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混血兒。
我記得有一次翻到自己小學拉單槓的照片,照片裡的我,戴著耳環,笑得好開心。
那瞬間,我心裡一震。
不是因為懷念童年,而是,我看到照片中的我戴著耳環。
長大後的我,早就摘下那對耳環很久了。耳朵上那兩個小小的洞,一直都在,是發炎後留下的痕跡。
媽媽一直以為我戴耳環會過敏,會發炎,所以幫我摘掉了。
但我從來沒有跟她說過,真正會讓我發炎的,是我自己。
我一直忍不住去抓那對耳環。那對耳環不是什麼時尚的飾品,而是一個標記。它提醒著我,我和別人不一樣。
小時候,好像真的有小朋友問我:「你為什麼戴耳環啊?」
我不記得我怎麼回他們,只記得那種感覺,我太顯眼了,我不想那麼顯眼。
於是,我默默接受了一個孩子可以做的選擇:把「不一樣」藏起來。
從那之後,我從來沒有再戴耳環。甚至連要不要再穿洞都沒想過。
現在的我再看那張照片,只覺得好複雜。
照片裡的我,笑得那麼開心;照片外的我,卻為那個笑容背後的壓抑感到心疼。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時刻:
某個曾經很自然的自己,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收起、藏起、甚至遺忘了。
但我們的身體記得,那對小小耳洞就像記憶的線索,
靜靜提醒我:
你本來就有光,不必藏。
如果你也曾經為了「融入」而改變了什麼,
歡迎你留言或追蹤這個專欄,讓我們一起慢慢撿回那些屬於自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