想屁股再痛?久坐族從今天開始照顧梨狀肌
千萬別再小看「屁股深處的酸痛」!梨狀肌症候群看起來好像是小毛病,但會讓你日常坐立難安。只要掌握正確的坐姿習慣、加入日常伸展與放鬆運動,你的臀部與腿部可以重新回到舒適平衡狀態。
現在就開始照顧你的梨狀肌吧,畢竟「坐得舒服,才能活得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