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考克的桌下炸彈:掌握資訊差,創造電影懸疑感 #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影大師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經典的戲劇理論,稱為:桌下炸彈理論(Bomb Under the Table Theory),解釋電影如何透過觀眾與角色間的「資訊差」(Dramatic Irony),創造緊張、懸疑與參與感。

🎬希區考克認為要創造強烈戲劇張力與觀眾情緒投入,有兩種方法:

方法一:角色與觀眾都不知道炸彈存在

  • 兩個人聊天,突然桌下炸彈爆炸。
  • 觀眾只會感到瞬間的震驚,但不會有持續的情緒累積。

方法二:觀眾知道炸彈存在,但角色不知道

  • 兩個人聊天,觀眾早就看到桌下放了一顆炸彈,並顯示倒數計時。
  • 此時觀眾會極度焦慮,因為知道炸彈即將爆炸,但角色毫無察覺,還若無其事地繼續聊天。
  • 這樣一來,觀眾的情緒張力會被拉得很長、很緊張。
如果你想製造驚嚇(Shock)就突然炸掉它,
但如果你想製造懸疑(Suspense)必須提前告訴觀眾炸彈在哪。

🎬 理論核心:資訊差(Dramatic Irony)

這種技巧稱為:劇情反諷(Dramatic Irony),意思是觀眾掌握的資訊多於劇中人物,因此觀眾的情感體驗會更強烈、更複雜。

例如:

  • 《無間道1》觀眾知道梁朝偉、劉德華分別是警察及黑幫臥底,因此,雙方的每次對話都令觀眾有種偷窺的懸疑感。
  • 《逃學威龍1》第一集,觀眾知道周星星是警察,劇中人物卻不知,觀眾期待他每一次可能曝光的瞬間,都會產生期待的喜劇感。

👉這個理論之所以成為電影劇本寫作與敘事分析的經典工具,就是因為它點出了如何控制觀眾情緒的關鍵秘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聰聰 is 廣電所の研究生
5會員
91內容數
Elizabeth KT Wang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研究生
2025/06/04
學習解構電影視覺語言,需要從視覺元素(鏡頭運動、構圖、色彩、光影、剪接與節奏)、符號寓意(物件、動作與手勢、場景設定)、文脈(歷史社會脈絡、導演個人風格)等面向深入分析,並開展多元詮釋,最終進行批判性思考。 文章強調用心感受、直覺觸摸、理性打磨的重要性,將解構過程比喻為穿越迷霧尋找燈塔。
Thumbnail
2025/06/04
學習解構電影視覺語言,需要從視覺元素(鏡頭運動、構圖、色彩、光影、剪接與節奏)、符號寓意(物件、動作與手勢、場景設定)、文脈(歷史社會脈絡、導演個人風格)等面向深入分析,並開展多元詮釋,最終進行批判性思考。 文章強調用心感受、直覺觸摸、理性打磨的重要性,將解構過程比喻為穿越迷霧尋找燈塔。
Thumbnail
2025/05/30
很多影視學生和評論者常混淆的關鍵差異點:鏡頭語言是視覺語言的一部分,但視覺語言不只限於鏡頭。
Thumbnail
2025/05/30
很多影視學生和評論者常混淆的關鍵差異點:鏡頭語言是視覺語言的一部分,但視覺語言不只限於鏡頭。
Thumbnail
2025/05/19
在影像敘事中「凝視」不僅是一種觀看方式,更是一種權力的展現。英國電影學者蘿拉・穆維(Laura Mulvey)於1975年提出「男性凝視 Male Gaze」理論,指出傳統電影敘事往往透過異性戀男性的視角來觀看世界,女性角色則淪為被觀看的對象。
Thumbnail
2025/05/19
在影像敘事中「凝視」不僅是一種觀看方式,更是一種權力的展現。英國電影學者蘿拉・穆維(Laura Mulvey)於1975年提出「男性凝視 Male Gaze」理論,指出傳統電影敘事往往透過異性戀男性的視角來觀看世界,女性角色則淪為被觀看的對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什麼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我相信這在許多人的心理當中一定會有一套相當的推論,認為歐系的懸疑推理最為好看,或者日式的本格推理以及新本格推理,雖然我對於推理小說的歷史目前先不贅述太多,畢竟知識只有九牛二毛,因此不勘一提,可能要等到我近期下足功夫研究推理小說的發展史時論述吧。 比起講求福爾摩斯的物證推理,
Thumbnail
什麼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我相信這在許多人的心理當中一定會有一套相當的推論,認為歐系的懸疑推理最為好看,或者日式的本格推理以及新本格推理,雖然我對於推理小說的歷史目前先不贅述太多,畢竟知識只有九牛二毛,因此不勘一提,可能要等到我近期下足功夫研究推理小說的發展史時論述吧。 比起講求福爾摩斯的物證推理,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