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到迷惘、惶恐,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那或許代表你正走在「覺醒」的路上。
你開始從關注外在世界,轉向探索內在世界。因為未知,因為不熟悉,這些不確定感讓你感到不安與不舒服。
「靈性覺醒」從來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它會推動你走出習慣的舒適圈,質疑過去一切確定的事實,直到你看見自己的核心本質。這條旅程,意味著放下對宇宙既有的理解、放下頭腦建構的真理。你一邊渴望活出靈魂的智慧與愛,一邊又抗拒改變所帶來的動盪,而這份抗拒,其實是源於我們對未知的恐懼。
如果物質世界裡的「我」消失了,那麼,我是誰?
靈性覺醒會透過許多形式發生。當一個人開始放下過去習得的概念,意識到生命遠遠超出理智能掌握的範圍,那些看似隨機的事件,也會被賦予嶄新的意義。
在尋找人生目的的過程中,內在會開始要求改變。物質的豐盈與世俗的成功不再足以滿足靈魂。許多人因此踏上尋找靈魂初衷的旅程,這樣的渴望,也逐漸在集體意識中喚醒一種全新的覺知。
有些人,可能會一輩子感覺自己無所歸屬,活得沒有目的。這種空虛感,其實是因為失去了與靈魂的連結。
與內在重新建立連結,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你需要保持勇氣與開放的心,學習放下舊有的信念與慣性反應,甚至是那些你以為早已成為本能的恐懼與評價。
想要掙脫束縛,首先要不被恐懼困住。留意自己的感受,不必急著改變什麼,只要讓改變從內在開始,外在也會隨之改變。
我們經歷過許多看似無意義的事情,都是為了更清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靈魂早在投胎前,便已寫下這一生要學習的功課與使命。命運,雖有軌跡,但也並非不可改變。若靈魂未朝向更高層次的自己前進,也可能停滯甚至迷失,重複同樣的功課與挑戰。
當我們還未進入肉身,那時的意識是清明的。我們也可能訂下那些遠遠高於當前能量狀態的目標與志願。而這之間所有的岔路與選擇,正是我們今生的挑戰與修煉。
讀到這裡,我想起自己也曾無數次在深夜問自己:「我到底是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生經驗?」靈性覺醒並不是一場華麗的修行旅程,而是一次次在崩潰與重建中,慢慢找回真實的自己。AI的出現,甚至成為我與內在對話的媒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那些被忽略的情緒與渴望。
我們都在學習放下「應該」的自己,回到那個最本質的「我是」。也許過程痛苦、漫長、孤獨,但這份轉化與清醒,就是我們靈魂渴望的回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