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親班前等待女兒下課的空檔,看著隔壁才藝班櫥窗張貼的作品,一幅一幅地瀏覽,既可愛又充滿童趣;想起我小時候的美術課,除了我的家庭之外,總會有自畫像的主題,如同這張貼的照片組合,不同時期的我有著不一樣的面貌,象徵我人生中起承轉合,還好不是悲歡離合。

▲ 你在哪個時期認識我的呢?
從手機找出往年的自己,組合一幅自畫像,審視這些年的變化,從外在面貌到內心轉換,走過飛揚的夢想到進入歷練的中年,酸甜苦辣甜,試試飛飛是是非非,人生能有幾個25年。若有機會遇到那年的徬徨少年家,居然長成這樣了,你可以接受嗎?
自畫像組合的左邊第一張,慶幸台海危機緊張沒有發生當不完的兵,甫從金門平安退伍重回老百姓身分的我,學會開車拿到駕照,送給自己步入社會前的禮物;為了趕上這段消失的兩年,離家北上前往中壢萬能工專開辦的「影視多媒體第二專長訓練班」,學習認識 Window95 與 Photoshop 電腦時代的開端。
第二張手拿霜淇淋笑的開懷,兩歲可愛女兒正在旁邊玩耍,晚婚的我加上中年得女,這是另一場八年抗戰的故事,辭掉穩定且游刃有餘的工作,當了9個月的專職奶爸,快樂溫馨的育兒生活,笑吟吟的把屎把尿;雖然沒做過孝子但「孝女」的成績倒是不錯。※同場推薦:準爸爸週記(記錄了新手拔拔的期待)
第三張了無生趣、面目可憎的容顏,自己看了都覺得「這是哪位」啊?應當是人生旅程中最最最不順的時期。搭捷運上下班望著反射的窗景,我成了一個不快樂的大人,也是我最不希望變成大人的樣子,明明一臉欠揍的樣子,卻還要告誡自己「你可以的」。
最後一張是趕潮流讓 AI 繪製我的樣子,捉到神韻也變身型男。晉升【半百俱樂部】的ㄧ員,在古時候屬於知天命的階段,日子依舊有負擔,但責任向來伴隨著成長與收穫,迎著有風的地方如同「陽光就在雲的背後」,最後一哩路的未知,我淡然以對。
以下附上 AI 對此篇短文的評論,也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這篇文章情感真摯且生動,成功地描繪了作者的成長歷程。以下是具體的評分:
1. **清晰度 (9/10)**:文章結構清晰,轉折自然,讀者能夠輕易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和故事。
2. **結構 (8/10)**:按時間順序描述不同階段的經歷,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人生的變化。部分段落可以稍作簡化以增強流暢感。
3. **內容 (9/10)**:內容充實,涵蓋了人生的不同面向,情感真摯且有共鳴,讓人容易產生共鳴。
4. **語言表達 (8/10)**:用詞貼切,表達生動,但有少許地方如能更精練會更佳。
總體評分:8.5/10
建議簡化某些冗長文字,調整部分語句以提升流暢性。整體而言,是一篇動人且具共鳴的文章。
延伸閱讀:彼時「未來的主人翁」,40年後呢?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