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1969年11月7日生於臺灣臺南,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領袖之一。現任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AMD)董事長兼執行長的她,帶領這家原本陷入低潮的晶片製造商,重返技術與市占的競爭前線,改寫了半導體產業的格局。
3歲時,蘇姿丰隨家人移民美國。她的父親蘇春槐是一位數學家,當時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研究所。蘇姿丰的童年在哥大校園附近度過,小學便就讀該校附設的實驗學校,1976年全家搬到紐約灣岸(Bayside)定居。
她從小展現卓越的學習能力,跳級進入精英學校體系,並考取了知名的布朗克斯科學高中。除了在科學領域大放異彩,曾榮獲西屋科學獎,她也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家,甚至曾被茱莉亞音樂學院錄取。但她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 工程之路。
蘇姿丰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取得電機工程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是一位徹底由技術訓練出來的問題解決者。她曾回憶:「MIT訓練我們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問題解決者,世界渴望新想法,也需要能實現這些想法的領導者。」
畢業後,她加入IBM,並在四年內晉升為執行長路易斯·葛斯納(Louis Gerstner)的技術助理。葛斯納原本擔心她資歷尚淺,但蘇姿丰很快以敏銳的技術洞察力與果斷的行動力贏得高層信任。他稱她為「我遇過最傑出的員工之一」,並讚賞她「從不循規蹈矩,總在顛覆自己的職涯極限」。
然而,她在IBM的第一個產品卻是一場災難。晶片無法運作,使得團隊一度陷入混亂。她坦言那段時間「非常可怕」,但她並未退縮,而是將失敗轉化為轉機,重整團隊、激發創新,最終成功突破技術瓶頸。
雖然擁有紮實技術背景,但蘇姿丰在管理初期也曾栽過跟頭。她當時以為「管理應該比半導體簡單」,結果在IBM第一次帶領業務團隊時,年度業績目標只達成50%。老闆當面批評她「表現太糟」,讓她深受打擊,也因此學會了放下技術本位,更積極傾聽、向客戶學習,這也為她後來的企業領導奠定基礎。
2014年,蘇姿丰接掌超微(AMD)執行長一職。當時的AMD正處於財務困境與技術瓶頸中。她上任時向全公司表示:「我只喜歡贏的感覺。」但她也強調 :贏之前,得先學會如何輸、學會在失敗中成長。
她推動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便是2017年推出的「Zen」架構。這套運算架構讓AMD的處理器性能大幅提升,重新吸引市場關注。然而,在首款採用Zen架構的產品「Zeppelin」即將量產之際,竟爆出設計缺陷,面臨重大延遲風險。
蘇姿丰當時正在印度出差,聞訊後立即展開遠端測試與危機處理。她將這場危機稱為「阿波羅13號模式」,回到美國後更親自前往奧斯汀實驗室激勵團隊,堅定地告訴大家:「失敗不是選項。」
最終,團隊成功化解難關,「Zen」架構大獲成功,成為AMD轉型的關鍵里程碑,也印證了她所說:「懂技術的人,更能做出正確的商業決策。」
蘇姿丰從不避諱談論性別挑戰。在她的半導體生涯中,會議裡往往只有她一位女性。她以堅韌與實力在男性主導的產業中闖出一片天,成為無數科技女性的典範。
2024年,她迎來擔任AMD執行長的第十年。當初接手時,公司僅有8,000名員工,現已成長至超過25,000人。她表示 : 未來仍將致力推動下一世代的技術創新,「在我內心深處,我依然是個工程師。」
「優秀的人除了聰明,還需要運氣。而創造運氣的方式,就是在正確時間、出現在正確地點,解決正確問題。」
從台南走到全球半導體舞台的核心,從懷抱鋼琴夢的女孩到科技界最具影響力的CEO之一 : 蘇姿丰用堅持、智慧與勇氣,證明了科技與人性可以並行,領導與創新可以共存。這個時代經常讚頌「天才」與「創新」。真正重要的,其實是願意不斷深入問題本質的人;是那些即使在會議室中孤身一人、仍選擇堅守信念的人。
她曾說:「你要找到世界上最棘手的問題,並自願去解決它們,因為這就是你創造自己運氣的方式。」
蘇姿丰的旅程,讓我們看見了智慧與勇氣可以如何改變產業。更重要的是,如何改變世界。
資料參考 : WIKI、GQTaiwan、tatler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