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生若是沒有做福,今生賺再多都留不住,不要怨嘆,要趕緊去填補福氣的坑,做福來囤。」這句話聽在黃士民的耳裡非常有感觸,因為自己人生的起落就在這段話裡。
那時黃士民的太太對他說,「股票不穩定,一個晚上能賺這麼多,也能賠這麼多,你賺的都是辛苦錢,我們把錢存在銀行,不然就買房子,風險都比股票低。」黃士民對太太說,「我不要這種不流動的死錢。」黃士民對股票一點都不懂,也沒時間去管理,他只是一直賺一直買,當有一天股市崩盤,人都跑光了,只有他不知道要跑,就這樣慘賠一千多萬。對照當時物價,四十萬能買一間房子,黃士民的錢就這樣賺進來又流出去,一切歸零。
所幸,黃士民股市賠掉的錢並不是融資,也不是借來投資的錢,是他一點一滴存下來的,所以賠的是老本,沒有負債。黃士民那時很沮喪,慶幸工作還持續著,生計不愁,只是有點不甘心,有點疑惑,幸好當時聽見老智者說的那段話,讓他放寬坦然不少。黃士民說,可能自己的財庫就是一個後背包那麼大,賺多也裝不下,只能溢出去,溢出去就代表不是自己的。老智者說,財富從布施來,不是有錢才做布施,而是在還沒有出頭天,還在刻苦耐勞的艱困時期就已經在行善造福、扶弱濟貧了。
黃士民大徹大悟,退休之後走入公益,用年輕時的奮鬥精神做志工,尤其修忍辱的工夫到家,人多嘴雜,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黃士民做志工十多年,沒有人從他嘴裡聽過一句重話,一句批評的話。南台灣的夏天,天天三十七度高溫,黃士民頂著烈日開車載收回物,上上下下又搬又扛,汗流浹背,不停勞動下脾氣總會有,但是他的脾氣跟天氣無關,一樣笑容可掬,謙卑以行。
十多年來,黃士民每天都在不求回報的付出,每天都在豐收功德財,而且做過就放下。黃士民的太太還在市場幫朋友賣菜,還沒退休,所以他把家務扛起來,看似簡單的拖地、洗衣、煮菜,其實一點都不容易,也讓他明白自己能無後顧之憂出門賺錢,是因為有太太的瞻前顧後,沒有太太後援,再多錢也賺不來。失去金錢,卻得到智慧,放下對世間財的慾望,轉身為自己植福,黃士民的修養與對人生的透悟,正是老智者所說的,「有捨才有得,付出是大福,知足是大富。」
#知足是大富
#付出是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