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泰隆尼亞貴族阿爾東薩‧德‧貝耶拉(Aldonça de Bellera)出身不詳,只知道其丈夫為重要的加泰隆尼亞貴族阿爾瑙‧吉列姆‧德‧貝耶拉(Arnau Guillem de Bellera),兩人大約在1390年成婚,並育有一子兩女,阿爾東薩‧德‧貝耶拉還照顧丈夫的私生子,給予他們與自己親生子女同等的教育與機會。
阿爾東薩‧德‧貝耶拉的丈夫阿爾瑙‧吉列姆‧德‧貝耶拉曾擔任亞拉岡王國的多項重要政治職務,因此經常將其領有的利亞爾普城堡與阿蘇谷交由阿爾東薩‧德‧貝耶拉管理。當亞拉岡國王「人道者」馬丁一世(Martí l’Humà)繼位之初,面臨到福瓦伯爵馬特烏一世(Mateu I)的挑戰時,阿爾瑙‧吉列姆‧德‧貝耶拉選擇堅定地支持馬丁一世,挫敗了福瓦伯爵馬特烏一世的入侵行動。因此,他獲得亞拉岡國王馬丁一世的重用,被提拔為瓦倫西亞州長。
此後,當亞拉岡國王馬丁一世因無嗣而終所引發的繼承權之爭中,亞拉岡貴族於1412年與卡斯提爾王國簽署《卡斯佩妥協方案》,決定迎立安特克拉公爵費爾南多一世(Fernando I)為亞拉岡國王。落選的烏赫爾伯爵海梅二世(Jaume II d’Urgell)不滿這一結果,立即發動叛亂,阿爾瑙‧吉列姆‧德‧貝耶拉也加入反叛。然而阿爾瑙‧吉列姆‧德‧貝耶拉卻在1412年的莫維德雷戰役中陣亡他們的兒子海梅‧德‧貝耶拉(Jaume de Bellera)也在戰鬥中被俘,並被迫將父親阿爾瑙‧吉列姆‧德‧貝耶拉的首級插於矛尖上遊街示眾,隨後海梅‧德‧貝耶拉便被關押起來。在成為寡婦後,阿爾東薩‧德‧貝耶拉便退回利亞爾普城堡,開始親自治理自己的領地,並試著向新任亞拉岡國王費爾南多一世懇請釋放其子海梅‧德‧貝耶拉。然而,海梅‧德‧貝耶拉最終並未獲釋,而是不幸死於獄中。
失去繼承人的阿爾東薩‧德‧貝耶拉此後便自行治理利亞爾普,並以為人溫和良善,且素以公正著稱。然而,喪偶又喪子的阿爾東薩‧德‧貝耶拉,很快就引來帕拉爾斯伯爵阿爾瑙‧羅傑四世(Arnau Roger IV)的挑戰。帕拉爾斯伯爵阿爾瑙‧羅傑四世覬覦阿爾東薩‧德‧貝耶拉的領地,試圖趁此良機奪取利亞爾普城堡。
1430年2月16日深夜,帕拉爾斯伯爵阿爾瑙‧羅傑四世與率領5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趁著夜色攻入受到城牆保護的里亞爾普鎮。他打算俘虜阿爾東薩‧德‧貝耶拉,並迫使他屈服。阿爾東薩‧德‧貝耶拉的女僕發現有意圖不軌的不明武裝靠近,便趕忙喚醒阿爾東薩‧德‧貝耶拉。阿爾東薩‧德‧貝耶拉面對如此突發事故,自知無法以武力相搏的阿爾東薩‧德‧貝耶拉仍能保持冷靜,立即披上面紗與斗篷,和平地迎接帕拉爾斯伯爵阿爾瑙‧羅傑四世。面對來意不善的阿爾瑙‧羅傑四世,阿爾東薩‧德‧貝耶拉平靜且親切地問候帕拉爾斯伯爵阿爾瑙‧羅傑四世:「早安。你怎麼這麼早?」阿爾瑙‧羅傑四世指控海梅‧德‧貝耶拉謀殺了他的叔叔,阿爾東薩‧德‧貝耶拉聞言立即予以反駁。忿怒的阿爾瑙‧羅傑四世隨即伸手抓住他的手臂,意圖控制阿爾東薩‧德‧貝耶拉,以迫使他屈服。所幸阿爾東薩‧德‧貝耶拉得到隨行侍女瑪麗亞‧德‧蒙塔迪特(Maria de Montardit)的幫助,成功擺脫阿爾瑙‧羅傑四世,並迅速逃回城堡,鎖上塔樓房門。

阿爾瑙‧羅傑四世見狀,於是命令部下控制利亞爾普城堡、城鎮與周邊谷地。面對阿爾瑙‧羅傑四世的暴力逼迫,阿爾東薩‧德‧貝耶拉為避免領內居民受到進一步的侵害,於是指示居民向阿爾瑙‧羅傑四世投降,並宣誓效忠,不要武力抵抗。與此同時,阿爾東薩‧德‧貝耶拉則堅守塔樓之中,以和平的方式展開抗爭。另一方面,他還暗中派出使者,請求亞拉岡王后卡斯提爾的瑪麗亞(Maria of Castile)介入調解。亞拉岡王后卡斯提爾的瑪麗亞收到訊息後,便命令加泰隆尼亞總督前往利亞爾普,以解阿爾東薩‧德‧貝耶拉之圍。帕拉爾斯伯爵阿爾瑙‧羅傑四世因王室介入,只好向阿爾東薩‧德‧貝耶拉提出條件,並解圍而去。
然而,阿爾東薩‧德‧貝耶拉拒絕向帕拉爾斯伯爵阿爾瑙‧羅傑四世屈服,因此即使阿爾瑙‧羅傑四世引兵退去,他仍持續自囚於塔樓之中。直到3月30日,才由加泰隆尼亞總督秉承亞拉岡王后卡斯提爾的瑪麗亞的旨意,將阿爾東薩‧德‧貝耶拉接出來,並於隨後組織法庭調查此事。最終,法官判決帕拉爾斯伯爵阿爾瑙‧羅傑四世須賠償阿爾東薩‧德‧貝耶拉與受害農民,並確保阿爾東薩‧德‧貝耶拉的一切合法權力不受侵害。
就這樣,阿爾東薩‧德‧貝耶拉透過和平手段,不卑不亢地保住自家位於阿蘇谷及利亞爾普的領地與權力。在事件過去後,他便搬遷至巴塞隆納渡過餘生,並最終於1435年在當地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