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菲比和J一起做了一個真愛(工作)。因應2025年3月31日起,在客家電視台播放的《星空下的黑潮島嶼》,規劃相關推廣活動。
期程從4月12日-6月1日,我們規劃的活動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
1.週末岸內小旅行:場景導覽+主題講座2.週間岸内團體導覽
3.特映會
4.教師研習營
除了第4項(顧名思義)是針對「教師」進行的(一整天的)研習營之外,前三項基本上都是開放大眾/團體報名參加。期望透過多元活動,在劇集上映期間,能擾動更多(外圍的,非親密的)觀眾,願意敞開心懷,關注並收看劇集,也願意嘗試認識更多的台灣。
而我們與《星空下的黑潮島嶼》的緣分其實始自2023年底,劇組尚在岸内片場拍攝。

岸內小旅行。藍10倉庫。攝影:蔡岳唐

Judy+Julie+菲比在藍10倉庫。攝影:蔡岳唐
前言提要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劇照。圖片提供:客家電視台
食物,有愛!
若稍稍留心,便可發現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中「食物」的各個鏡頭,都充滿愛心泡泡(可能因為我喜歡吃,所以這部分看得特別起勁)。
因此,在與王傳宗導演對談時,菲比就問了:「為什麼在戲裡有那麼多食物的美妙姿態?這些食物似乎在劇中擔任極重的幫襯,並且好似可以用味道(滋味)傳遞出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潛台詞」。
導演回覆:「沒錯,因為我會做菜(所以對食物有愛),以及我也很喜歡看做菜影片,再者,食物確實能夠完整傳達言語無法企及的訊息」。而在岸內片廠中的每個「灶」都是實實在在能夠生火煮菜的真灶,不是擺拍,虛晃過招的。
劇中擔任伙委的阿貴,也為了進入角色拿到了丙級中餐(其實每個演員都非常用心,大家都因為這齣戲而上了各式各樣的「新生」才藝班。其實,通過岸内片廠這個通道,進入1950年代新生訓導處的每一位,在這都宛如『新生』)。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劇照。圖片提供:客家電視台
加進個人描述的同理心,和無法減少的主觀範疇並不會減少真實性,反倒提升了真實性
我們接受自己的脆弱和主觀,並不會讓我們卸下說出真相的道德責任
就算是─尤其是─「真相」並不是單一的,而是一組合人性的共有經驗和共同理解
劉宇昆《摺紙動物園》
導演本身是新聞研究所的背景出身,從「新聞」的角度切入「電影」看似矛盾,卻又相輔相成,就菲比個人觀察「新聞」通常是傳遞一種「直接訊息」,而電影陳述的則是有點曲折的「間接訊息」。兩者在傳遞訊息層面可說是非常兩極。但有趣的是接受「新聞」專業素養的導演,跳脫了「直接訊息」進而描繪出心目中對於電影的輪廓與想像,成為名符其實的「說故事的人」,完整打包後,引渡給每位觀眾(真的好強!)。
嚐一口綠島
因此,在規劃系列活動時,菲比便也想要把「滋味」放到活動裡。參與者來到岸内除了可以看到目前已不復存在的1950年代綠島新生訓導處,但其中(應該)有許多人還沒去過綠島,所以我想在他們登島前,嚐一口地道的綠島滋味,這些滋味不是觀光客舌尖會遇上的,而是綠島居民的真日常。讓參與者透過味覺與綠島、與時代氛圍產生更大連結。
綠島紅包子
你吃過紅包子嗎?
菲比在2019年每隔週登島之前,並不認識紅包子。
綠島的「紅包子」,在台灣我們(可能會)稱為「紅龜粿」,但是綠島的紅包子外型不是台灣見到的壓扁型,而是圓滾滾的立體狀,並且不會壓上龜紋印樣。
內餡多有蘿蔔絲、醃漬過的旗魚乾,或鬼頭刀(依漁獲而定)、豬肉(如果有)。此外,有時還會加上了綠島特有的章魚乾(超好吃)。

我們在岸内蒸了來自綠島的紅包子。攝影:賴建宇
而這次為了要讓觀眾嚐一口綠島,菲比就厚著臉皮拜託綠島好姊妹,小捲,小捲又出動了她的媽媽,彩虹襪阿嬤(蔡李惠珠阿姨)幫我製作「綠島紅包子」。(以下請容我說一段彩虹襪阿嬤與包子與新生間的故事)。
彩虹襪阿嬤與紅包子與新生
彩虹襪阿嬤細漢時(當時未滿12歲),常常看到新生(當時稱被關押在綠島的政治受難者為新生訓導處的新生)來溫泉鄉(她就住在溫泉)砍姑婆芋,他們會趁兵仔不注意的時候把隨身帶著的饅頭,或飯給她吃。
彩虹襪阿嬤說:「細漢的時候窮,每天都吃蕃薯稀飯,看到饅頭「金歡喜」,吃到的時候眼睛都亮起來了(據小捲說:我媽媽覺得新生很『緣投』,所以一直招呼他們來家裡),我媽媽(小捲外婆)看到他們很辛苦,會分給他們吃自家的包子」。

陳閎琦〈蒸紅包子〉。圖片提供:閎美小舖
綠島人會用紅包子祭祖,因此過年過節一定會包紅包子。而新生也會在過年期間到綠島街上舞龍舞獅。那時候綠島沒有冰箱,多的包子就會分享給鄰居,而居民也會將這些「紅包子」分給來表演的新生。
「綠島包子不是只有食物的香味,而是過去在綠島生活中的味道,是懷念的滋味!」
政治受難者,楊國宇前輩
紅包子,綠島製作紀實

紅包子下方墊襯的月桃葉。圖片提供:蔡美娟

紅包子内餡製作中。圖片提供:蔡美娟

紅包子内餡製作中。圖片提供:蔡美娟

紅包子蒸好囉。圖片提供:蔡美娟
綠島黃鰭鮪魚
2019年,菲比擔任綠島人權藝術季偕同策展人,頻繁前往綠島,在綠島期間受到好多人的照顧,也因此吃到了(菲比綠島娘家)田媽做的「鮪魚醬」,驚為天人(枉活了)。
說到「鮪魚醬」可能你會想到「海底雞」,但綠島鮪魚醬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綠島鮪魚醬來自綠島海域捕獲的「黃鰭鮪魚」,滋味鮮鹹,拌飯、拌麵、炒菜、夾土司都相宜。

黃鰭鮪魚。圖片提供:蔡美娟
但是做鮪魚醬卻很不容易,首先當然要剛好補到一條(夠大隻的)鮪魚,接下來還要去骨、去刺、切小丁、炒料等等繁複工續。這次因為紅包子已經啟動小捲媽,所以鮪魚醬我也繼續厚著臉皮拜託下去(然後因為太累,還害小捲媽事後休息了一星期)。
黃鰭鮪魚醬,綠島製作紀實

圖片提供:蔡美娟

彩虹阿嬤正在炒鮪魚醬。圖片提供:蔡美娟

彩虹阿嬤炒好的鮪魚醬。圖片提供:蔡美娟

彩虹阿嬤正在裝瓶鮪魚醬。圖片提供:蔡美娟

彩虹阿嬤正在裝瓶鮪魚醬。圖片提供:蔡美娟
看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感受到「嚐一口綠島」很不容易。除了比牛頭山還高的人情、巨量汗水,與酸痛貼布之外,還有食物得用「冷凍宅配」運到台灣。但菲比住在北部,岸內小旅行在岸內,這些食物經不起隨意地南北走跳,所以我又拜託住在佳里的朋友,出借冰箱,讓我把食物在她家凍起來。
但是!你是不是有發現還少了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讓食物順利冷凍宅配,需要綠島唯一7-11的黑貓可以收件。為什麼要強調「可以收件」因為如果有人沒有即時取貨,又或者沒開船,那麼所有東西就會堵在門市,然後門市就會「暫停收件」。而我們這次也遇到了幾次無法寄件的窘境。
因此,當我在岸内吃到「綠島鮪魚醬」或任何一個來自綠島的食物,我都對綠島心懷報萬分感激,合掌,鞠躬。
在此分享一個内幕,其實我原本想做Tapas,但後來發現沒法在現場快速、美觀、乾淨地完成,所以我先在家裡試做了幾種方式後,決定使用「熱壓吐司機」來做給大家吃。

在岸内現場製作的「黃鰭鮪魚熱壓吐司」。攝影:蔡岳唐
綠島花生糖
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中,阿貴曾做「粢粑」並佐以花生粉。台灣客家人在宴客前,長會先端上剛搗好的粢粑,讓客人先墊墊胃。綠島早年種植不易,島內自產能夠調味的食材不多,田媽就曾和菲比分享過:「小時候的餐桌,每樣菜不論鹹甜,幾乎都是花生味,因為我們只有花生」。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劇照。圖片提供:客家電視台
綠島花生和台灣本島的「油豆」不同,綠島種植的品種是「鴛鴦豆」。製作花生糖得經日曬、海砂拌炒,再用米篩去膜,再炒糖、冷卻凝固、切糖(聽說這一個步驟屬於大魔王,沒切過的人,無法體會現場的急迫與手的痛苦)。
早期在綠島要嫁娶的前一年,得先將花生採收,請親友幫忙剝花生(據小捲說:至少得裝滿6個大型塑膠桶的量),然後再做成花生糖,而這就是綠島的傳統喜糖。彩虹襪阿嬤也說:「我先生就是用一擔花生糖才娶到我的」(小捲補充,重點是先生很帥才嫁的)。
這次我也繼續出動彩虹襪阿嬤來幫我炒花生糖。因為工序繁複,彩虹襪阿嬤就順勢發了全家人通告,然後全家做好後,直接休息兩星期,拒絕動作並暫拒小捲(和我)再要食物。
花生糖,綠島製作紀實

圖片提供:蔡美娟

圖片提供:蔡美娟

圖片提供:蔡美娟

圖片提供:蔡美娟

圖片提供:蔡美娟

圖片提供:蔡美娟

圖片提供:蔡美娟
綠島魚粽
在台灣,我們常以「豬」作為葷粽的主要餡料,但在綠島卻以當地較易取得的「魚」作為内餡(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中,我們可以看到想吃「肉」的新生,如何機智吃肉)。
岸內小旅行活動從四月中開始舉辦到端午連假將迎來最終兩場活動。搭配端午節,參與5月31與6月1日岸內場次的朋友,將可嚐一口(一人一顆)綠島魚粽,名符其實裡面包的是「當季鮮魚」的綠島魚粽。
魚粽,綠島製作紀實

圖片提供:蔡美娟

圖片提供:蔡美娟

圖片提供:蔡美娟
更多會在岸内出現的禮物
客家電視台用心準備好多有意思的禮物,要送給參加岸内小旅行的朋友。只要你願意與我們互動,一定可以有吃有拿,身心滿載而歸。
4月12日,我們與教育部藝術生活學科中心、歷史學科中心合作,舉辦一整天的教師研習與工作坊。週間的場景導覽則是與台南輔導團合作,邀請鄰近學校申請參訪岸內影視基地,結果佳評如潮,後來又加開了更多場次,有來自員林與屏東的孩子,也拜訪了岸内)。
我們期待《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可以成為每一個你願意認識更多台灣歷史的叩門磚。並且深信只要你看過《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或實際親身參與過岸内小旅行,你一定可以深刻體會客家電視台,作為大眾娛樂產業之於台灣這塊土地的關懷與立場。
以下請容我以吳明益在《複眼人》中的一段話,作為舉辦多場「岸內小旅行」後,菲比内心默默(深深)期待看見的風景(願景)。
彷彿在一個將熄未熄的爐火前,為那小小的、圍聚的聽眾,編織一個故事
火光在一些人的眼裡燃燒,有人臉頰被映照得微紅
有人靠著牆沉沉睡去,有人眼裡深處慢慢凝聚出像針尖一樣大小的淚水
有人終於在某一個時間點站起身來,開門離開
門外下著不大不小,像浮世繪畫作裡的那種,直線的雨

黑白底片相機。攝影:賴建宇

新生杯墊+新生便條。攝影:賴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