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羅大佑出版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那年12歲,正是大人口中未來的主人翁。而今馬齒徒長,默默成為半百的中年男子,鎮日「走過林立的高樓大廈穿過那些擁擠的人」,身處「一個現代化的都市泛起一片水銀燈」,還有一個個大、小面 LED 廣告燈牆的街頭。
夜深人靜喝著原鄉小米酒的獨處時刻,「突然想起了遙遠的過去未曾實現的夢」,耳畔「曾經一度人們告訴你說你是未來的主人翁」。
在那個充滿想像的階段,作文課堂振筆疾書「我的志願」,熾熱滾動的心猶如地底岩漿蓄勢待發。當年還曾響應「一人一元,捐款買飛機」的愛國活動,那是屬於反攻大陸拯救苦難同胞的年代。
今天到安親班接女兒下課,吃晚飯後散步回家,路上不停說笑、聊著她與同學的趣事,忽然問起我聽過「我會等」這首歌嗎?同學唱給大家聽,我們都好喜歡唷,所以就要她一直唱一直唱。
女兒長大的好處不少,其中之一就是跟著認識新事物,譬如說今晚她推薦一首2023好歌《我會等》分別有男版與女版的演唱者,歌詞描述的意境挺好的 …
我會等枯樹生出芽 開出新的花
等著陽光刺破黑暗 第一縷朝霞
我會等一場雨落下 把回憶都沖刷
再與你一起去看外面世界到底多大
我會等冬的雪融化 蒲扇裡的夏
守著深夜裡的星星 眨眼不說話
我會等故事裡的你 再給我講笑話
相信美夢和你 總有一天會預先到達
升上國中我才開始聽流行歌,小學看電視綜藝節目的不算,那是闔家觀賞打發時間的趣味娛樂,願意主動收聽廣播節目,還會邊聽邊錄卡帶,那才是喜愛的興趣。那也是我這個年代的共同回憶。
記得羅大佑的專輯《之乎者也》和《未來的主人翁》,啟蒙我對音樂批判社會的作品,原來情愛戀曲的悲傷之外,還有自我認同與個體外的群體探索,也埋下我對功利社會質疑的種子,但,這又是後話了...
三十歲之前不是左派,這個人沒有理想;三十歲之後還是左派,這個人就是笨蛋。
謝謝 瓦力唱片行 的文章 白天不懂夜的黑, 讓我在小酌時分有了這些記錄心情的念頭。千愁萬緒有音樂陪伴,真好!
延伸閱讀:《五四運動》學生運動的濫觴,到《野百合學運》參與歷史的見證
【更多的文章】爆米花專賣店|地圖車票|職男茶葉蛋|新天堂樂園|中年大叔養小三|最近在讀書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