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想法的技術》書看過就忘?先整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門技術,作者把「整理」系統化整理出來。

想法很多雖然是「優點」,但無法統整的話就是「毒藥」

作者是福柱煥(복주환),「整理想法研究所」機構代表。曾在政府、企業和教育機構做培訓,廣受上班族歡迎,連邏輯性強的檢察官都請他去演講。

他經營的YT頻道主要分享如何整理想法、組織思緒到提升學習和表達。


要講如何整理想法之前,作者先分析為什麼整理不出想法?

整理不出想法的三大原因

整理不出想法根本原因有三個,看不見、沒工具,沒原理。

#01 看不見想法

思緒是無形的,閃逝而過,所以很難整理。

因此,我們要想辦法把想法可視化。

想法可視化最方便的工具就是—我們的雙手

用手把想法寫出來,一來看得見想法,動手也可刺激腦額葉活動。

#02 沒有整理想法的工具

你知道整理想法的工具有多少嗎?

300+

驚人吧,竟然有超過300個,好消息是不需要每個都會,重點是熟練工具,搭配狀況使用適合的工具。

書裡會介紹:設定目標可以使用「曼陀羅圖」,解決問題時可以利用「邏輯樹」,延伸或整理思維時用「問題圖」等等。

#03 沒有整理想法的原理

作者說,無法整理想法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立即整理想法的習慣。

整理想法的原理,羅列,分類,排列。

  • 羅列:整理之前,要先挖出很多想法。(挖掘想法可參考自由書寫術這篇文章)
  • 分類:訂出基準之後分配的行為,這是過程裡最重要角色。

聽起來有點抽象,以一天的作息舉例的話,分類的基準可以是,

以時間的種類:早、中、晚,

以任務的種類:工作、學業、日常生活等來區分。

分類可以幫助想法變得有系統。

  • 排列:決定優先順序,把想法轉為行動的階段。

這三個原理幾乎可以適用所有主題,企劃、學習、寫作等等,也可搭配其他思維工具一起使用。

整理想法的藍圖

《整理想法的技術》介紹13種整理想法的工具,依使用場景分類如下圖。

摘自《整理想法的技術》

摘自《整理想法的技術》


這篇文章只會介紹<第五章-讀書>喔。

整理閱讀想法的技術

要是讀了1000本書,發現記不住任何一本,應該很無力吧?

作者說他就是這樣,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智能不足。

但藉由這個經驗,他才領悟到不用讀那麼多本,把一本書讀懂讀好比較重要。

並且發現,讀書不能按照「我」喜歡的順序,而是要照「大腦」喜歡的順序來讀書。

大腦喜歡先建立全面架構,抓住核心重點,再去補足細節內容。

讀書順序分成三個階段:讀書前→讀書中→讀書後。

01 讀書前:了解書的全貌,讀封面→作者→前言

讀書前的閱讀活動,作者描述為「製作能裝載內容的記憶容器」階段。

這個記憶容器的比喻我覺得很有意思,就像是對書本提出各種問題,過程中把疑似答案的資訊捕進記憶網,網鋪得有多大張,補獲數量就越豐富。

如何把網結大,最簡單的方法是—提問。

  • 為什麼書名這麼取?
  • 誰需要學這個方法?
  • 什麼時候用得上?
  • 怎麼做?

比起別人直接灌入,自己主動想了解的內容記得更深。

如果讀書時不具好奇心,即使是再好的內容,也無法長久留在記憶中。


02 讀書中:掌握核心內容,讀目錄→內容→整理

接著正式進書籍內容。

與其將項目分別羅列加以記憶,我們的大腦更偏向於把各項目的關聯性串連起來,組成大綱來記憶,才能記得更長久。

目錄是一本書的骨架。

我自己閱讀的時候,會把目錄當作導航,一本書那麼厚,有時讀著注意力渙散,就翻回目錄,看看自己在哪,重新定位再出發。

跟找路的邏輯一樣,先找出主要的幹道,看自己在哪條小巷,離大道有多遠,相對方向在哪。

現在書中的這句話,要表達哪個論述,跟這個章節或書的主題關聯性高嗎?

閱讀時停下來想一下,思緒就不會一直漂走,也能順便回顧,加強記憶。


03 讀書後:整理書的內容和自己的想法

讀完可以寫感想或是書評,還有製作閱讀清單

閱讀清單是紀錄自己想讀的書。

這邊要特別推薦閱讀清單的好處:

#看得見自己讀過的書→產生自信,激勵自己

#避免閱讀偏食→分類書籍,避免只讀同一類書

#可以維持讀書的習慣

最能激勵一個人不是外在獎勵,這種鼓勵持續時間不長,反倒是回顧過往努力的紀錄,得到的滿足感更高,產生正向循環,維持讀書習慣。

清單上只要簡單記下,書籍類型、書名和作者,讀書的開始日和完成日就好了。


按照閱讀的前中後三步驟,讀過的書就不容易忘。


小結

這張圖大家應該不陌生,日本雙刀流「怪物」大谷翔平,高中就訂下「8球團第一指名」為目標,他詳細的列出實現目標需具備的能力和行動,並努力實踐。

人的想法每天有5萬到7萬個,把想法整理並寫下來,可以減緩心中焦慮,也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挺像替自己的目標寫一篇目錄的,是吧。

摘自 《整理想法的技術》

摘自 《整理想法的技術》



avatar-img
63會員
27內容數
嗨,我是艾利森,沉迷於閱讀和寫作的上班族。 我覺得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故事,即使是工具書也是作者在說故事。 想知道持續寫作能帶我走向哪裡,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觀察、紀錄和體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來我的筆記只做了一半。 我以前有一個同事J,開會的時候,我發現他總是專心聽,偶爾才動筆在筆記本上寫一兩句話,會後總結和行動他非常清楚。而我幾乎一直寫,筆記本上滿滿的,可是會議要點和該做的事卻很模糊。 看了《巨人的筆記》,我才發現我只是寫下訊息,而不是紀錄。
這是一本逼迫大腦運動的書... 靈感枯竭反而要往內繼續挖掘靈感,聽起來不合理?看看作者怎麼說吧。 這本書分成三大部分,自由書寫的六大要點、秘訣應用練習,和整理輸出成品。
有些道理很基本,基本到看太多次,以為已經會了,跟著這本書又讓我重新思考一次。 這篇文章分享三點讓我感觸最深,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理解的寫作核心觀念。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EQ之父早在1995年寫下的經典情緒說明書。 操控機器要詳讀說明書,情緒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了解他的運作原理,也能幫助情緒聰明一點。 作者是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美國的心理學家兼《紐約時報》科學記者,主要研究行為與腦科學的領域,被譽稱為EQ之父。 三十幾年前,那個年代流行
從前有一個人叫阿森,父母告訴他,努力讀書拿高分,以後才有保障。於是他緊張又焦慮,努力念書,進入好高中,再拚進理想大學,如願以償的他以為終於解脫。 幾個月後,他擔心要是不夠努力,以後沒有職場競爭能力。於是他繼續努力,挑課不求自己的興趣,而是以能維持出色的成績為目標,快畢業時,得到一份知名企業的工作。
原來我的筆記只做了一半。 我以前有一個同事J,開會的時候,我發現他總是專心聽,偶爾才動筆在筆記本上寫一兩句話,會後總結和行動他非常清楚。而我幾乎一直寫,筆記本上滿滿的,可是會議要點和該做的事卻很模糊。 看了《巨人的筆記》,我才發現我只是寫下訊息,而不是紀錄。
這是一本逼迫大腦運動的書... 靈感枯竭反而要往內繼續挖掘靈感,聽起來不合理?看看作者怎麼說吧。 這本書分成三大部分,自由書寫的六大要點、秘訣應用練習,和整理輸出成品。
有些道理很基本,基本到看太多次,以為已經會了,跟著這本書又讓我重新思考一次。 這篇文章分享三點讓我感觸最深,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理解的寫作核心觀念。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EQ之父早在1995年寫下的經典情緒說明書。 操控機器要詳讀說明書,情緒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了解他的運作原理,也能幫助情緒聰明一點。 作者是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美國的心理學家兼《紐約時報》科學記者,主要研究行為與腦科學的領域,被譽稱為EQ之父。 三十幾年前,那個年代流行
從前有一個人叫阿森,父母告訴他,努力讀書拿高分,以後才有保障。於是他緊張又焦慮,努力念書,進入好高中,再拚進理想大學,如願以償的他以為終於解脫。 幾個月後,他擔心要是不夠努力,以後沒有職場競爭能力。於是他繼續努力,挑課不求自己的興趣,而是以能維持出色的成績為目標,快畢業時,得到一份知名企業的工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091|讀書紀錄如何幫助你重拾過去? 2024年6月14日, 最近嘗試多寫讀書紀錄, 增加英文,日文,中文的出版物能帶給我的啟發。 寫著寫著,發現寫作真的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目前寫讀書紀錄的工作流,大概有五個步驟: Step 1: 亂翻書,找打中心靈的一兩句話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最近幾週都在處理看過的舊書,老實說還滿有成就感的,看著原本令人絕望的數量變成一隻只空紙箱,實在愉快。整理書是一件起步痛苦,但過程有趣,結束時清爽的活動,你會逼自己重新檢視自己珍視的人事物,而背後會反映你當下的價值觀與心境,也是個瞭解自己個性的機會。
Thumbnail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091|讀書紀錄如何幫助你重拾過去? 2024年6月14日, 最近嘗試多寫讀書紀錄, 增加英文,日文,中文的出版物能帶給我的啟發。 寫著寫著,發現寫作真的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目前寫讀書紀錄的工作流,大概有五個步驟: Step 1: 亂翻書,找打中心靈的一兩句話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最近幾週都在處理看過的舊書,老實說還滿有成就感的,看著原本令人絕望的數量變成一隻只空紙箱,實在愉快。整理書是一件起步痛苦,但過程有趣,結束時清爽的活動,你會逼自己重新檢視自己珍視的人事物,而背後會反映你當下的價值觀與心境,也是個瞭解自己個性的機會。
Thumbnail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