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系列】女權真的已經達到平等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少子化、婚姻與女權:未解的難題

近年來,少子化議題屢屢被提及,不僅是國安危機,更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然而,這個問題涉及層面甚廣,本文不特別探討其成因。

主要聚焦於女性在婚後需面對的各種不公平待遇。

家務分工:無形壓力的來源

台灣已婚女性每天無酬照顧4.41小時 做家事2.22小時最長

研究顯示,台灣已婚女性每日從事無酬照顧的時間達4.41小時,是配偶或同居伴侶的三倍。

其中,女性以從事家務2.22小時為主要工作,其次為照顧未滿12歲孩童1.68小時,以及照顧長輩0.51小時。這些隱形成本,使男性成為「潛在既得利益者」。

雖然不少男性也分擔家務,這讓我的說法可能顯得有些以偏概全。不過,接下來我想討論女性在生產後會面臨哪些問題。

懷孕生產:女性獨自扛下的身心變化

postpartum depressi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台灣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32.23歲,高齡產婦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年齡增長,女性自然懷孕的難度也隨之提高,往往需要依賴生殖醫學或人工授精等方式協助受孕。

施打排卵針、取卵、人工植入受精卵,或自然受孕所帶來的房事壓力,這些都是當代女性必須承受的壓力。

懷孕後,女性還要面對職涯的大幅轉變與工作內容的調整,身體變化、體重增減、味覺改變、情緒起伏、產檢時對胎兒健康的擔憂,以及夫妻相處模式的調整,這些都必須由女性獨自承受。

生產後,女性還得面對傷口復原時的虛弱、初乳分泌的壓力、選擇母奶或配方奶的糾結、母乳產量的負荷、脹奶帶來的疼痛、親餵或擠乳的壓力、飲食受限的痛苦、體重難以恢復的鬱悶、自我感失衡、對嬰兒需求的不理解與挫折,以及與丈夫關係的變化、性趣減退,甚至因產後傷口導致對許多事產生懷疑。

部分女性在產後會因荷爾蒙變化與長期睡眠不足,而出現健康問題,甚至罹患產後憂鬱症。研究指出,台灣婦女產後憂鬱症的盛行率約為14%至21%;若包括有症狀但未達憂鬱症診斷標準者,比例更高達四成以上。

這些身心變化除了需要時間調適之外,也可能影響夫妻關係,甚至削弱女性重返職場的意願。同時,社會和自身對女性產後外貌的期待,也常常為新手媽媽帶來額外的心理壓力。

婚後職場與經濟不平等:難以翻轉的現實

workplace discrimination

workplace discrimination

結婚生子後,許多家庭的收入來源變得單一或減少。例如,有些女性因全職照顧家庭而無法工作,使家庭經濟完全仰賴配偶收入;即使是持續工作的已婚女性,也可能因為育兒而選擇彈性工時或較短的工作時間,導致收入降低。

此外,養育子女所帶來的各項開銷也不容小覷,包括托育、教育與醫療等費用,都使家庭的財務負擔進一步加重。

女性婚後的平均個人可支配所得,往往低於婚前,財務自主性也相對減弱。這種經濟上的不平等,使部分女性在家庭決策和自我發展上處於弱勢地位。

即使選擇不生孩子,兩人世界未必不好。但別忘了,身邊的親友往往會以不解的語氣發問道:

「都結婚了,為什麼不生小孩?」

「沒有孩子,不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完整嗎?」

「現在不生,以後會後悔。」

時不時家人聚在一起,這些事又被拿來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

這些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話語,對當事人一定是很不好受的。

面對社會氛圍和親友期待,一定會有一段陣痛期和磨合期。

別懷疑,這正是許多已婚女性的日常生活,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I can’t do everything at once.

I can’t do everything at once.

每天清晨,女性總是先趕緊起床梳妝打扮,再將丈夫和孩子喚醒,接著忙著準備全家人的早餐。等大家都整理完畢、用餐後,便在妳一陣催促聲中匆忙準備出門。妳和丈夫可能要先送孩子到保姆家、幼兒園或小學,再各自或一同前往公司。

經過一天的忙碌工作,妳還要和丈夫協調誰去接孩子放學,然後再送去安親班。之後,妳可能還要趕回公司完成未盡的工作。等到下班回家,又得再去接孩子,還有一大堆家務等著妳處理。

這就是已婚女性的生活日常,她們同時身兼母親、妻子和職員,每天都在燃燒自己的小宇宙,沒有一刻能停下來。如果丈夫又不願分擔家務,這樣的婚姻要如何維持下去,真的令人感到無力。

更不用說,到了週末若想好好休息,還得同時照顧年長的家人和年幼的孩子。究竟何時才能真正喘口氣、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難怪現在許多女性選擇不結婚,畢竟她們單身過得也不差。

如果「1+1」不等於2,又何必忍受「1+1」變成0.5呢?

女權vs父權:公平婚姻的真正意義

EQUAL MARRIAGE FAIR MARRIAGE

EQUAL MARRIAGE FAIR MARRIAGE

我在Threads拋出「除非男性有能力扛下整個家庭的開銷,不然結婚對女性就是不公平」這個話題引發了炎上。

其實,我想探討的是婚姻中性別角色不對等的問題,但沒想到卻引發了極為兩極的討論。

我的觀點,反映了許多女性對婚後生活現實的不滿。正如前文所述,現代多數家庭為雙薪制,女性既要工作賺錢,又得承擔大部分家務與育兒勞動。在這種情況下,若男性無法或不願意在經濟上多分擔,女性等於必須付出雙重勞動(職場加家庭),卻得不到對等回報,自然會感受到婚姻帶來的不公平。

許多台灣女性甚至坦言:「結了婚就是各種吃虧的開始」。

因為婚姻讓她們失去時間、職涯機會與身心健康,而男性卻未必付出同等代價。

從女權視角來看,這種不公平源於父權社會長期對女性的剝削:男性享有來自妻子的情感支持、家務服務和生育後代,而女性卻為家庭奉獻所有,卻缺乏自主權與保障。因此,有些女權觀點認為,在性別平等尚未完全實現前,婚姻制度確實傾向讓女性付出更多。

 

但也有人質疑,這樣的說法反而強化了傳統父權思維。他們認為,要求「男性養家」本身就是父權制度的產物,隱含著男性主外、女性主內的分工假設。

在過去的父權社會中,男人被視為一家之主,負責經濟供養;而女性則依附在家庭之中,缺乏經濟自主。然而,這種模式對女性未必真正有利--經濟上完全依賴男性,會削弱女性在家庭中的發言權,一旦婚姻出現變故,也容易失去自立能力。

從性別平等的理想來看,真正公平的婚姻不應該是由男性單方面負擔經濟、女性專責家庭,而是夫妻共同承擔經濟與家務,成為真正平等的夥伴。

若強調只有男性全負責才算公平,反而默認了女性必須依靠男性供養才能獲得保障,這與女權主義所強調的自主與獨立理念並不相符。

因此,有些倡議者認為,與其要求男性承擔全部家計,不如推動社會結構的改變,例如完善育兒支持措施、鼓勵企業打造家庭友善職場環境、深化男性參與家務照顧的文化,讓婚姻雙方都能平等分擔責任,才能真正實現性別公平。

筆者的觀點

近幾年來,台灣女性婚後處境與對婚姻的態度產生了明顯變化,這反映了性別平權意識的提升與社會結構的演進。已婚女性在職場與家庭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提醒我們現行制度與傳統觀念仍有改進的空間;同時,不婚風潮的興起也展現了年輕世代對傳統婚姻重新審視與自我價值追求。

面對這樣的趨勢,政府與企業應積極營造友善環境,例如提供育兒支援、推動同工同酬與彈性工時,減輕女性因婚育所承受的壓力。社會大眾也應該反思傳統性別角色的限制,鼓勵兩性以平等、合作的方式共同經營家庭。唯有如此,才能讓婚姻成為真正自願且互惠的選擇,而不是一方的犧牲;也才能在少子高齡化的挑戰中,打造對年輕世代更具吸引力的家庭友善社會。

 其實這篇文章是臨時完成的,沒想到自己脫口而出的話,竟然會激起這麼大的漣漪,甚至引發不必要的紛爭。

 我也因此真心反省自己的行為,這確實不是一個好的示範。

夫妻之間如何相處,怎麼在家庭與職場間取得平衡,其實都需要雙方溝通協調。

我僅是提出自己的觀點,並沒有對錯之分,幸福的定義應該由每一對伴侶自行決定。

我這次最大的失誤,是用了過於武斷的標題來發表這篇文章。

如果當初我換一種方式提問,比如:「男性若願意扛起家庭經濟重擔,會不會增加妳結婚的意願?」

「身為妻子或母親,最想對另一半說什麼,讓他知道妳的辛勞?」

經過這次教訓,我會在發文時更加謹慎,更好地扮演觀察者的角色。

我在留言回覆時,始終保持理性溝通的態度,儘管有時與他人意見不盡相同。我認為,這樣的議題值得討論,每個人可貴之處在於擁有不同想法和主觀意識。只要能夠進行良性溝通,我都非常樂於回覆,甚至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

社群可怕之處在於,一個話題一旦被延燒,往往就像森林大火般一發不可收拾。

「我推開那扇門,眼前的風景是美是醜,全都取決於每個人內心對世界的映照。」

最後,想提醒看完這篇文章的每一位朋友,請好好珍惜身邊的每一位女性。

「為母則強」這句話,確實有它的道理。

有些女性或許選擇不成為母親,那是她們個人的選擇;這樣至少比不負責任地生下孩子,卻讓原生家庭的陰影伴隨孩子一生來得好,畢竟這種傷害往往是一輩子無法抹滅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遺祀計劃
10會員
75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沙龍空間,這裡記錄著我的創作與對社會議題的一點觀察與想法。
遺祀計劃的其他內容
2025/05/29
探討當代資訊傳播中「情緒」如何凌駕於「真相」之上,並分析社群媒體、陰謀論(如QAnon)與假消息對社會撕裂的影響。作者強調,面對片面訊息時,應培養查證與理性思辨能力,拒絕被情緒操控。呼籲大眾用同理心關心他人、回饋社會,不做被煽動的旁觀者,而是成為有覺察的觀察者,共同守護真相與社會健康。
Thumbnail
2025/05/29
探討當代資訊傳播中「情緒」如何凌駕於「真相」之上,並分析社群媒體、陰謀論(如QAnon)與假消息對社會撕裂的影響。作者強調,面對片面訊息時,應培養查證與理性思辨能力,拒絕被情緒操控。呼籲大眾用同理心關心他人、回饋社會,不做被煽動的旁觀者,而是成為有覺察的觀察者,共同守護真相與社會健康。
Thumbnail
2025/05/14
本文探討臺灣媒體生態的亂象,從鐘明軒事件、媽媽嘴命案到近期「臺版柬埔寨」事件,批判媒體為了追求點擊率而犧牲查證、斷章取義、煽動情緒,造成社會對立和對當事人的二次傷害。作者呼籲媒體應負起責任,建立更嚴謹的審核機制,並倡導讀者培養媒體識讀能力,避免輕易被媒體操縱情緒。
Thumbnail
2025/05/14
本文探討臺灣媒體生態的亂象,從鐘明軒事件、媽媽嘴命案到近期「臺版柬埔寨」事件,批判媒體為了追求點擊率而犧牲查證、斷章取義、煽動情緒,造成社會對立和對當事人的二次傷害。作者呼籲媒體應負起責任,建立更嚴謹的審核機制,並倡導讀者培養媒體識讀能力,避免輕易被媒體操縱情緒。
Thumbnail
2025/05/01
臺灣近年來頻傳行人交通事故,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行人地獄」議題。本文深入探討臺灣交通環境中,行人面臨的種種危險,包括基礎設施缺乏、違規停車、道路設計不良等,並分析其對社會經濟的負面影響,最後提出改善方案,例如強化法規執法、改善道路設計、提升交通安全教育等,期盼創造更友善的行人環境。
Thumbnail
2025/05/01
臺灣近年來頻傳行人交通事故,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行人地獄」議題。本文深入探討臺灣交通環境中,行人面臨的種種危險,包括基礎設施缺乏、違規停車、道路設計不良等,並分析其對社會經濟的負面影響,最後提出改善方案,例如強化法規執法、改善道路設計、提升交通安全教育等,期盼創造更友善的行人環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19年5月17日《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5月24日正式施行,婚姻平權終於露出了曙光。作為亞洲第一,台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仍有未盡完善之處:專法將同性結婚之收養限於繼親收養,共同收養被排除於規定外。
Thumbnail
2019年5月17日《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5月24日正式施行,婚姻平權終於露出了曙光。作為亞洲第一,台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仍有未盡完善之處:專法將同性結婚之收養限於繼親收養,共同收養被排除於規定外。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最近這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感受到台灣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期望與現代潮流的不符。在我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大多數涉及到女性與男方家庭的相處衝突。傳統家庭往往希望女性放下自我,包攬生育子女、祀奉公婆、打理家庭,成為先生在外拼搏的後盾。而作為丈夫的男性則自然遵循這對他有利的成規,日子也就這樣過下去,結果是許多
Thumbnail
最近這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感受到台灣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期望與現代潮流的不符。在我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大多數涉及到女性與男方家庭的相處衝突。傳統家庭往往希望女性放下自我,包攬生育子女、祀奉公婆、打理家庭,成為先生在外拼搏的後盾。而作為丈夫的男性則自然遵循這對他有利的成規,日子也就這樣過下去,結果是許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基於通姦除罪化尚未完成的台灣社會情境,筆者試圖透過情婦的自述探究情婦、婚家、婚外情三者之間的關係。筆者針對PTT第三者板的情婦文章進行論述分析,並且整理出情婦的八種論述方式。
Thumbnail
基於通姦除罪化尚未完成的台灣社會情境,筆者試圖透過情婦的自述探究情婦、婚家、婚外情三者之間的關係。筆者針對PTT第三者板的情婦文章進行論述分析,並且整理出情婦的八種論述方式。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最近在新聞中,看到中國福建省通過「婦女查詢配偶財產知情權」的規定,臺灣不知有沒有類似的規定?是否會因為卡在不知對方財產有多少,就被迫淨身出戶?
Thumbnail
最近在新聞中,看到中國福建省通過「婦女查詢配偶財產知情權」的規定,臺灣不知有沒有類似的規定?是否會因為卡在不知對方財產有多少,就被迫淨身出戶?
Thumbnail
[藝起講講畫]本文想和各位聊聊個人在進入研究所後,對於女性主義的一些看法。
Thumbnail
[藝起講講畫]本文想和各位聊聊個人在進入研究所後,對於女性主義的一些看法。
Thumbnail
「少子化」在很多國家都是國安等級的重要議題。西方社會對於「不婚生子」的接受度較高(冰島超過七成新生兒是「非婚生子」),而在很難接受這個觀念的台灣,想要解決少子化問題,「降低不婚率」顯然是關鍵第一步。 現代社會的「愛情」面臨了哪些過去世代未曾經歷的挑戰?建立、維持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又為何如此困難?
Thumbnail
「少子化」在很多國家都是國安等級的重要議題。西方社會對於「不婚生子」的接受度較高(冰島超過七成新生兒是「非婚生子」),而在很難接受這個觀念的台灣,想要解決少子化問題,「降低不婚率」顯然是關鍵第一步。 現代社會的「愛情」面臨了哪些過去世代未曾經歷的挑戰?建立、維持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又為何如此困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