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圍繞美國稅改《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大而美法案)的討論,各方意見分歧嚴重。網路上很多在追川普或是馬斯克分歧的意見,無論這項法案會帶來美國政府的支出還是削減,我目前對此法案的看法是為防止大幅增稅有效果。除了美國稅改本身,關稅徵收政策的變動會對經濟產生了潛在的幫助或是影響,這些影響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不做預估。這篇內容我想專注在已經發生的問題來警示,與大家分享 JP Morgan 執行長對此發出的重要警告。
J.P. Morgan 執行長 Jamie Dimon 上週接受福斯財經新聞採訪提到:「中國是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他們在很多事情上做得很好,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但我真正擔心的是我們自己。美國能否齊心協力,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我們自己的能力、我們自己的管理。」
他也警告:「一旦投資人意識到債務不斷上升帶來的影響,利率將會飆升,市場也會受到擾亂,對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而言,這將是危險的狀況。」、「投資人將關注這個國家的狀況,包括法治、通膨率和央行政策」、「如果人們認為美元不再具吸引力,美國的債務融資成本就會變得更高。」
長期以來,美國經濟一直受惠於市場對其低利率公債的強勁需求。然而,近期市場對川普具爭議性的預算計畫感到擔憂,導致美國公債殖利率一度短暫攀升。
這項預算計畫預計將延續川普第一任期內實施的大規模減稅政策,引發了市場對聯邦赤字可能擴大的擔憂。這種擔憂情緒反映在公債殖利率上,顯示投資者要求更高的報酬來持有美國國債,以彌補潛在的財政風險。未來,美國政府如何在刺激經濟的同時控制財政赤字,將是維持市場信心的關鍵。
Jamie Dimon 說美國將當前情況與雷根時代進行了對比。在雷根時期,美國的債務與GDP比率為35%,赤字為3.5%。而現在,美國的淨債務與GDP比率已達到100%(實際是120%),赤字幾乎達到7%。他特別強調,目前的赤字水平是「史上和平時期最高」。
他的話引發我的好奇,於是我找了很多數據來做解釋,這些數據或是商品的價格與過去和平時間相比逐漸呈現背離走趨。讓我用幾個例子來做解釋:
黃金 vs 10年期通膨的實際利率

上圖描繪了「1盎司黃金的價格」(黃線)和「預期10年期通膨調整後的實際利率」(黑線)。實際利率定義為名目利率與通膨率(CPI)之間的差額。上圖中的實質殖利率是從10年期公債到期利率中減去10年期預期通膨率計算得出的。
當實際收益率下降時,金價就會上漲。這種相關性解釋了為什麼通膨是黃金最好的朋友,而升息則是其最大的敵人。當實質利率較高時,投資人想要購買債券,因為可以輕鬆賺取高於通膨的利息。但當實際利率降至幾乎為零甚至為負值時,投資者開始尋找其他更好的投資。
過去幾十年來,黃金價格的走勢幾乎與實際利率完全一致。實際利率與金價之間保有一定的相關性,兩著之間幾乎朝同樣的方向發展。
但2022年開始,黃金價格與實際利率脫鉤,目前目前,黃金價格的走勢與實際利率的走勢相反。這意味著全球的投資人開始懷疑當前美國金融體系的持續性,人們現在並不急於重返債券市場。因為該體系建立在不斷增加的債務之上,讓投資者反而轉向這些無法產生利息的資產,認為黃金比公債是更好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