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以前寫的文章重新再放上來。
這次來看看泰板輕軌周邊的另一個開發計畫,已經規劃十幾年的浮洲都市計畫吧(F19到F23之間)。

泰板輕軌路線示意圖(圖/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官網)
來到了臺藝大一個謎樣的類似眷村的區域。



將真實降格成模型意義上的夢境,好深奧呀。

謎樣的空間。

這邊是浮洲都市計畫內的工廠,依照都市計畫草案的示意圖,預計將以區段徵收的方式,配合泰板輕軌整體開發,將工廠拆遷並更新成住宅跟公園。目前計畫還在內政部審議當中,所以這些地實際未來會變得如何,仍要以內政部最終核定的為準。

這邊將規劃一條30米寬的道路,切過眼前現有的工廠,並讓泰板輕軌在上面行走。以這樣的規劃來看,勢必需要先拆遷工廠,才能動工興建泰板輕軌。

泰板輕軌預計規劃銜接臺鐵的浮洲站,做為輕軌轉乘臺鐵的站點。

並且沿途經過剛完成整建的中山國小,在校門口設置站點,這對學校來說應該會變得很方便。

浮洲還有一個蠻顯眼的建築群,就是浮洲合宜住宅,是過去政府鑒於高房價問題,特別興建較為平價的住宅。但後來因為其他地方的合宜住宅弊案頻傳,就沒有持續推動變成以蓋社會住宅為主。

浮洲的合宜住宅有經過特別設計,以生態跳島的概念,做了綠色廊道跟生態湖,並保留棟距設計讓風通過的風廊。透過空氣的流動,舒緩熱島效應的悶熱感,整體呈現綠意盎然的景觀,並且也是獲得雙鑽石級綠建築的社區。

確實雙北的夏天越來越悶熱,社區的綠覆率也是一個可以關注的事項,新北新興的重劃區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並配合2050淨零排放目標,嘗試針對大型開發案,例如塭仔圳及林口工一導入零碳設計,透過風環境管制以藍帶綠廊引涼風,以專用道或植栽打造人行空間等方式,增加綠化並降溫節能。現在的城市規劃,越來越思考人本宜居友善的成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