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買入鞋子,同樣是在支持亞瑟士這個品牌,不是嗎?不就是因應市場需求不同而推出不同款式的鞋子?買旗艦款以外款式的客人難道就沒有貢獻營收了嗎?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他變動的因素還有,可能因為長期性的走路而耐力增加了,就像現在連爬十層樓梯也還可以用鼻子呼吸,沒像以前一開始要喘個十分鐘才能平復下來。體能增加了,可使用的策略也就增加,不會非要用上高檔的鞋款才能保護雙腳。而且,以比較便宜的價格取得新鞋,也能促使換鞋的頻率可以維持下去。換言之,一雙旗艦款的鞋子可以買兩雙GT1000的鞋子,那當然是以鞋海戰術來維持自己有相當品質的鞋子可穿,而不是把旗艦款都穿破了才來換,這樣做反而會造成自己的雙腳不舒服。
另外,鞋子再怎麼好穿,還是要有一定比例的防水鞋,至於到底是準備一雙或兩雙,這是可以討論的。
有兩雙的話,當某一天遇到大雨而不小心進水,那就可以有另一雙派上用場,是這樣的考量內容。那就要考慮這樣的情形一年之中可能會發生幾次?像這次遇到大雨的隔日是晴天,所以防水鞋就可以好好的休息慢慢變乾,不用擔心連續淋濕會一直乾不了。也不用去想是因為價格考量而去屈就較低價的款式。本來在不同情形就有購買不同同款式的作法,不是非要買頂級款不可。就像手機也是因應自己的需求而去夠買適合自己的機型。有買入鞋子,同樣是在支持亞瑟士這個品牌,不是嗎?不就是因應市場需求不同而推出不同款式的鞋子?買旗艦款以外款式的客人難道就沒有貢獻營收了嗎?
就像自己透過訂房網站或外送平台跟店家做生意,難道就沒有讓對方收入增加嗎?一定要去直接向店家購買才叫做有誠意嗎?透過中間網站,一樣是可以獲得營收的。像是獲利穩健的小7,為何要跟外送平台合作,如此不是會降低自身的獲利嗎?原因應該是,想要賺取沒能前來商店購物的客戶消費。
只要能夠擴大獲利,企業之間就能進行異業合作。同樣的道理,只要是對該品牌有信任感,對於該品牌的產品也都會相信有相當水準才是。針對不同的消費客群而推出相對應的款式,就是為了讓各種預算的客戶都能買入自家商品。不穿穿看其他款式,怎麼知道好不好穿呢?沒有非要要穿旗艦款不可。當然,自己的雙腳值得一定程度的保護,所以不會硬要穿已經過度磨損的鞋子,也不會明知不合腳型,卻因為便宜而硬要穿,月光之前也硬穿過尺寸較大的一般版型鞋子,發現還是會產生不舒服。GT1000的寬楦版型,也是月光選擇的主因之一。保護效果可以不那麼強大,但腳型一定要合才行,不然就是在虐待自己的雙腳。
因為知道走路運動的重要性,所以願意把預算花在上面。市面上好穿的鞋子有很多,經由時間的經過,都會有機會可以嘗試看看的。在此之前,就是要盡可能的保護好自己的雙腳,天天一萬步是基本,二萬步也不嫌多。好不好穿,一整天走路走下來就可以知道。
月光覺得,每買進一雙鞋,就是開啟一趟新的合作關係。讓好鞋保護自己的雙腳,就可以去到自己想要去的任何地方,也不用害怕腳痛而去不了。這可不是業配文,而是打從心裡這樣認為。所以也可以把鞋子列為自己的感恩對象之一,每天好好的感謝一番。