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火葬盛行率高達90%以上,不只台灣,不少國家都以火化作為主流的殯葬形式。火化的好處在於不需像土葬那般勞師動眾,耗費鉅額打造高級棺木、買下昂貴的墓地、還要看風水,清明掃墓時後代子孫更可能要跋山涉水、披荊斬棘只為找到祖先當年指定的風水寶地。正因如此,火葬在近十年來逐漸蔚為主流,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火葬的各種資訊。
火葬流程有哪些?
火葬可說是喪禮流程中的最後一步,當然要走到這個流程前置的步驟也是不可少。首先當然是要向醫療院所告知親人過世,並開立死亡證明或診斷書,畢竟活著的人你總不可能直接包一包丟到火爐裡燒吧。
辦理死亡登記後,家屬就可取得火化許可證,證明逝者死亡的既定事實。緊接著就可以聯絡殯儀館和火葬場,預約火化的時間,當然若將喪事委由禮儀業者,這些工作禮儀師大多會一手包辦,不用家屬費心。火化的預約完成後,不可免的自然是宗教的儀式、法會、祭祀等流程。這些流程可以根據家屬進行客製化,打造自家風格的獨特喪禮。大多數的火化會在告別式當天舉辦,公祭完成後便會將遺體運送至火葬場進行火化。火化一具遺體通常需花費 1至1個半小時。火化結束後,家屬可將骨灰裝入骨灰罐,接著移靈至塔位安置或進行海葬、樹葬等環保葬。

圖片取自Unsplash
火化前的儀式有哪些?
火化前的儀式,根據家屬信仰的不同而有差異,大致上會分成以下幾個步驟:
一、宗教儀式
- 佛教或道教:大致包含誦經、焚香、祭祀等,藉著儀式來表達家屬對逝者的思念與感謝,同時祈願逝者往生極樂,並保佑後代子孫的運勢。
- 基督宗教:由牧師或神父主持告別禮拜,朗讀聖經,唱詩禱告。同樣也是希望逝者能安息且追隨上帝的腳步前往天堂。
二、家屬拜別
上述的宗教儀式結束後,有些喪禮可能會包含公祭。讓與會的朋友、公司同事等人來一一向逝者上香或致意。而家屬也會在旁對與會者致意,公祭的流程結束後,家屬會走到逝者的靈柩旁見逝者最後一面。有時會放上鮮花或信件到靈柩中,接下來靈柩便會闔上,並送往火葬場。
四、火化所需文件與準備事項
如第一段所述,火葬執行前,家屬或禮儀公司承辦人員需備妥以下文件:
- 火化許可證:由戶政事務所核發,藉此確認該遺體採火化處理的憑證。
- 死亡證明:由醫師開立的死亡診斷書或檢察官相驗證明,用以證實逝者死亡之事時地證明文件。
- 申請人身分證件:需出示負責人或家屬身分證,確認申請火化身份。
- 火化通知單:通常在預約完成後,火葬場會提供火葬的預約單據,內容包括火葬時間、火爐編號及遺體資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