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有許多目標、成就等著我們去追逐,包含升學、求職、財富、地位等等,這些目標就像是一場一場的遊戲,終點就是獎勵。
- 當我們在升學的遊戲中勝出了,就可以進入好的學校
- 當我們在升遷的遊戲中勝出了,就可以得到更高的頭銜
這些遊戲的共同特點就是:有明確的目標,清楚的規則、勝利條件。這就是所謂的有限遊戲 Finite Game,但是照著這些遊戲過活,並不是唯一的可能,我們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活法——無限遊戲 Infinite Game
我們今天將透過《有限與無限的遊戲》這本啟發無數人的經典,結合我自己的生命經驗,來聊聊無限遊戲這個概念。
為什麼重要?
人生不是只有在追逐有限遊戲的勝利,而是創造一個你願意持續參與的無限遊戲,擁抱無限思維將讓我們以更開闊的視野去思考生活。
在這期的內容將涵蓋:
- 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的本質差異
- 頭銜是有限遊戲的戰利品
- 身份則是無限遊戲的象徵
- 扮演與成為:你活得像個角色,還是成為了那個人?
- 權力屬於有限遊戲,無限遊戲讓人擁有力量
- 在無限遊戲中靠的不是強度,而是持久度
- 無限遊戲是初衷,有限遊戲是方法。
- 結語:我們無法成為人生這場遊戲的勝利者
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的本質差異
有限遊戲有明確的邊界、範圍,當有玩家在有限遊戲中勝出時,有限遊戲就結束了,例如一場升學考試就是一個有限遊戲,當考試結束,有人取得了高分,有人沒有取得高分,獲勝的玩家可以進入好的學校,升學遊戲這個有限遊戲就結束了。
與有限遊戲相對的就是無限遊戲(Infinite Game),無限遊戲代表的是一個沒有固定結局、規則可以改變、可以永遠持續進行的遊戲。
像是「保持好奇心,持續終身學習」就是一個無限遊戲,這個遊戲沒有終點、沒有清楚要遵循的規則,玩家可以選擇一直玩下去,而且這個遊戲可以有很多玩家一起參與,玩家之間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大家一起玩這個遊戲,希望讓遊戲持續進行下去,直到玩家可以自己選擇退出,但是無限遊戲仍會持續進行,沒有終止的一天。
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
我們在生命中常常只注意到有限遊戲,而忽略了還有其他更多無限遊戲存在。

頭銜是有限遊戲的戰利品
當玩家在有限遊戲中勝出後,玩家會獲得「頭銜」作為戰利品。
在運動場上,這個概念很容易理解,像是所有參與溫布敦網球賽的玩家中,獲得最終勝利的玩家,會被授予冠軍的頭銜。但除此之外,人生中還充滿了各種頭銜,像是在職場上,如果你將工作的遊戲玩的很好,在工作表現上超過了其他同儕,你會獲得職位的升遷,這也是一種頭銜。
頭銜代表的是過去,代表一個已經結束的遊戲,一個人現在擁有「執行長」的頭銜,代表的是他在過去的工作、領導能力卓越,所以被授予了「執行長」的頭銜,因為他已經取得了這個頭銜,所以其他人可以直接從他的頭銜,了解他過去所累積的功勳,他不需要再向其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
頭銜代表的是過去、已經結束的遊戲,在有限遊戲中,玩家們靠著抽象的頭銜認識彼此,而不是以這個人來認識。

身份則是無限遊戲的象徵
在無限遊戲中,玩家不會獲得頭銜,因為遊戲永遠不會結束,所以沒有頭銜可以頒發給個人,相對的,無限遊戲玩家則是以真實的自己在參與。
舉個例子,當我們會說一個創作者是百萬 YouTuber 或是多少銷量的暢銷作家,這是一個代表過去的頭銜,我們關注的是有限遊戲。若我們說一個創作者持續在分享關於自我成長、心理學的知識則是在描述這個真實的人,這則是以無限遊戲的視角在描述。
有限遊戲關注的是一個人曾經做過什麼,無限遊戲關注的則是一個人正在做什麼。
扮演與成為:你活得像個角色,還是成為了那個人?
延續頭銜與身份的討論,你是在「扮演」一個角色,還是「成為」了那個人?
「扮演」一個角色代表的是你在做這個角色「應該要做」的事情,你是帶著這個角色的面具,而不是以真實的自己在做事。
像是我在工作上扮演一個專案的「專案經理」的角色,這個角色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包含專案團隊的管理,確保每個人的工作量保持在健康的狀態,整個專案的時程不能出現延遲,對外跟客戶、利害關係人的互動要和諧,這些都是扮演「專案經理」這個角色應該要做到的,當我確實做到了這些,就代表我在「專案經理」這個遊戲中表現良好。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做的事情是好的,我可以很準時、在預算內完成一個專案,但是這個專案是不是真的對客戶有價值、有效益,則並沒有保證。
若今天我「成為」了對客戶有幫助的人,我則是以真實的自己在幫助客戶,我不是單純在做「專案經理」該做的事,而是以幫助客戶為目標,就算專案時程延誤了,工作超出當初提案的工作範圍,都不應該阻止我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提供價值,因為我是以真實的自己在幫助客戶。
- 扮演是完成一場戲 —— 有劇本、有標準、有評價,演完了就退場。
- 成為是持續參與 —— 沒有終點、不斷變形、你就是那個遊戲本身。
我發現隨著生命經驗的累積,我越來越從「扮演」一個角色過渡到「成為」一個人。
以前在工作上,我抱持的心態是「扮演」好我的角色,我要把該完成的工作確實完成,客戶多提出的要求對我來說都是阻礙,他會讓我的工時增加、壓力增加,讓我沒辦法「扮演」好我的角色。現在,我則是更接近「成為」自己,我可以提供我的經驗、能力給客戶,如果這些對他們來說有價值,我就可以幫助他們,但若這些對他們來說沒價值,我也不會糾結於一定要讓他們購買我們的服務。

權力屬於有限遊戲,無限遊戲讓人擁有力量
有限遊戲的勝利者可以獲得頭銜,頭銜同時也帶來了權力,讓勝利者可以去控制其他玩家。
像是在公司的升遷有限遊戲中,勝利者可以獲得更高的職位頭銜,這個職位也為他帶來了權力,可以去控制其他員工做他想要的事情,在有限遊戲中,這個權力是控制、排他性的。
但是在無限遊戲中,玩家沒有辦法控制遊戲、其他玩家,因此在無限遊戲中不會有權力,無限遊戲玩家擁有的是力量,力量不局限於一個人,而是所有的玩家都可以共同分享。
以同樣的例子來說明,在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場無限遊戲中,每個公司的成員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所有玩家都是有力量的,大家可以一起共同分享,一起玩這個遊戲,沒有人有權力可以控制這個遊戲。
權力始終只會局限在相對少數人身上,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有力量、變得強大。
在無限遊戲中,我之所以強大,不是因為我可以命令誰,而是因為我可以允許其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活,且我仍然選擇一起同行。 - James P. Carse
權力指的是人們在限制內所擁有的自由,而力量則指的是人們與限制共舞的自由。
我認為這個概念也可以套用在領導上,一個專注在有限遊戲的領導者,會使用領導者的權力去控制團隊成員,要求團隊成員工作、完成任務,而一個專注在無限遊戲的領導者,則會放手相信他的團隊成員,讓團隊成員自由發揮,而這個領導者仍然可以把團隊帶到更好的地方。
在無限遊戲中靠的不是強度,而是持久度
無限遊戲沒有終點,永遠不會結束,所以玩家沒有辦法靠一陣的衝刺就達到終點,無限遊戲更關注的是恆久的參與投入。
用運動來比喻,一次扎實的訓練是一個有限遊戲,追求健康則是無限遊戲,人不會因為一次 60 分鐘高強度的訓練就變健康,要讓身體變健康,需要的是每天都去訓練,就算強度不高、訓練時間不長,但只要持續投入,身體就會變得更好,持之以恆比強度更重要。
我認為這個概念也可以套用到個人身上,觀察許多的內容創作者,或是在特定領域中耕耘的人,我發現「持久投入」常常就是最好的策略。在剛開始做 Podcast、寫電子報的時候,我也做了很多研究、準備,但是我發現走到現在,我現在擁有的成果,不是我寫出了某篇爆文、熱門 Podcast 單集,而是因為我做的時間久了,慢慢累積出來的成果,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獲客引流策略,就是單純相信持續投入會有好的結果。
投資理財上也是一樣的道理,績效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長期投入,持續買進」,這個方式不會打出爆擊,不會讓你有對帳單可以曬,但是當累積的時間夠久了,你就會擁有成果。
沃倫·巴菲特一直是長期投資 ETF 的佈道者,這個方式就是普通人最好的投資策略,亞馬遜 CEO 貝佐斯 Jeff Bezos 曾經在一場論壇向巴菲特提問:「既然你的投資策略這麼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就好了?」,巴菲特回道:
「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Becasue nobody wants to get rich slowly.

無限遊戲是初衷,有限遊戲是方法。
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是一個可以並存的概念。
抱持無限遊戲的心態很重要,讓我們可以把眼光放得更遠,更知道未來的方向是什麼,但是這不代表完全放棄有限遊戲,我們在往無限遊戲的理想前進時,仍然需要有限遊戲來幫助我們,訂下小目標、檢核點、時程等等,幫助我們可以確實往終極的理想前進。
有限遊戲可以是一種「燃料」,幫助你聚焦、執行、評估成果,用有限遊戲的效率去推進無限遊戲的理想,這才是最穩定也最有力量的實踐方式。
要檢視自己在玩的是有限遊戲還是無限遊戲,最好的做法就是詢問自己:「我為什麼還在這裡?」
- 如果答案一直是「因為我還沒贏」,那可能你已經被有限遊戲困住了。
- 如果答案是「因為我還有事情想做、想實現」,那你還在無限遊戲裡。
結語:我們無法成為人生這場遊戲的勝利者
最後,關於有限與無限遊戲,其實是一個價值觀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抱持哪一個價值觀去生活。
如果在生命當中,我們選擇有限思維,我們關注的就會是比別人賺更多錢、獲得更多晉升,我們會努力想要去超越其他玩家,成為有限遊戲的勝利者,不斷在各個的有限遊戲中勝利或失敗。
如果我們選擇無限思維,則是代表我們希望追求一個更大的願景,我們打開雙臂邀請其他相信同樣願景的夥伴一起前行,一起推動共同信念,我們願意以更有包容性、服務性的價值觀去生活。
你現在的人生,是在追逐一場有限遊戲的勝利?還是在參與一場你願意一直玩下去的無限遊戲?
如果有什麼想法靈感,歡迎留言跟我交流,若你喜歡這期的內容,希望可以直接在信箱收到《變革成長指南》的最新文章,歡迎到 Substack 訂閱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