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為何打壓重機?當偏見蓋過專業,制度只會繼續爛下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的大型重型機車(簡稱重機)族群,長年為爭取上國道的正當權益而努力,但至今卻仍被政府以「安全疑慮」、「民意反對」、「地方不配合」三大理由擋在門外。這些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實際上根本站不住腳。當國際早已普遍開放重機合法使用高速公路,台灣卻仍舊活在偏見與恐懼裡,這不只是制度落後,更是對數十萬機車騎士的污名與打壓。

一、所謂「安全疑慮」根本不合邏輯

政府最常見的說法是:「重機在高速公路上容易發生危險」,但真正會出事的從來不是「車種」,而是「人」。難道小客車就不會飆車、追撞、疲勞駕駛?而且被允許上國道的,是550cc以上具備ABS等安全設備的大型重機,不但性能比很多老舊汽車更穩,更經過高強度考照制度才能上路。請問,到底是哪裡危險?

如果安全是標準,那就該一視同仁執法,而不是選擇性針對重機。無視數據、以偏概全,只會讓政策失去公信力。

二、「民意反對」不能當作懶政的藉口

政府還說「民調顯示六成民眾反對重機上國道」,但我們想問:這些民眾有真正了解重機嗎?還是只是被長期媒體渲染「飆車族」的負面標籤洗腦?

如果當年同性婚姻、能源轉型都照「多數民意」走,那社會還能進步嗎?民主不是多數暴力,政策制定更不該以無知為依據。政府的責任是引導大眾認識事實、破除刻板印象,而不是順著偏見逃避改革。

三、地方意見分歧是中央無能的結果

台灣交通政策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中央毫無魄力統整。重機在台南能上快速道路,在台北卻連內側車道都不能騎。這不是「依法行政」,這是政策分裂、制度錯亂。

中央政府本有足夠權責推動試辦計畫、統一標準、完善配套,卻選擇把責任丟給地方,導致一盤散沙的現況。地方政府怕事、怕吵,中央政府卻選擇「順水推舟」地懶政到底。誰該負責?我們心知肚明。

重機不是問題,是被歧視的對象

騎重機的人繳同樣的稅、考更難的駕照、用合法的方式騎乘,但卻在制度下被當成「不安定因素」。這不是公共安全的問題,這是階級與文化的偏見問題。

政府與其說是打壓重機,更像是不願意面對一個不屬於主流話語權的群體。他們沒有公會、沒有資源、也不容易成為選票的主體,所以就被犧牲掉了。

結語:改革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

台灣重機政策卡關超過十年,不是因為重機太危險,也不是因為民意不能接受,而是政府根本「不想處理」。怕爭議、怕麻煩、怕民怨,所以選擇什麼都不做。這種態度,才是真正讓台灣停滯不前的病根。

制度落後不丟人,丟人的是政府連改都不敢改。台灣該問的不是「重機能不能上國道」,而是「政府到底敢不敢面對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連序
0會員
12內容數
你好,我是一個對城市充滿期待、也對現況充滿不耐的人。 我寫的不是冷冰冰的理論,而是你我每天走在街頭踩到的坑、看不見的結構問題,以及那些理應屬於我們的權利,卻一再被犧牲給汽車、體制、與冷漠。
連序的其他內容
2025/05/31
:交通悲劇不斷,台灣還要等在新北市又一次重大交通事故後,我們再次看見令人心碎的畫面,也再次聽見那熟悉的流程:哀悼、嘆息、賠償。 問題是,這一切早已成了我們社會的「例行公事」。 我們為罹難者與家屬致上最深慰問,並為逝者默哀。然而,我們不能停留在悲傷,更不能對現狀視若無睹。因為這場悲劇,不只是偶發的
2025/05/31
:交通悲劇不斷,台灣還要等在新北市又一次重大交通事故後,我們再次看見令人心碎的畫面,也再次聽見那熟悉的流程:哀悼、嘆息、賠償。 問題是,這一切早已成了我們社會的「例行公事」。 我們為罹難者與家屬致上最深慰問,並為逝者默哀。然而,我們不能停留在悲傷,更不能對現狀視若無睹。因為這場悲劇,不只是偶發的
2025/05/27
科技教父的發言,踩到台灣社會的敏感神經 「如果你關心地球、關心能源,那你就該考慮核能。」 這不是哪個能源業者的公關話術,而是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親口說的。 這位全球 AI 革命的推手、半導體霸主的靈魂人物,從技術與能源效率的角度出發,明確表態支持核能。 然而,在台灣,這樣的話題,總是容易
2025/05/27
科技教父的發言,踩到台灣社會的敏感神經 「如果你關心地球、關心能源,那你就該考慮核能。」 這不是哪個能源業者的公關話術,而是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親口說的。 這位全球 AI 革命的推手、半導體霸主的靈魂人物,從技術與能源效率的角度出發,明確表態支持核能。 然而,在台灣,這樣的話題,總是容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灣機車市場2024年新車掛牌數預測:掛牌數落在79~84萬,普通重型落在74.7~79.7萬。油電比為92.7:7.3,油車落在69~74萬,電車落在5.4~5.8萬。
Thumbnail
台灣機車市場2024年新車掛牌數預測:掛牌數落在79~84萬,普通重型落在74.7~79.7萬。油電比為92.7:7.3,油車落在69~74萬,電車落在5.4~5.8萬。
Thumbnail
2024年1月1日,臺中市捷運正式開放攜帶單車搭乘,限時段及車站,並有尺寸限制等規定。本文分享了實際搭乘過程,包括購票、進站與搭乘過程,適合單車輕度使用者或通勤族群參考。
Thumbnail
2024年1月1日,臺中市捷運正式開放攜帶單車搭乘,限時段及車站,並有尺寸限制等規定。本文分享了實際搭乘過程,包括購票、進站與搭乘過程,適合單車輕度使用者或通勤族群參考。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為止,全台機車數為14,569,949台,每100位台灣人中,就有99位擁有機車;全台汽車數8,613,578台,每100位台灣人,擁有汽車的就有36.8位。在汽、機車普及率如此高的台灣,除了意外險、產險等商業保險的保障外,掌握通勤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是廣大的通勤族保障
Thumbnail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為止,全台機車數為14,569,949台,每100位台灣人中,就有99位擁有機車;全台汽車數8,613,578台,每100位台灣人,擁有汽車的就有36.8位。在汽、機車普及率如此高的台灣,除了意外險、產險等商業保險的保障外,掌握通勤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是廣大的通勤族保障
Thumbnail
外交部證實奧地利不承認台灣國際駕照,這反映出民進黨近8年統治下的交通政策腐敗和無能,導致交通亂象。 政府應立即提升考照難度、改革駕訓制度、恢復駕照期限與建立回訓汰除機制。 新任交通部長李孟諺應成為改革的帶頭人,而非延續腐敗。
Thumbnail
外交部證實奧地利不承認台灣國際駕照,這反映出民進黨近8年統治下的交通政策腐敗和無能,導致交通亂象。 政府應立即提升考照難度、改革駕訓制度、恢復駕照期限與建立回訓汰除機制。 新任交通部長李孟諺應成為改革的帶頭人,而非延續腐敗。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