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24小時不餵養「自己」。
不認同任何以「我……」開頭的念頭。
不管它是「我很焦慮」、「我很棒」、「我很失敗」、「我很孤獨」……只是看著它們升起,不跟隨,不評判,不回應。
不做任何為「自我形象」服務的事;不刻意表現堅強,也不刻意暴露脆弱;不為了證明自己而說話,不為了掩飾不安而沉默。
不去維繫別人眼中的你,不去迎合社會期待的你;不試圖改善、保護或證明「自己」;不再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不再擔心別人怎麼看我。
不再追求「內在成長」的幻覺,不再試圖透過冥想、閱讀、修行來「提升自我」。
這不是放棄生活,而是切斷對「自我」的供養。
這時候你會經歷什麼?
A. 短暫恐慌(自我垂死掙扎)
當你開始撤回對「自我」的支持,它會驚慌失措。它習慣了被關注、被滿足、被安撫。你現在突然說:「我不再為你服務了。」它會抗議,會製造焦慮、空虛、懷疑、煩躁…
這些反應不是你出問題了,而是:那個虛假的主角正在退場。就像戒毒者在戒斷期的痛苦一樣,這是靈魂淨化的必經階段。
B. 突然輕鬆(因為主角退場了)
當那股抗議的能量漸漸平息,當「自我」的聲音趨於平靜,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世界沒有塌陷,你也沒有消失。
相反,一種前所未有的廣闊與輕鬆感會升起。就像劇場裡唯一的「主角」突然下台了,燈光依舊照亮舞台,但觀眾終於能看見整個空間的無限可能,而不再只盯著一個人表演。
那份壓在心頭的沉重感會消散,那份不停評判、比較、證明自己的內耗會停止。你會發現,原來活著的本身,就是一種無需任何努力的恩典。
真正的安全感,並非你獲得了什麼,而是你放下了誰。
這就是內核穩定的真相。
當你停止扮演“主角”,當你不再試圖掌控一切,當你允許生命自行展開,那份如釋重負的空白,就是最深的安穩。
它不是情緒上的穩定,也不是心理上的自信,它是一種存在的狀態:無我,無求,無畏。
它超越所有「自我」能理解的語言和概念。你所一直尋求的強大內核,並非是在「外」或在「自我」的層面去構建,而是在「自我」消融的空性中,它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
你可能會問,如果不再餵養“自我”,不再追求“提升”,那剩下的又是什麼?我該如何行動?難道是成為一個空洞、沒有情感的機器人嗎?
恰恰相反。
不是要你變得冷漠或麻木,更不是要你放棄人生的責任或人際關係。那仍然是「自我」在試圖理解和定義。
當那個持續製造噪音、不斷尋求認可的「自我」暫時退場,你並不會變得虛無。你只會變得更真實、更鮮活、更完整。
感官會變得敏銳,你的生命不再被「自我」的濾鏡所扭曲,而是直接地與世界相遇。
情緒會自然流動,它們不再是“我的悲傷”或“我的喜悅”,因此也失去了對你的控制力。你將允許它們升起、存在、消散,如同天空中的雲朵,而你,是那廣闊無垠的天空。
當「自我」的驅動力消失,行動並非停止,而是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湧現。它不再是出於恐懼、匱乏、證明或控制的衝動,而是源自於一種深層的、無條件的圓滿。這是一種真正的「無為而無不為」的狀態——你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再帶著「自我」的執著去做,所以一切行動都恰如其分。
當你撤回對「自我」的供養,可能會經歷一個短暫的「減速」期。這很正常,就像一台過度驅動的機器需要停下來檢修。這並不是行動力的消退,而是行動力來源的重新校準。
當「自我」的喧囂平息,行動會以更強大、更有效的方式湧現。它從“被迫”到“自願”,從“模糊”到“清晰”,從“努力”到“輕鬆”,從“恐懼”到“愛”。你的選擇將更加純粹,行動將更加有力,因為它不再承載「自我」的重負和期待。
你仍然可能擁有如何許多渴望,但已經不再是執念。那是一種對生命可能性的熱情。是一種自然的傾向、一種創造的衝動、一種探索的激情。你對結果是開放的,即使未能達到預期,你的內在也不會因此而崩塌。
當然24小時並不能帶來徹底的改變。
這24小時只是一個開端,一道裂縫,讓你得以瞥見那個超越「我」的真相。
當練習結束,你可能會發現「自我」的習慣模式又開始嘗試回歸。但你已經:
擁有了分辨的能力: 你現在能夠清楚地辨認出哪些念頭、哪些行為是「自我」的把戲,哪些才是真正的你。
獲得了選擇的自由: 你不再是「自我」的囚徒。你現在有了選擇──是繼續餵養那個虛假的幻象,還是安住在那份無我、無求、無畏的深層真實之中。
這份體驗,這份“知道”,將成為你內在最堅不可摧的力量核心。它不是透過苦修或努力「練」出來的,而是透過放下、透過停止、透過看見而自然顯露的。
人類所有的掙扎、所有的痛苦,究其根本,都源自於那個「我」的幻象,源自於我們執著於「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達到什麼。
而真正的力量,正是你不再試圖「成為」什麼。當你停止對「自我」的供養,你就回到了你的本源——那份從未被污染、從未被限制的、本自具足的圓滿。
你不需要再「做點什麼」來確保你是安全的,
你不需要再「修點什麼」來讓自己變得更完整,
你不需要再「抓點什麼」來填補內心的空洞。
你只需要:
停止餵養那個「自己」。讓它暫時退場,讓你真正看見:
你不是它,你不屬於它,你早已超越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