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的故事(172) #自持穩心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失敗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下一次提案的試鏡機會。

你是否也曾經歷這樣的場景? 一場準備充分、信心滿滿的提案,最終卻與得標擦肩而過,只因那一分之差、一個臨場小瑕疵,就把勝利拱手讓人?

面對這樣的情境,你是懷疑自己?懊悔錯失?還是焦躁不安、質疑團隊?

這篇文章想送給正在經歷提案挫折的你──我們無法決定何時贏,但可以選擇如何輸得有價值。


一、差一分的痛,不等於輸光一切

剛結束一件自行車評選會後幾天,機關來電通知,我們是第二名,只差一分。其實,我們的經驗與團隊整體戰力在業界中堪稱前段班,提案內容命中率極高,從當地環境、特殊性到實用加值服務,處處設想周到、過程流暢。

但有一點始終放在心上:現場有位評委與對手關係匪淺,在提問中引導風向,使得我們的亮點被遮蔽,反倒突顯出對手的優勢。我們的主講者當時也因經驗尚淺,面對對手主力及兩位高階主管的陣仗略顯緊張,整體發揮並非最佳。

結果雖令人遺憾,但並不冤枉。我們知道,這是一場"值得"輸的提案。

主講者失利後,過一陣子,在另一次提案,我親自指導主講者更優化提案與簡報技巧,打破主講者過去習慣成功模式,並重塑更精準又科學提案與簡報方式,且親自一步一步帶領主講者朝向更好的自己,可更進一步傳遞「穩心」的價值與信任文化。


二、從輸的痛點中找到下次的節奏點

比起沮喪,我更欣慰的是:這場輸讓我們更加明白提案的「完整性」與「臨場力」不能偏廢,也提醒我們:護城河不是一次提案建起的,而是每次進場後不斷淬鍊的結果。

而我當時的做法,不是立刻檢討,而是讓新人重寫這份提案,從三個觀點出發:

  1. 哪裡做得不好?
  2. 哪裡做得好?
  3. 如果我來提,怎麼做更好?

這不只是內部沉澱,更是實戰訓練,讓提案的失敗也成為團隊成長的跳板。


三、自持,是最難的提案功夫

過去有一次,我針對一項議題提出了全新看法,雖然未得標,但機關後來以此為基礎發起徵詢提案。我沒有再參與,因為我知道該單位本位主義太重,不利於推動創新。

我學到的是:不是每一場提案都要執著追完,有些輸,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是因為對方尚未準備好接受改變。

正如愛迪生說的:「我並不是失敗了一千次,我只是找到了一千種行不通的方法。」

這不是負面思考,而是正向重構:失敗,不代表否定,而是找到通往成功的排除法。


四、自持三法:讓焦躁變成定力

在提案失利時,與其自責、沮喪,不如實踐這三個「自持功法」:

1. 建立節奏,不做一次性提案者

有節奏的提案人,不會因為一次失利而情緒崩潰。將每一次提案看作系列演練,而非單次賭注,才有韌性面對市場變局。

2. 沉澱儀式,讓每次失敗都能轉化為學習

建立提案後的"復盤流程",不只評估得分,更評估互動、臨場、情緒反應與客戶潛台詞。

3. 遠離急躁,尋找價值匹配客戶

不是每個機關都適合合作。懂得放下不值得的挫折,才能把能量投注在真正認同你的客戶身上。

這時可以內化為「自持三原則」:

  1. 觀照當下:承認自己有情緒,也允許它存在,不急著推開。
  2. 放掉控制:接受結果無法逆轉,不讓控制慾帶來更多焦躁。
  3. 轉向下一步:專注於接下來可以做什麼,而不是糾結過去的失分。


五、焦躁與自持的對照場景

曾有一次,我因連續兩案失利而焦躁,立刻強行安排多件提案工作,導致團隊疲乏、產出品質下降,結果適得其反,錯失一個真正重要的合作機會。

之後我轉向自持策略,主動調整節奏,集中火力鎖定價值共鳴的單位,不再硬拚數量,而是打精準戰。果然,下一案我們成功中標,並展開長期合作。

提案路上,不焦躁,是一種自我修練。


六、結語:穩住,就是下一次中標的伏筆

這篇文章,送給每一位在職涯中遭遇挫折的你。你已經很努力了,不需要再否定自己。

與其急著反擊,不如穩住腳步,讓自持成為下一次逆轉的基礎。

因為提案真正的修行,不只是贏得掌聲,而是承擔沉默,並準備再次站上舞台的勇氣。

最後呼應這句愛迪生金句:

「我沒有失敗,我只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 湯瑪斯·愛迪生

這篇文章的價值不在於「教你如何避免失敗」,而在於「教你如何穩住自己,走得更遠」。在節奏凌厲、壓力高張的提案與競標世界,這份穩定的自持,是最稀缺卻最有力量的軟實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歐文松|投標經驗專欄與實戰故事總整理
18會員
316內容數
歐文松,工程顧問高階主管,專注於投標撰寫與標案實戰故事分享。 本系列文章記錄超過 20 年工程顧問標案撰寫經驗,從提案策略到實戰故事。 永續發展還是一次輸贏,這是每個工作者,每個組織永遠的問題。你可能是公司CEO,或者在公司裡上班族,或者至少你要和客戶做生意,ESG價值決策對你一定會有影響。
2025/06/29
這篇文章分享如何溫和有效地回應提案中的反對意見,化解尷尬場面,建立客戶信任,並提供六步驟流程與實例說明。
2025/06/29
這篇文章分享如何溫和有效地回應提案中的反對意見,化解尷尬場面,建立客戶信任,並提供六步驟流程與實例說明。
2025/06/29
提案高手懂得設局,讓客戶自己說出需求,而非急著證明自己。本文分享顧問式溝通技巧,包括放下搶答衝動、善用案例鋪陳、留白設計,創造空間讓客戶表達,建立信任,最終達成合作。
2025/06/29
提案高手懂得設局,讓客戶自己說出需求,而非急著證明自己。本文分享顧問式溝通技巧,包括放下搶答衝動、善用案例鋪陳、留白設計,創造空間讓客戶表達,建立信任,最終達成合作。
2025/06/24
當前台灣離岸風電進入3-3期新階段,面對政策鬆綁與市場觀望的雙重挑戰,真正的關鍵競爭力不再只是技術與資金,而是「信任」。本文揭示共榮計畫與社會溝通在風場融資、環評與地方支持中的決定性作用。從顧問如何設計利害關係人對話機制、補償方案到治理透明制度,為開發商、政策制定者與投資者提供新一代風電策略思維。
2025/06/24
當前台灣離岸風電進入3-3期新階段,面對政策鬆綁與市場觀望的雙重挑戰,真正的關鍵競爭力不再只是技術與資金,而是「信任」。本文揭示共榮計畫與社會溝通在風場融資、環評與地方支持中的決定性作用。從顧問如何設計利害關係人對話機制、補償方案到治理透明制度,為開發商、政策制定者與投資者提供新一代風電策略思維。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你是否曾提案要為客戶做許多事,卻得不到客戶買單或認同。 或是簽了約,客戶要你做更多事,或是與合約不相符? 據國際專管機構統計至少80%專案執行失敗,表示專案成功機率20%是偏低的,因為在一個充滿變數的商業環境中,如果你公司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挑戰。
Thumbnail
你是否曾提案要為客戶做許多事,卻得不到客戶買單或認同。 或是簽了約,客戶要你做更多事,或是與合約不相符? 據國際專管機構統計至少80%專案執行失敗,表示專案成功機率20%是偏低的,因為在一個充滿變數的商業環境中,如果你公司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挑戰。
Thumbnail
但也正因為沒有人生來完美,失敗總是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不論你對你做的事情再有自信、付出多大努力,會失敗的時候就是會失敗。 然而,失敗不代表著你的寫作人生就毫無轉機。我們必須學會與失敗相處,並把曾經醜陋的自己牢記在心。
Thumbnail
但也正因為沒有人生來完美,失敗總是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不論你對你做的事情再有自信、付出多大努力,會失敗的時候就是會失敗。 然而,失敗不代表著你的寫作人生就毫無轉機。我們必須學會與失敗相處,並把曾經醜陋的自己牢記在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系列投標故事帶來的省思,講述了一個企業競標的故事,並探討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如何取得優勢。文章深入探討了團隊合作、挑戰、以及奮鬥的精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系列投標故事帶來的省思,講述了一個企業競標的故事,並探討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如何取得優勢。文章深入探討了團隊合作、挑戰、以及奮鬥的精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醒了在進行交易時不要讓成就焦慮影響決策,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文章強調了面對錯誤時要坦誠並快速止損,並提醒讀者交易失敗不會影響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最後,鼓勵讀者將每次的虧損交易當作學習的機會,並勇敢地面對交易失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醒了在進行交易時不要讓成就焦慮影響決策,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文章強調了面對錯誤時要坦誠並快速止損,並提醒讀者交易失敗不會影響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最後,鼓勵讀者將每次的虧損交易當作學習的機會,並勇敢地面對交易失敗。
Thumbnail
在職場上,提案是我們展現能力、爭取機會的重要方式。然而,許多人都曾有過提案被拒絕的經歷。面對提案被拒絕,我們難免會感到沮喪、失望,甚至自我懷疑。那麼,為什麼我們的提案會被拒絕呢?是我們的想法不夠好嗎?還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夠清晰?其實,提案被拒絕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Thumbnail
在職場上,提案是我們展現能力、爭取機會的重要方式。然而,許多人都曾有過提案被拒絕的經歷。面對提案被拒絕,我們難免會感到沮喪、失望,甚至自我懷疑。那麼,為什麼我們的提案會被拒絕呢?是我們的想法不夠好嗎?還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夠清晰?其實,提案被拒絕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