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題感覺老生常談了,但我想寫評論還是因為最近接收太多自我懷疑的想法,而我有時候卻覺得作為一個INTP旁觀者非常難給對方鼓勵。(INTP絕對是藉口XD)
比起建立自信(甚至學會謙虛),我更傾向於認真的去「認識自己」。
很多人談「認識自己」時,喜歡包裝成一種正能量,甚至當成某種靈修的標配,好像你只要靜下來冥想、寫日記、聽宇宙的聲音、跟一群正能量的人聚在一起,就能掌握人生。但我不認為有這麼簡單,事實上「認識自己」應該是一件既辛苦又孤獨的事情,還有可能很痛苦。
它不是一套公式,是一種長期的自我研究。
你必須時時回頭去觀察自己:你為什麼對某件事生氣?你為什麼在某種場合感到不安?這些情緒從何而來?是童年的經驗?過往的創傷?還是某段關係裡學會的習慣反應?
你為什麼會這樣想?是誰教你的?還是誰讓你認為這樣想是對的?這樣的想法是真的嗎?是現實的嗎?還是期待?或是誤解?
要層層往下問,才能看清自己在不同處境中,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表現出那樣的反應。
也因此,我認為「認識自己」是比建立自信、學會謙虛還要更基礎。當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誰時,別人的掌聲或噓聲不會再動搖你,因為你已經擁有內在的評價系統。
當有人讚美,你能思考這個評價從何而來,也許你從未發現自己有某個優點;當有人批評你,你不會第一時間防衛,而是會思考:「真的有道理嗎?還是對方只是在投射他的問題?」,甚至你可以直接問他為什麼這樣想。
認識自己,不會讓我們變完美,但會讓我們對自己誠實。
而那種誠實,是自由的開始。
是接受自己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