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架構已經經歷過約2年左右的實作與修改,而且也經過入班考驗過,目前效果很不錯,所以我想大概也該是用來取代「自主學習,成就解鎖」這本書中的「自主學習」相關內容的時候了。
在AI工具出現之前,架構其實變化不大。AI工具出現之後,對於自己可以做出來的學生,AI多了不同面向的思考建議,還有幫助發散、聚斂的功能。對於本來做不出來的學生,AI也可以引導、可以協同,減輕許多現場老師指導自主學習的無力感。
不過這些工具的應用並不只停留在高中端,相對來說我目前陸續把它推動到大學端,甚至是研究所、職場的階段,很符合我們當時規劃自主學習課程時的核心概念
-「讓學生擁有帶著走的能力」,以後這些資訊會陸續的在訂閱區裡出現。而且我想不是只有帶領自主學習方面的概念,我也想透過那一塊去帶領數位閱讀、資訊素養、數位公民、甚至是SEL在數位世界中的相關教學資源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