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施明宏建築師
許多學生剖面只會塞樓層,這篇教你如何反過來用剖面推策略,讓配置不再卡。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拿到題目第一時間就想從平面開始畫,但配置畫著畫著就卡住,不知道怎麼連、怎麼排、怎麼「讓空間順起來」。
很多人這時會覺得是自己不夠熟、沒畫夠,但我後來才發現:問題不是你畫得不夠多,而是你從一開始就站錯位置在思考。
我以前也是這樣——剖面圖對我來說,只是樓層高乘起來、塞電梯樓梯、畫幾條樓板線。
直到某一次改圖,我無意識問學生一句:「你剖面通嗎?你的空間動線是跟著剖面動起來的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配置不是從平面推剖面,而是可以從剖面「反推整個設計策略」。

三種剖面練習,打開設計邏輯
❶ 練習一:先畫「剖面策略草圖」,再決定量體配置
我們太習慣在平面圖上安排機能,卻忘了建築其實是立體發生的。
剖面策略草圖的核心,就是先不求精美,而是用最簡單的「空間盒子」把上下邏輯先安排好:
- 哪些空間是互通的?
- 哪些空間需要被分層?
- 哪一層是主要活動空間?哪一層是支援機能?

你會發現:當這些邏輯清楚了,量體的高低、階層、比例與配置位置,其實就已經決定一半。
舉例說明:長照設計
- 病房區不適合放在一樓入口,應該設在安靜、光線好且通風好的中高樓層。
- 公共空間(餐廳、交誼)應設在日照佳又可監控進出的位置,並預留活動連續性。
這種先由上下關係出發的思考,會讓你在畫平面時更有信心、不會一改再改。

❷ 練習二:把「流程」變成「垂直動線腳本」
這個練習重點在於:不要只是把流程圖畫在平面上,也要畫成「剖面節奏圖」!
剖面可以比平面更清楚地表達節奏感。用箭頭連接空間,搭配高低差、光影與動線節點,就能看出整體設計節奏:
流程段語句範例:
- 「入口過濾 → 等候緩衝 → 主要服務 → 放鬆收尾」
- 「迎賓展示 → 主題空間 → 引導參觀 → 結尾銜接服務」
例如:醫療站配置剖面
- 一樓設入口接待 → 半層上設候診區 → 二樓進入診療與檢查 → 二樓尾端銜接藥局與休息空間
- 整體由緊張 → 安心 → 完成服務的節奏推動,讓空間有「情緒曲線」

❸ 練習三:畫「剖面光環境」草圖,找出配置優先順序
很多考生畫圖的時候,光線與通風都是等到平面畫完才補。
但實際上,一張好設計的配置圖,應該是從「光與氣的流動」開始規劃。
這練習的關鍵是:在剖面圖中,預先畫出自然光與風的導入方向,再回頭決定空間位置與窗戶開口。
📌實例一:圖書館設計
- 閱讀區需要穩定自然光,但不能直射強光 → 適合設在東北面或光線過濾區段
- 開放空間可挑高,引導氣流上下循環 → 設天井或通風塔
📌 實例二:幼兒空間
- 午睡區需要安靜、遮光、低干擾
- 活動區需要高挑、有日照、可開窗通風
- 透過剖面可設置低窗+高窗的「光影層次」
當你畫過這些剖面光草圖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很多平面上的困難,其實從剖面早就能解決了。

剖面是你設計的劇本,不只是截面圖
從剖面下手,不是放棄平面,而是讓你真正**「看見」空間的節奏與策略。
考試不是在拼細節,而是在短時間內做出一張空間有感、有策略、有層次的圖。
把剖面當成你的導演劇本,畫圖不再只是平面堆疊,而是一場從動線、光線、流程、策略統整的「空間設計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