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內,試著走回故事裡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去年,一個比較清晰的入口

2024年,菲比和夥伴一同策畫臺南人權月「如果可以回去,那就把__帶回來」
有幸與客家電視台《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合作展出

為了想像這個與電視台合作的展區到底能有什麼,我們先去了一趟岸內片場。當時劇組還在拍攝,我們因為擔心拍照有外流風險,所以沒有拍攝任何照片,而是直接使用大腦,把看到的都刻進了腦裡(以為自己是露西)。

對頻,才能回去

回到家趁著記憶尚未消失,列出了想和客台商借的道具 / 陳設。並提出我們想借的物件需要具備的精神(以下附上菲比當時寫給客台,關於借展物件的說明)。

您好,
關於借展物件,我們在這個階段可以有個比較開放性的討論
所以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2024年人權月的主體精神是「一起回去,然後回來」
或也可以說是邀請觀眾和我們一起回去,然後把帶回來
抑或思考(自問)如果可以回去,是不是可以把__帶回來?
(企圖問向觀眾,如果可以回去,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決定呢?)

我們期待的展場氛圍是讓觀眾看到,如今無可見的故事如何被重現
因此,期望透過「場景重現」(場景、道具)讓觀眾回返

人類歷史彷彿不斷輪迴,過往不應被遺忘,一旦遺忘,或以為事件已然過去
那麼歷史將有可能捲土重演,我們亦將進入一個無休止的(惡性)輪迴中

因此在向劇組商借的展品主要是期望觀眾透過相同品項的物件
在不同時期相異姿態的改變中,看見時間(線性)流動

除了「時間」的流動之外,我也想借一些關於「通訊」類的物件,所以又提出了以下:

身處異地的人(政治犯與家人,處部與上級單位)
必須透過不同的通訊方式與對方溝通/聯繫
現在的我們和過去的他們也需要透過一些「通道」才能與過去對頻上線
所以期望能夠有通訊用具在現場展出

關於放樣,我們實際做的是……

經過好幾番的溝通之後,那些記憶、期待清單,在某天就運到了夥伴J家的倉庫。
接著,我們就去J家實地放樣。在此,我雖然使用了「放樣」二字,但卻可能(絕對)不是你以為的那種放樣。以下先附上你可能以為的放樣。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岸內搭景放樣。圖片提供:客家電視台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岸內搭景放樣。圖片提供:客家電視台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岸內搭景放樣。圖片提供:客家電視台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岸內搭景放樣。圖片提供:客家電視台

為了對比你以為的放樣(上圖)和「我們的放樣」之間的差異。以下僅用一段菲比現場說的話,聊表「我們的放樣」到底是什麼。

從這片東西到那個板子是寬度,從這個木屑到輪胎是長度
這個範圍就是我們的展場

我不想觀眾一入場就看到全貌
所以我想做兩道牆阻斷一眼到底的可能性
第一面我要做的是斜斜的牆
位置就是我站的這一個點到那裡(手指地上某物)
然後我要讓大家第一眼看到的是硓𥑮石

那天,我們一邊活用地面小(髒)物(比來比去),一邊把棧板上的物件實際搬出來「放樣」,外加手繪我想要的配置,最終完成了展場圖,並每區展品配置也在腦內完成了。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愛國婦人會館展場配置。繪圖:李佳泓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愛國婦人會館展場配置。繪圖:李佳泓

進入故事的捷徑

接著,菲比一回家就把腦內的展場分區,寫成一份大家都看得懂的文件。

A。楔子。立於篇首,引導觀眾進入故事

觀眾進入展間左側木牆有一段《星空下的黑潮島嶼》總體介紹與語音導覽QRcode。木作牆角放著幾顆真正(來自綠島的)硓𥑮石,空間底端放著幾顆(看似真的)硓𥑮石,待觀眾轉進主展區後將可見到硓𥑮石秘製手法─玻璃纖維(FRP)。

台灣翻模加工技術純熟,以高強度的玻璃纖維增強(FRP)作為再現硓𥑮石基底媒材,忠實複製原型的型態與細節紋理,輔以細緻上色,完美復刻綠島硓𥑮石。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愛國婦人會館展場配置。繪圖:李佳泓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愛國婦人會館展場配置。繪圖:李佳泓

B。試著回去。來去照相部

現在幾乎人手一台具攝像功能的手機,但在過去傻瓜相機尚未普及的年代,要拍照就得前往相館(寫真館)。觀眾自A區進入此區設置的「拍照背板」將觸發感應器,瞬間閃光,恰如古早時期大相機。

木質腳架、外接閃光、電池、沖洗照片的藥水們都在現場,但相機不再,不過你將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機,放在木質腳架平台上,靠著策展團隊貼心準備的A4斜面立板,站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的劇照背景前,擺好你的態度,為此刻的自己留影。

委託藝術家繪製的《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劇照拍照背板

委託藝術家繪製的《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劇照拍照背板

B區實景。攝影:吳欣穎

B區實景。攝影:吳欣穎

C。他們用的

C區為一60x400cm長桌,用以展示劇中年代各式桌上型文物──文件、照片、藍曬照,以及傳播通訊用品──留聲機、電話、收/寄信用的木箱。此外還有《星空下的黑潮島嶼》重要場景,醫務室內的各式用品──藥品、醫師服、玻璃點滴與點滴架。物品名稱我們可能沿用至今,但它們的模樣卻可能和現時你我熟悉的「同名物件」大不相同

C區實景。攝影:吳欣穎

C區實景。攝影:吳欣穎

C區實景。攝影:吳欣穎

C區實景。攝影:吳欣穎

D。他們穿的

劇組考究歷史製作大量符合各入獄年限──從深藍到淺藍──宛若一道藍色光譜的新生制服,甚至連內衣褲也是用心考察後的精心製作。除此之外亦有軍官服同場展示。

白恐受難前輩張則周至岸內參觀劇組場景,走進軍官辦公室,坐入辦公桌說道:「在當時,我一直很想要坐在這個位置上,體驗一下如果自己是軍官,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感覺。」

那麼你呢?如果當時穿著軍官服的是你,你會怎麼做?

D區實景。攝影:吳欣穎

D區實景。攝影:吳欣穎

E。故事補述

人權月共同策展人,林傳凱,同時也是一為研究戰後台灣的「抗爭史」的歷史學者暨社會觀察家,他將以《星空下的黑潮島嶼》為起點,談談更多關於這則故事的補述。觀眾將坐在(劇組模擬)新生為了聽課(被思想改造)自製的板凳,每把板凳形狀、尺寸略有不同。

在主流敘事中可能同時存在不同的知識與記憶。它們之間時有出入,但這些落差往往特別耐人尋味,敬請留心感受各種敘事間的異同輪廓,抓住你在故事中親身遇見的那道靈光

2024 臺南人權月《​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場一隅。攝影:吳欣穎

2024 臺南人權月《​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場一隅。攝影:吳欣穎

2024 臺南人權月《​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場一隅。攝影:吳欣穎

2024 臺南人權月《​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場一隅。攝影:吳欣穎

F。某種意識

政治犯關押在綠島時時時得接受思想教育,劇組用心考究繪製的精神標語長軸,將穿越時空來到你我面前,看著這些自己可能看過、聽過的標語,時空似乎就此重疊。

2024 臺南人權月《​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場一隅。攝影:吳欣穎

2024 臺南人權月《​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場一隅。攝影:吳欣穎

G。一個起點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劇名靈感來自胡鑫麟(小提琴家胡乃元父親)當年被關押綠島時親筆繪製的〈星空圖〉,而胡乃元更是曾經提及他人生中的第一把琴,就是爸爸被關在綠島時作給他的。在這個展區觀眾將看見劇組如何將小提琴製成三階段物質化,以階段性成品呈現。

H。一則新故事

這些故事對於你我是否有可能具有某種特殊意義?是否有可能影響你我對於自己,對社會、對生命的想法?

2024 臺南人權月《​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場一隅。攝影:吳欣穎

2024 臺南人權月《​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場一隅。攝影:吳欣穎

今年。我們可以走得更深一點


2025年春天,《星空下的黑潮島嶼》開播。劇集的時空背景是一九五O年代真實發生在台灣/綠島的一段歷史。可就算是菲比是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這些都不是在我過去「學」過的歷史。

現在想來,菲比在學時期讀的歷史,可能比較類似神話──黃帝的太太很會養蟬、神農吃了很多草、大禹因為工作都不回家(是職場內捲嗎?)。而我讀過的地理,則比較像是「歷史」──秋海棠的國土、只聞其名不知其味的萊陽梨與煙台的桃子,還有蘇武牧羊北海邊之類的。

菲比是在2024年金馬影展,第一次看到《星空下的黑潮島嶼》(今年因為要準備主持系列活動,就一口氣看完當時送審中的九集),然後,我看見了劇中對「人性高度重視」的價值觀,而這也是菲比在2019年開始(面對面)認識白恐前輩時的感受。

我最愛的張則周老師,正在參加菲比在綠島辦的版畫工作坊

我最愛的張則周老師,正在參加菲比在綠島辦的版畫工作坊

那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被某種人性的光輝照拂到(當然平常我也很常感受到耶和華用祂的臉光照我啦~),而我也因為有幸近距離接觸前輩,讓自己的世界開了一扇門,那些光就從門縫中慢慢透了出來。而這點正如同我在看第一、二集時的感受。

當場(在信義威秀)因為親眼看到(劇中)年輕的前輩,讓我哭到不行,映後座談的時候我差點想對演員說:「前輩,好久不見」(其實是有點膝蓋一軟,差點俯伏在地謝恩的感動),只是他們不是(老老的)前輩,而是比我還年輕的青年小子。正如柏楊在綠島垂淚碑上寫的,而那時候的綠島牌老先生,都還是年輕的孩子啊。

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
為她們被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

柏楊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岸內系列講座現場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岸內系列講座現場

拜訪岸內,遇見故事

而客家電視台為了讓我們能用更多元的方式認識曾經的台灣,安排了岸內系列活動。

四月的系列活動目前已經上線,接下來直到六月一號的周末,我們還有更多的活動,歡迎關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粉絲專頁。更多活動將於粉專陸續公布。

每場活動基本上都是免費的,但為了鼓勵大家珍惜報名資源,所以訂下了「出席保證金」100元的規定。希望有報名的你,都能來到現場,與我們一起回到客台在岸內搭設的1950年代的新生訓導處,回到故事裡。看看彼時,想想此刻。

然後,或許回來之後,我們就能變得有點不一樣。

黑暗裡看似有去無回,但只要有一點光,就能在黑暗中走得更遠。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 𝑩𝒍𝒂𝒄𝒌 𝑻𝒊𝒅𝒆 𝑰𝒔𝒍𝒂𝒏𝒅

每週日 21:00 (每週兩集)。客家電視、中華電信MOD、HamiVideo影劇館+

每週一、二22:00。客家電視

每週六 22:00。台視主頻

幕後紀實專書+線上登島互動網站+岸內小旅行。現正發生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菲比的沙龍
27會員
120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沈菲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3
將平安寓意渡為靈魂最外層的溫暖包覆 物物者以「平平安安」為名,將「護身文化」作為最大公約數,邀您一同尋找每位創作者、每件作品,與每段生命際遇之間,如何被述說、被轉譯總和的最小公倍數。您將發現我們將被收納其中,得其庇護, 所有心智與自我,亦寓居、運作其中,而這就是物物者送給拚博人間的平平安安。
Thumbnail
2025/04/03
將平安寓意渡為靈魂最外層的溫暖包覆 物物者以「平平安安」為名,將「護身文化」作為最大公約數,邀您一同尋找每位創作者、每件作品,與每段生命際遇之間,如何被述說、被轉譯總和的最小公倍數。您將發現我們將被收納其中,得其庇護, 所有心智與自我,亦寓居、運作其中,而這就是物物者送給拚博人間的平平安安。
Thumbnail
2024/11/07
那是鳥兒吧,果然。背上隱微可見的那個是羽翼 而那顫抖,看起來很像是鳥類剛結束完長途飛行時 為了確認地點沒錯,而在上空盤旋了一陣子後終於某一定點盤旋而下 「2024臺南人權月」在確定將有四個展區時,策展團隊就在思考若今天要宣傳這樣一個計劃,該如何推展文宣走向。於是就先由菲比發給我們都很喜歡的
Thumbnail
2024/11/07
那是鳥兒吧,果然。背上隱微可見的那個是羽翼 而那顫抖,看起來很像是鳥類剛結束完長途飛行時 為了確認地點沒錯,而在上空盤旋了一陣子後終於某一定點盤旋而下 「2024臺南人權月」在確定將有四個展區時,策展團隊就在思考若今天要宣傳這樣一個計劃,該如何推展文宣走向。於是就先由菲比發給我們都很喜歡的
Thumbnail
2024/11/06
她的棲身之所 ─  Hul Kanha x 沈菲比 女性生命與價值的再編寫 Her Place - Hul Kanha and Shen Phebea 's Perspective on Women's Lives and Values 321巷藝術聚落 #2024臺南藝術節主題展
Thumbnail
2024/11/06
她的棲身之所 ─  Hul Kanha x 沈菲比 女性生命與價值的再編寫 Her Place - Hul Kanha and Shen Phebea 's Perspective on Women's Lives and Values 321巷藝術聚落 #2024臺南藝術節主題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對遠在澎湖那個人的思念
Thumbnail
對遠在澎湖那個人的思念
Thumbnail
想跟大家宣布一件小事情,沒什麼特別,但覺得跟大家分享一下近況也不錯^^
Thumbnail
想跟大家宣布一件小事情,沒什麼特別,但覺得跟大家分享一下近況也不錯^^
Thumbnail
寫於2024/05/17 今天是我離開臺灣的第六年,而這整整六年來我都沒有回去過。
Thumbnail
寫於2024/05/17 今天是我離開臺灣的第六年,而這整整六年來我都沒有回去過。
Thumbnail
 兩人再次回到台東的部落,重溫舊夢,之後還一起在海邊等待日出,留下兩人最美好的回憶。從此兩人便斷了音訊,留下這段美麗的記憶,如夢,如幻,光是曾經有過如此美好的回憶,此生就已足夠。
Thumbnail
 兩人再次回到台東的部落,重溫舊夢,之後還一起在海邊等待日出,留下兩人最美好的回憶。從此兩人便斷了音訊,留下這段美麗的記憶,如夢,如幻,光是曾經有過如此美好的回憶,此生就已足夠。
Thumbnail
旅行會結束,但記憶會時而浮現。會想起一個聚落居民,願意這般為自己的家鄉付出,讓封塵20年的記憶笑語重新在校舍裡響起;用全村合作的力量,開一間大家都喜歡的店,或者該說是大家都喜愛的空間。人們在「森の巢箱」這空間得到心靈休憩,然後等待下一回的相遇、或再出發。
Thumbnail
旅行會結束,但記憶會時而浮現。會想起一個聚落居民,願意這般為自己的家鄉付出,讓封塵20年的記憶笑語重新在校舍裡響起;用全村合作的力量,開一間大家都喜歡的店,或者該說是大家都喜愛的空間。人們在「森の巢箱」這空間得到心靈休憩,然後等待下一回的相遇、或再出發。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